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拐杖"乐悠悠

2015-07-24钱晓平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竖笛拐杖兴趣

钱晓平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重视音乐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并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并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器乐学习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之一,它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满足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需求,而且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读谱视奏能力、辅助学生学唱歌曲、帮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等方面都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实践 竖笛 兴趣

环顾国际,比较先进的音乐教学体系,无不是“器乐化”的音乐教学体系。不论是奥尔夫教学法,铃木教学法,还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甚至连注重合唱教学的柯达伊教学法也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器乐教学内容。可见,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实际上主要是“器乐化”的教学,这是有其道理的。因为音乐属于听觉艺术,音乐的教学应该是听觉优先。“器乐化”的教学正好体现了“听觉优先”的理念。

竖笛是器乐教学的最佳乐器之一。它近似于我国的竹笛,首先它是小巧便于小学生携带,还具有固定音高、发音准确、音色优美典雅等优点,所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竖笛教学包括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音准节奏、技能技巧、文化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为了低段学生能更快地走进音乐课外活动,并能享受快乐,让竖笛成为他们爱不释手的一根“拐杖”尤为重要。

一、激起兴趣,喜欢这根“拐杖”

当一年级下半学期时,笔者给他们上了一节竖笛展示课:

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个好朋友,它要给你们表演几个节目:首先它邀请一对“兄弟俩”“1”“2”,你们听他们来了:1=F 2/4

1 1 | 1— | 2 2 | 2— | 1 2 | 1 2 | 1 1 | 1— | ……

由于这两个音“1”“2”是学生已学会唱的,所以听完一遍后,他们强烈要求再来一次,并兴奋的唱起谱来,还有学生有模有样的学笔者吹奏的样子。然后笔者问:你们也想邀请这对“兄弟俩”吗?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于是就叫他们拿起铅笔模拟跟笔者学吹奏的指法,笔者用较慢的速度又演奏一遍“兄弟俩”,学生拿着铅笔专注地“吹”着。

结束后,好多学生提出“我也要学这个!”于是笔者扮演竖笛向学生提问:1.谁知道我的名字叫什么?2.我主要有几部份?3.老师是用什么姿势去吹奏我的?4.你们又怎样来爱护我?然后演奏一首情绪对比明显的“草原之夜”。1=F 4/4

6 1 2 3 | 2 ——— | 3 2 1 6 | 6——— | ……6 1 2 3 2 1 6 | 3 2 1 2 1 6 6 | ……学生们静静地听着,都在认真观察老师的动作,并思考着。并对老师提出的4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后,很快得出了正确答案;这种开门见山,用竖笛与学生说话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竖笛原来是那么好玩的,激发了学生学竖笛、吹竖笛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

二、爱上“拐杖”,乐在其中

为了适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笔者事先认真备课,搜集适合本年级段的资料,争取上好每一课。在每一节竖笛课上,遵循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从易、简开始、采用讲解示范法、分解法、综合训练法、合奏指导法、趣味游戏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竖笛。

其次,笔者还在课堂上尽量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上台演奏,并用手、脚、桌子等制造声响为演奏者打节奏,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激情得到了释放,兴趣越来越浓。同时,结伴同行共同成长。班级里让同学一一结成对子,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征,让班级与班级一一结成对子,在课余进行“小小擂台赛”,比哪个班级会吹的曲目多;比哪个班级新曲目学得快。

最后,我们开展了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上台表演的机会,如学校里的“三独比赛”中的器乐独奏比赛、年级段竖笛演奏比赛、六·一节、艺术节等让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带领学生参加校外的交流、表演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欣赏水平,也直接提高了学生的竖笛的演奏水平,最关键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爱上了这根“拐杖”。

三、个性创作,舞动“拐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因此,在课外竖笛教学中常常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持续学习竖笛的兴趣。当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间。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培养低段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例如:在吹奏好“1、2、3、”三个音时,笔者编了几首曲子给学生练习,奏好后,让学生用这三个音自编曲目一首,并奏出来,结果全班学生自编的乐曲虽然很简单,但旋律、节奏、情绪各不相同,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练习,这根“拐杖”在学生的手中也越舞越精彩。

小小“拐杖”乐悠悠,奏出乐章一篇篇。小竖笛大作用,在笔者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已经离不开竖笛,课前5分钟或课后5分钟的学生自由展示,充分感受到它在音乐学习中的作用,它好比语文学习中的工具书“字典”,就像是学生走进音乐圣殿的“金拐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邹爱民,马东等编译.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李欣.浅谈竖笛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文理导航(中旬),2011,(08).

猜你喜欢

竖笛拐杖兴趣
农村小学竖笛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相伴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
爷爷的多功能“拐杖”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不倒拐杖,让老人出行更方便
小学竖笛教学“分层互动”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