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模型 渗透思想

2015-09-10祁顺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设计说明式子天平

祁顺成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1~2页例题1、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等式、方程、不等式等意义,明白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进而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经历从真实的情境到方程概念的建构过程,感知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逐步渗透方程思想。

2.培养观察、比较、思考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引导,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与掌握等式的构成,领悟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构“方程”的模型,渗透方程思想。

【教学过程】

一、回顾,感知平衡

师:大家还记得幼儿园时的生活吗?老师收集了一组幼儿园小朋友活动的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展示:小朋友们各种游戏活动的图片)

师:画面中玩什么的人最多啊?

生:玩跷跷板的多。有的两个人,有的四个人,还有的三个人……

师:噢!这么多的玩法啊!那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两边平的,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师:跷跷板这么有趣,谁想和老师玩一次?

师:你重多少千克?

生:28千克。

师:老师重80千克,请大家想一想,老师和他坐上跷跷板两端的时候会怎样呢?

生:一定是同学那边跷起来,老师这边沉下来。

师:我们都不动,那怎样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呢?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说说吗?

生:再派两个同学过去,体重加起来是52千克,28+52=80(千克)。

师:不错,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你看见过吗?说给大伙听听。

学生自然地说出——天平。

(设计说明: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回忆中感受平衡的存在,在观察画面中体会平衡的本义,再在师生互动中把握平衡的数学原理。这样的设计一方面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兴趣高涨的状态下去看、去想、去议,从而拓展视野,利于平衡、等式的连接,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也让数学充满生活气息;另一方面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知识技能、经验等的激活,诱使学生去反思活动,梳理经验与生活的关联性,为后续深入解读“平衡”提供最基本的架构。)

二、实践,领悟平衡

(一)活动,感受平衡

师:天平有这样的现象吗?那就试试看。

学生活动,小组中进行天平的操作。

师:通过活动,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天平两边的重量不同时,天平是歪的;两边的重量相等时是平的。

师:很棒!天平有时是平衡的,有时是不平衡的。天平平衡了,你会用式子表示出来吗?

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活动,汇报写出的式子:10克+10克=20克,20克+30克=50克……

(二)辨析,明晰平衡

师:你认为这些式子写得对吗?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再度解读式子,发现这些式子都有“等于号”;式子左右两边计算的结果是相等的……

师:能用同样的策略写出那些左、右不相等的式子吗?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写出不等式……

(设计说明:以活动为媒,促进数学学习与数学活动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保持天平平衡的活动,并通过观察写出相等的式子,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知,更能促进平衡与等式关系的理解,而且还能诱发学习思考,促使学生去思考:天平平衡意味着什么?这些式子表示的意义又是什么等,从而让活动与思考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天平不平衡的例子,尝试用式子表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锤炼思维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式子有的左、右两边是相等的,有的左、右两边是不相等的,进而强化等式的建构,帮助学生形成天平平衡与等式之间的必然联系,形成扎实的学习记忆。活动丰富了学习感知,更促进学习思维的跟进,更利于认知表象的积累,促进等式等知识的科学建构。)

三、探究,理解方程

(一)借助天平,感受未知数的存在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组天平图,你能根据前面的学习写出相应的式子吗?课件出示:

学生依据图例,写出对应的式子。①x+50﹥100,②x+50=100,③x+50﹤200,④x+x=200(或2x=200)。

师:请说出自己写这些式子的想法,好吗?

学生交流自己写这些式子的理由。

(设计说明:再度借助天平图,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体会到新的气息。同时,利用4组天平图有效地拓展了原有的学习认知面,为提炼未知数、方程提供孕伏,丰富学习感知。再引导学生解读天平平衡、不平衡所对应的式子,让未知数、等式等概念得到深化。)

(二)比较式子,感知方程的存在

师:我们又写出了一组关于天平的式子,请仔细比较一下前后两组式子,说说你的新发现。

学生观察前后两组式子,交流自己的理解。

生:前面的式子都是数据构成的,后面这4个中都有字母x。

生:前面的每一个都是具体的数,而后面的4个中都有不知道的。

生:老师我知道,这里的x叫作未知数。

……

师:新说法——“未知数”。你们知道吗?查查资料或小组中交流一番,看看什么是未知数。

学生活动,有的查阅资料,有的议论交流。

师:这4个式子都有未知数,它们都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①、③用的是大于号和小于号,而②、④是等于号。

生:①、③叫不等式,②、④叫作等式。

师:很棒的解释。还有其他认识吗?

生:②、④还叫作方程。

师:是的,像这样有未知数的等式,它们是方程。

(三)解读式子,领悟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名字,“方程”。老师想问一问,你们知道这个名词吗?它到底有什么特定的意义呢?

学生小组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发学习争论。

生:我认为只要有字母就行了,它就是方程。

生:不对!应该是等式。

生:都不对!像A+B=B+A,这个是等式,我爸爸昨天和我讲,它就不是方程。

……

师:有这么多的意见,那到底怎样的式子才是方程呢?

生:就像刚才的②、④一样,它们是等式,而且含有x。

生:老师我的理解是方程必须是等式,含有未知数,就是有不知道的数,不一定就是x。像(   )+2=5我认为也是方程。

生:他的说法我赞同。我还见过这样的:a+8=10, b-25=56……

师:有这么多的辩论,从中你收获了什么?

生:方程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1+2=3,因为它没有未知数。

生:方程中一定有未知数,但不一定都用x来表示。

生:方程是等式,一定含有未知数。

……

师:总结得很好,抓住了方程的意义的要领。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一组方程吗?

学生自主练习,写出自己的方程,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方程的意义。突出方程的两个核心要点。

(设计说明:让学生经历等式、不等式的解读与辨析,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也使方程的概念在交流比较中展现出来,在自主分析中凸显出来。学生一方面能把握等式与不等式的关系,能够辨析等式的存在;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发现这些式子都含有字母x,明白未知数的存在。并把等式、未知数融合在方程的感知当中,当学生提出质疑,师生在互动释疑过程中,进一步把握方程的本质要义,促进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方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方程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领悟未知数的多元性,还能拓展方程的视角,让学生获得最科学、最有意义的方程知识。)

四、引用,深化理解

(一)读一读式子,归归类别

① 4+3y=10      ② 6+2a

③17-8=9         ④ 7-b>3

⑤ 8x=0             ⑥18÷a=2

⑦ 3y+2x=15   ⑧ 4×80=2x-60

上面的8个式子中:不等式有(   ),等式有(    ),方程有(      )。

(二)明眼辨真伪,判断对错

①等式都是方程。(   )

②□÷8=8,它是一个方程。(   )

③2x=0也是方程。(   )

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

⑤含有字母的等式叫方程。(   )

(三)编一编,写写式子

①100元不够买一台电子琴。

(学生推断出只能写出不等式,不能用方程表示。)

②320元正好买4只篮球。

(学生找准等量关系,学习用方程表示。)

(设计说明: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基本意义,明晰等式、不等式、方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从而建构正确的方程观。训练阶段安排三组练习,第一组是基本的选择,目的在区分等式、方程等概念,使概念更加清晰;第二组是判断,主要是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本质意义,从而明晰方程的意义;第三组是利用给定的条件引发编写方程的思考,通过能否找出等量关系的思考来帮助学生建构初步的方程思想,让学生感受方程意识的作用,也为后续列方程解决问题提供一种思维范式。)

五、反思,提升学习

(一)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二)讨论:等式、不等式、方程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说说方程的基本要素,理一理字母与未知数之间的联系。

教师小结:同学们,方程知识是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数学问题的金钥匙,我们一定要理解好它,记牢它的特点。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方程知识在我们古代数学史中的主要成就吧!

课件展示:《九章算术》相关知识。(略)

(设计说明:在课的最后让学生互相介绍学习所得,一方面促使学生回顾学习的历程,巩固学习探索的过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学会自己审视学习历程。在自主回忆交流共享的过程中,促使方程概念在学生的记忆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课外知识的补充环节,让学生了解到在中国古代数学中方程知识的成就,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亲近数学的情感。)

(江苏省宝应县射阳湖镇水泗小学   225809)

猜你喜欢

设计说明式子天平
用一样的数字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发掘对称关系,把握求解策略
研究式子的常用工具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
Unit 4 Making the newsReading
倾斜的天平
简易天平
比轻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