APP下载

改进财政保障医改工作的探究与分析

2015-10-21乐岳

2015年30期
关键词:探究分析改进

乐岳

摘 要: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医疗卫生领域深层次矛盾尚未从根本上解决,看病就医仍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对于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淮安市医疗卫生体制现状,提出淮安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分析医改工作面临的问题及现状,指出财政保障医改工作的原则及重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财政保障医改工作的应对策略,为改进财政保障医改工作提出科学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改进;财政保障;医改工作;探究分析

前言

近年来,淮安市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淮医品牌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當前医疗卫生领域深层次矛盾尚未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就医难”仍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对于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淮安市医疗卫生体制现状,提出淮安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分析医改工作面临的问题及现状,指出财政保障医改工作的原则及重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财政保障医改工作的应对策略,为改进财政保障医改工作提出科学的实施建议。现综述如下。

一、淮安市医疗卫生体制现状

近年来,淮安市政府正不断加大城乡基本卫生服务、公立医院以及基本医疗保障补助等医疗改革工作。首先,基本公共卫生方面,淮安市政府根据本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淮安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为15元,2011年提高到20元每人每年,2015年补助标准调为40元每人每年。其次,公立医院发展方面,2014年市级公立医院总收入28.45亿元,其中药品收入11.56亿元,财政补助0.44亿元,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公立医院公益性程度不高。最后,基本医疗保障补助方面,根据当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水平确定筹资标准,建立筹资动态增长机制。2010年,各级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水平。2015年政府对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人均筹资标准达到500元。医保保障面不断扩大,全市新农合、职工和居民参保人数达到526.3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农合住院病人补偿比达到75%,补偿封顶线提高到20万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行全市统筹,惠及城乡居民440万人。目前,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70%,年度封顶线不低于城乡基本医保封顶线50%。全面实行基层首诊,按人头付费,付费标准人均约40元。

二、淮安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构建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是淮安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具体来说,淮安市政府,应该充分从淮安市的市情出发,研究制定卫生医疗行业投入的政策,积极落实政府投入、监督和管理的责任[1]。落实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投入,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公共服务经费。落实对中医药、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妇产、儿童等专科医疗卫生机构等的投入倾斜政策[2]。将经核定的公立医院长期债务纳入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逐步予以化解。全市各级政府年度卫生投入总量不低于苏北五市平均水平,对低于苏北五市平均水平的差额部分,在下一年度财政投入中予以补足。

三、医改工作面临的问题及现状

1.医改方向有利有弊,政府监督管理职能不强

自医疗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政府确定了市场化的医疗改革方向[3],虽然能够利用社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使得国家整体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政府在医疗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忽视了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引导、监督和管理作用,没有积极地利用国家职能,有效地引导医疗体制改革的正确发展,使得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出现两极分化[4]。

2.医疗卫生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目标定性不准确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医疗卫生机构被定性为市场的主体。无独有偶,长期以来,淮安市内的各个医疗卫生机构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某种意义上来说,将医疗卫生机构的盈利看的非常重要,反而忽视了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民群众,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责任和目标,正是由于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这种定位,使得医疗卫生机构,把盈利作为医院的目标,增加各种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费用,导致人们看不起病的社会现象[5]。

3.医疗保障社会化程度较低,负担重,困难多

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医疗保障的社会化程度普遍低,覆盖面不够广阔。就淮安市来说,农村人口享受医疗保障的服务,相比城镇人口来说,矛盾更为突出。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服务工作,更是体现了医疗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低。另外,对于企业而言,因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公司规模不同以及员工数量的不同等因素,也会造成医疗保障服务水平不平衡均一,造成不同医疗保障服务的负担和苦难。

4.医疗保障制度薄弱,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收入水平相比城镇人口要低,农村人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尤为突出。许多贫困家庭更是因为患病没钱医治,耽误病情,使得生活雪上加霜。可见,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至今仍然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薄弱之处。对于淮安市来说,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也是我市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在城镇人口中,医疗保障制度也明显存在缺陷,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所规定的依法享有医疗保障服务的人员[6],并不普遍,仅仅包括体制内的正式工作人员或已退休的工作人员,而许多儿童、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老人或无业者因此无法享受医疗保障服务,从而带来家庭、社会和经济的各种消极影响,不能有效合理分配社会医疗资源。

四、财政保障医改工作的原则及重点

1.从实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财政保障医疗改革过程中,淮安市政府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地单位有效分析当地的医疗保障服务现状和困难,积极发挥政府在医疗改革中的引导、监督和管理工作,财政投入上,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互适应,合理调控有效资金,切实保障实施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建设、运转和预防接种等工作经费。坚持可持续发展。

2.规划并增加投入资金,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财政保障医改工作的原则及重点,投入规划,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淮安市委、市政府的有效领导下,各级部门应该在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基本建设投资、大型设备购置、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统筹考虑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存量和需要,嚴格对投入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和规划,统筹区域、统筹城乡,合理分配医疗资源[7]。

3.兼顾供需,保障医疗机构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淮安市政府的卫生医疗投入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政府卫生投入要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基本医疗保障。

4.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明确投入责任

在财政保障医疗改革过程中,淮安市政府应该以中央、省明确的深化医改目标为方向,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明确投入责任,科学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医疗卫生投入责任。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淮安市应继续加大对公共卫生投入,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继续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基本医疗服务方面,规定的法律范围内,淮安市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并由政府承担引导、监督和管理的责任,另外,对于特需医疗的服务部分,应该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保险支付[8]。

5.完善体系,提高财政投入使用的效益

财政医疗改革过程中,应该完善体系,提高财政投入使用的效益。淮安市政府应该从我市的基本卫生情况出发,建立考核补助体系,促进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按照国家政策,完善财政投入的方式,有效的执行财政投入办法,促进政府增加补助与政策相对应,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提高财政投入使用的效益。

五、财政保障医改工作的应对策略

1.积极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针对财政保障医疗体制改革,淮安市政府应该转变观念,提供全力保障。改变市场化的医疗改革方向,对市政府在保障医疗体制改革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切实加大对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投入,建立以市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保障机制[9],有效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民健康事业发展。

2.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有效管理监督,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补助政策

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引导、监督和管理的政府职能,明确我市内各单位部门的责任,切实落实财政资金投入政策,规范资金分配,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补助政策建立,健全监测评估制度以对政府卫生投入资金使用情况有效的进行监督管理,对未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财政支出造假,贪污、挪用以及过度浪费的单位和个人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3.落实基本医疗保障补助政策,加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

在财政保障医疗改革过程中,淮安市政府应该落实基本医疗保障补助政策,加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落实,完善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政策,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政府补助标准。

六、讨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医疗体制改革工作面临的问题及现状,较为突出,不容忽视。我市应该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指导意见,加强与省财政厅、市医改成员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在省卫生投入政策基础上,结合全市医疗卫生领域实际情况,出台我市政府卫生投入政策措施。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补助政策和基本医疗保障补助政策,加大在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投入力度,主动作为,全力保障医药卫生改革。健全卫生监督、妇幼健康、精神卫生、采供血和院前急救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促进人民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玲,陈剑锋.财政补偿方式、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和政府保障经费测算:基于G省县级公立医院数据的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4,(7):5-8.

[2] 姜定军,蒲元平.小财政托起大卫生——镇巴县建立医改财政补偿管理机制的做法与成效[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6):19.

[3] 高春亮,毛丰付,余晖等.激励机制、财政负担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演变——基于建国后医疗制度相关文件的解读[J].管理世界,2009,(4):66-74.

[4] 仇晓洁,李聪,温振华等.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均等化水平实证研究——基于公共财政视角[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70-76.

[5] 张智慧.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的财政补助的思考——基于宁波市海曙区的实际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3):102-103,105.

[6] 吴锦良,蔡延东.论“十二五”时期我国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建设——基于“神木医改”的再思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27(2):5-11.

[7] 刘银军,张翊.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职能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有序发展[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110-112.

[8] 贺小林.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分析与制度完善——基于9个试点城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3.

[9] 夏梁省.新医疗改革的实证探索与经验分析——基于浙江省台州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情况调研[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8-53.

猜你喜欢

探究分析改进
融资租赁合同法律性质探究
基于整合高校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思考分析
网络媒体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探究
基于年级差异化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析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循环经济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新医改环境下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