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订单教育的校企合作教学创新初探

2015-07-31石国平曾迎春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石国平 曾迎春

摘要:恩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企合作主要模式以订单教育为主,本文基于恩平市职教中心目前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五点关于教学创新的建议:构建以工作导向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适应工学交替,构建集成式教学模式;面向市场需求,开发校本教材;以专业教师为首席教师,构建班级管理格局;突出岗位技能,保证实训效果,旨在给恩平市职教中心教学管理提供建议。

关键词:订单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111-02

为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从制度上确保我市教育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2013年9月恩平市政府整合市广播电视大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组建恩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教中心成立一年多以来,秉承 “依托行业、服务行业、以技能服务社会、办一流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目前恩平市职教中心的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是以以“订单班”为办学特色,已经和当地6家企业合作办学,开办订单班7个。所谓“订单班”,就是采用订单培训的模式,根据企业实际用工需求培养人才。实行“订单式”教育,可以使学校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同步”“毕业与就业同步”的三同步。毕业时,订单班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就业,提高了就业质量,减少了毕业生上岗时再度培训,耗费企业精力、物力的投入,达到校企合作的双赢。这一年来,恩平市职教中心与行业、企业积极探索本土化订单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模式探索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基于订单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一) 恩平市职教中心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未实现实质性融合

恩平市职教中心的订单培养模式采取“2+1”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前二年以学校培养为主,师资、教学设施由学校提供,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由学校决定,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际上更多地以职工的身份参与工作,企业按照对职工的方式要求学生,对学生采用的方法是“管”而不是“教”,恩平市职教中心因师资资金、时间等各方面限制,也难以派专业教师对学生实施全程指导。

(二) 恩平市职教中心对于订单教育的课程改革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13染整技术班,是恩平市职教中心第一个订单班,课程设计之前学校事先征求企业的意见,但企业一方难以提出建设性建议,而学校又缺乏企业的实践体验,目前我鹇在课程设置上仍沿用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为主要构成的“三段论”式课程模式。在这种课程模式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倾向于学科化,知识注重系统性而缺乏实用性,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而非从实践出发,技能训练注重程式化且与企业实际情况存在明显脱节。恩平市职教中心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但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 恩平市职教中心课程内容未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恩平市职教中心各大中企业访谈及调查的数据结果显示,企业对学生的技能还是比较认可的,但对学生的礼仪、劳动纪律、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反映较大,一些企业或行业专业认为学生的专业素质只是上岗的“敲门砖”,而学生的人文、思想品德及劳动素质才是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并能持续发展的“金钥匙”。因此,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要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综合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技能性。

二、基于订单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创新思路

(一) 构建以工作导向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与传统的课程体系相比,它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构建一个以工作导向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它要求对相关的职业或岗位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相关的能力要求,进而进行课程的设置与课时的安排。“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整体上是按照订单企业特别是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的,与模块化体系从职业分析、工作分析着手是一脉相承的。由订单企业参与,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与模块化课程体系从专业市场调研入手相比,势必使该课程可以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在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恩平市职教中心专业教师应该与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共同探讨、谋划并按照职业分析一工作分析一专项能力分析一教学分析一教学设计与开发一教学实施六个步骤有序进行。

在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必须贯串以下理念:培养目标是工作岗位的需要,而不是学科系统;教学的起点不是基础基本相同的班级,而是能力各异的群体;教学内容是专项能力,而不是系统知识。教学材料不是集体的需要,而是因人而异;教学的主要形式不是课堂环境,而是职业环境;教师的作用主要不是课堂讲授,而是现场指导;教学评价主要不是期末反馈,而是模块反馈。

(二) 适应工学交替,构建集成式教学模式

集成式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将一些相关联的课程在一个较短的周期集中在一起完成。一方面,它有职业培训的成功经验作铺垫,能够达到相应的功效;另一方面,它也符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事实证明,将一些课程开设的时间越长,所掌握的知识也并不见得会递增,而集中在一个较短的周期内,学生所接触的相关知识和术语会比较频繁,能够促进记忆,也方便掌握。另外,在“订单式”实施过程中,集成式教学模式还方便学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需要的变化,灵活地调整一些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方便于对一些必修课程的集中安排,此外,还方便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驻厂教师的安排。教师完成某个周期的教学任务后,可以挤出一定的时间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专业发展的现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安排,随同学生驻厂进行生活指导和学习指导。

(三) 面向市场需求,开发校本教材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教育必须根据订单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及实训内容。由于专业的不同、就业方向的差异和教学计划的实际需要,对某门课程的课时安排和教学侧重点会出现差异,教学内容不可能完全按照教材所编排的内容全面地进行教学,而必须根据学校课程课时安排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相关的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因此,恩平市职教中心鼓励任课老师以专业部为单位大力开发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校本教材,并辅以一定的资金扶持及激励机制,目前我校教师开发校本教材已有21册,用于中职各专业的实训教学。

(四) 以专业教师为首席教师,构建班级管理格局

经过文献调研及实地考察,恩平市职教中心创新班级管理格局,首次确立首席教师制度,首席教师既有效地履行了班主任的职责,又实实在在地承担了专业教师的职责。首先,首席教师实现了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有效沟通。首席教师不仅从班主任的角度通过日常生活、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作为专业主讲教师还能够对班级每个学生专业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更便于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增强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其次,使专业教师能够及时地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专业的发展是动态的,是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呼应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需要专业教师及时的把握,并根据这些变化及时地调整专业教学计划,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首席教师承担了班主任的职责,从全班学生前途的考虑应该关注专业的发展,而能够驻厂实践,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向,也为其对专业的改造提供了机会的。最后,方便于驻厂学生的管理。首席教师基于平常对学生的了解,能够在学生驻厂期间根据其以往的表现进行及时提醒和心理疏导,防患于未然,解决其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能配合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对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对工艺与技能方面的疑问进行及时引导与解答。

(五) 建立监督机制,突出岗位技能,保证实训效果

学生在订单合作企业进行的技能训练对于学生职场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为防止合作企业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而仅让其从事某一岗位的工作,切实保证轮换工作岗位以达到训练多项技能的目的,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拟订了《技能训练计划》、《技能训练进度表》等,其内容涉及技能项目、技能内容、训练地点、训练时数、预计训练日期、训练效果、补救措施等。此外,学生每人有《技能训练进度表》手册、《训练周记》,作为考核学生的基本依据,有效地加强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1]赵宝芳等.国内外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68.

[2]方华.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9):58-59.

[3]张良.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75-76.

[4]林小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7)下:29-30.

[5]郭毓麟. “订单式工学交替”办学管理研究)以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D].湖南农业大学,2008.

责任编辑 赖俊辰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