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方法

2015-08-07雷春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诗风历史背景

雷春花

【内容摘要】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古诗词占有极大的比重,学生学习起来也有很大的难度。本文重点总结了古诗词鉴赏的方法,然而,本文的方法仅具有借鉴意义,要提高古诗词鉴赏的能力,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日常积累,从中领悟出适合自己的鉴赏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 历史背景 诗风 诗歌意象

阅读一首古典诗词,无论是唐诗、宋词抑或元曲,都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粗读、浅析、鉴赏。粗读即是从前到后将诗词读通,查阅不认识的字,大概理解诗词的含义。浅析则是能够将诗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当然并非是翻译,仅仅是在简单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词所要描述的场景。最难的便是鉴赏,能够掌握作者的意图,也即诗歌的中心思想。要做到这一点,要结合诗歌的题目、作者、历史背景等重要的信息。这也就是本文所要探究的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一、学生在鉴赏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1.遇到一篇诗词,难以入题。入选中学教材的诗词都是古代较为优良的作品,任何一首诗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都非三言两语可以道清。这样的诗词,学生读起来自然困难重重,在老师的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够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在理解该首诗词上已经足够了。但遇到一篇新的诗词,又陷入了困境,根本无从着手。读了许多遍之后仍找不到突破口,无奈之下,对古诗词丧失了兴趣。这样的学生并不少见,其导致的结果便是别的学生遇到诗词鉴赏,往往是喜笑颜开的就能够拿高分,这类学生紧皱眉头仍旧百思不得其解。

2.学生对于诗词感情基调把握不够准确。这种情形并不少见,不仅仅是学生,即便是老师,在读到一首新词时,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诗词因篇幅所限,短小而精悍,一两个字所聚合在一处,其意义便大不相同。加上作者创作古诗词的年代与我们相隔太远,对于当时的社会、朝政不甚了解,更加难以捉摸了。如果不能把握准确诗词的感情是因为爱情而喜还是因为友情而喜,是因为爱情而忧还是因为友情而忧,诗词鉴赏的难度就加大了。

3.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往往不能准确、精炼的归纳出诗词的中心思想。无论是古是今,写诗词的目的必然是为了抒发作者心中的感情。至于怎么去表达,也无非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几类。若是遇到直抒胸臆的诗词,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就已经能够提炼出中心思想了,但遇到寓情于景的诗词,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分析了。

二、解决学生在鉴赏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

1.学生遇到一篇诗词难以入题,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鉴赏一首诗词时着手点选择错误。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入手去读一首诗词的方法。

(1)读题。所谓“好题一半文”,无论是散文、杂文还是诗歌,题目往往最为重要而又最易被人忽视。鉴赏古典诗词,最先去读题目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白居易有诗名为《八月十五》,先不去看诗的内容,当读到这个题目,就需要联想到许多对鉴赏有利的事物来。八月十五是中秋佳节,中秋代表着团圆,代表着思念。学生在读到这个题目时,首先必定要想到这些。于是大概也就猜到了诗的感情基调了。

(2)读人。所谓读人,指的是认识作者。学生读完了题目,就要去了解诗的作者。每个诗人的诗风都迥然不同,在日常学习中,老师和学生都会总结出一些较为重要的诗人的诗风来。读到王维的诗,自然想到佛、禅、避世。读到李商隐的诗,大抵就是和爱情相关的了,唐人写情诗,无人能出其右。读到范仲淹,那便是忧国忧民。读到杜甫,立即就要想起安史之乱,战乱前后他的诗风截然不同,战乱前他的诗慷慨激昂,一心报效国家,战乱之后,穷困潦倒,多伤感寥落。读到李白,豪气干云,但一股豪气之后多半是怀才不遇之情。这种看到作者就联系到他的诗风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得,需要学生在学习之中不停的积累。

2.学生对于诗词的感情基调难以把握的问题,也有对策。其实在读完了题目和作者,多半是已经能够把握到全诗的感情基调了。如果还无法掌握,就需要按照本文提出的对策去着手,读史。

这里讲的“读史”,并非是要学生去读历史,而是要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多积累,多搜集,掌握每一个特殊的时期,只要在诗中搜寻到有关某一段特殊时期的字眼,就将这段历史和诗联系起来。杜甫有诗《月夜》,如果读了“月夜”这个题目和“杜甫”这个作者还不能把握住诗的感情基调,就从诗里面去搜寻有关安史之乱(和杜甫有关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必然是安史之乱)。

3.有时学生往往读懂了诗词,却仍然不能精炼的归纳出中心意思来。在此处便提出了另一个对策,读句。

在读题、读人和读史之后,学生仍不能了解诗词的感情的,便去通读诗词,随后一句一句细读,抓住一切能够表达感情的词语。如戴复古的诗《中秋》,其中有一句为“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读到这一句,便要勾画出几个重要的词来,第一个是“故人”,其后是“中秋”、“白头”。由此便大抵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了,作者和好友离别多年,又至中秋月圆,便想起了多年前一起畅谈的场景,彼时年少轻狂,如今却已双双白头。

猜你喜欢

古诗词鉴赏诗风历史背景
以健为美,力求诗风刚健
张圆满:《祭侄文稿》——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文化产物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噶尔丹的圣树:今日祭奠崇拜的历史背景(英文)
高中古诗词鉴赏渗透当代写作的探讨
学苑诗风
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背景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古诗词考点赏析
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