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作用

2015-10-21王晖

2015年37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王晖

摘 要: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宿舍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宿舍文化的重要性也因此而日益凸显出来。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涵义、特点和功能,并指出了三个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原则,然后再对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的积极作用做了具体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宿舍文化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

宿舍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加强对宿舍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宿舍文化的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涵义。宿舍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构成核心,其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大学生宿舍文化就是高校的校園文化在宿舍区的相应拓展,是在与校园文化的不断碰撞之中形成和发展的,对大学生素养的提升、个性的发展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特点。大学生宿舍文化具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动态易变性。大学生极易受多元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影响,在心理、情绪以及认知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第二,感染趋同性。在朝夕相处中,宿舍成员很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彼此间的观念、思想和行为等很容易相互感染,从而形成高度的心理认同感。第三,潜移默化性,个体所受到的宿舍文化影响并不是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或者条例实现的,而是在因宿舍文化而形成的相应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第四,平等民主性,在宿舍文化这一文化圈中,是不存在绝对服从与绝对权威的,个体成员文化特质融合成了宿舍文化,其个体起点和条件的不同并不会对其文化圈的参与资格与机会造成影响,每一个体都是平等的。

(三)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功能。大学生宿舍文化具有如下两种最主要功能:其一,教育导向功能。与课堂所不同的是,大学宿舍并没有局限性,宿舍成员均来自五湖四海,其生活习惯与生活特点等有着较大差异,而宿舍这一个大熔炉却将不同成员的思想观念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融合,引导宿舍成员朝着更为积极的方向不断前进。其二,约束规范功能。大学宿舍中通常都会设有一些制度,宿舍也因此而形成了独特的制度文化,这些制度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进而培养起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促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

二、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与管理育人相结合。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学生也理应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所以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也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宿舍的实质并不是要极为严苛地对学生进行管理,而是要充分为其提供各种生活和学习上的服务,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育人环境。所以,在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管理”的力度,恰如其分地将管理育人与以人为本结合起来。

(二)开放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宿舍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系统,所以宿舍文化的建设也不能只局限在学校与学生参与上,要适度地向社会与其他学校开放,以公开方式征询建设方案,及时采纳各种良策。同时,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既包含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也包含了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宿舍文化建设时,一定要坚持开放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而宿舍文化作建设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则理应肩负起这一神圣的使命,时刻以此作为建设发展的方向。同时,这一建设并不是盲目进行的,所有的建设行为都必须建立在遵循了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说,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的作用

(一)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和与他人交际能力的培养。部分刚入学的新生,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常常感到焦虑不安、无所适从,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走上犯罪之路。健康积极的宿舍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促使其不断与他人进行沟通,学会和他人相处,学会信任和关心他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二)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教室资源随着高校的扩招而变得日益紧张,部分班级甚至没有专用的教室,所以宿舍就成为了很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场所。而宿舍的学习氛围又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健康积极的宿舍文化氛围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一旦宿舍形成了这样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宿舍成员之间就会相互影响,努力钻研、勤奋自勉,互帮互助。如此一来,占据宿舍主流的就是这些良好的学风,那些不良的、低级的思想和行为将会随之而被摒弃。

(三)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通常都是在宿舍中宣泄情绪和进行自我表现,这主要是因为,相较教室和其他公共场所而言,宿舍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场所。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着相仿的年龄,相近的文化素质以及相似的阅历等,非常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心理的互动。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能够使大学生们从心底产生一种归属感与安全感,进而减轻了这些学生由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宿舍的所有群体成员都相处得非常融洽,气氛非常和睦,那么人人都会很愿意向彼此袒露自己的喜怒和哀乐,并且,在这个宿舍群体当中,个体成员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与理解,从而使其情绪和心理上的不满得到调节和宣泄,享受到真正的自然和真诚,获得更为愉悦和丰富的情感体感,进而消除彼此间的偏见、成见以及对立情绪等,这些都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四)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规范文明行为。宿舍文化氛围以及共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宿舍精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宿舍个体成员对宿舍这一群体组织相关准则和目标的认同感,培养自身对于宿舍的自豪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非常强烈的内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使得所有个体成员的目标被整合成为整个宿舍的总体性目标,非常有利于大学生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的培养。与此同时,宿舍文化还会对每一宿舍个体成员的心理、思想以及行为等产生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当然,这种规范和约束作用并不是通过硬性手段直接产生的,而是通过道德氛围、思想氛围以及行为氛围的营造而潜移默化实现的,这样的良好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宿舍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是以一种更为软性和间接的方式来实现的。而各种文明的、积极的、健康的宿舍文化的开展也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加以规范和制止,是全方位开展文明行为教育的重要表现。

结束语:

作为校园文化构成核心的宿舍文化不仅具有动态易变性和感染趋同性,还具有潜移默化性和平等民主性等特征。并且,大学生宿舍文化在发挥教育导向功能的同时,还具备了约束规范功能。高校在宿舍文明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与管理育人相结合、开放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与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这三个原则。高校宿舍文明建设大学生思想行为导向作用显而易见,其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并对其行为进行规范。(作者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建波,李新刚.以宿舍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05:523-525+529.

[2] 虞永飞,康志贤.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254-255.

[3] 付雯.浅析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05:27-28.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