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调查分析

2015-07-24刘凤珺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审美课程教学小学音乐

刘凤珺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的作用凸显,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更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小学的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初步对音乐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音乐给学生们带去美的体验。音乐的审美渗透在音乐的各个领域中,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进行培养,本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对小学的音乐课程教学进行分析和调查。

关键词:小学音乐 审美 课程教学

审美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存在于教育中的各个学科,尤其是音乐学科的审美,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审美,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真谛。本文以音乐知识的基本教学为基础,以音乐审美为目标,致力于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的开发,通过分析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理念、端正学习态度,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提高。

一、音乐审美的思想观念与基本认识

(一) 音乐审美的思想主张分析

审美的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基本的教学理念,审美教育是通过教学内容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的基本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美,这种美包含了人性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以及奋斗的美好等等,把审美的学习贯穿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了审美教育的终身特性。审美情感不仅能丰富学生们的内心情感还能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文化素养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们的品德与品质。

(二)音乐审美的基本认识

我国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前进,所涉及的教学领域也不断的加深,很多地区的音乐教师对音乐有了新的教学认识。将音乐提升到了美育的教育中来,这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成果也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所在。音乐是集合了美的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双重理念,通过对学生美的培养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对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未来世界的美好。音乐教育就是人类美好情感的教育,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切身的体验到音乐给自己带来的一种美的享受,每一个学生对音乐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方式,作为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理解,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教师在教育中处于一种引导的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能够给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二、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的误区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音乐训练比较重视,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在音乐审美方面和音乐情感方面的培养。由于教师水平的不同,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教师本身节奏感不强就会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在基本节奏的展示过程中只是使用专业的术语进行教学,并没有给学生做好示范,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特别是对于刚刚学习音乐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就更加的困难。

(二)学生学习态度比较被动

在音乐的学习中,很多学生由于对音乐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缺乏学习兴趣、对音乐的学习比较被动。由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失去,教师的教学对学生没有更多的意义可言,所以对于音乐审美的学习也就没有了体验和感受。只是被动的为了取得成绩而学习音乐。

三、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知识和方法的教学

(一)不同音乐作品的对比和唤起共鸣的引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形成比较鲜明的反差,这样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比较中体验出不同,帮助学生去更好的理解音乐所蕴含的人文感情和生活之美。音乐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就是音乐的一种审美的形式。在我们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授中,让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学生们就会联想到升国旗奏国歌的场面,引起自己内心对祖国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对一些歌曲进行思想感情的表达然后让学生去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音乐的美感,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这种美的存在。

(二)激发兴趣,产生审美联想

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主要有进行歌咏比赛、分小组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自编创作等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来,发挥自己的特长了解自己国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以此进行审美感受的提升。审美联想是指教师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对音乐中表达出来的美丽画面展开想象,并将这幅画面在自己的头脑中描绘出来,这样才能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三)音乐审美教育案例分析

很多老师疑问怎样在音乐作品中进行审美感觉的设计,而在进行湖南湘教版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新课标的理解,设计出合适的课程,例如对音乐课本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音乐曲目进行分析,包括歌曲的创作时间与创作背景等内容,随后我们让学生共同聆听这首歌,感受祖国山河以及祖国处于水深火热时祖国人民的反映,听过以后,让学生进行回答,这首歌对自己的启发,还有这首歌的演奏特点是什么?通过对这首歌的学习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怀。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继续演唱的方法反复的体会这首歌所蕴含的审美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教学的引导地位,学生是思考的主体,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找出教师问题的答案,从而才会真正的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四)音乐审美的评价方式

音乐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那么这种能力的培养评价方式主要是学生是否是真正的掌握了音乐学习的内涵,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点,只有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增长。

综上所述,在音乐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从教师的教学入手去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发挥模范的作用,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人生和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刘小文.新课标下小学音乐创新教法探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

猜你喜欢

审美课程教学小学音乐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