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5-06-25于效良邵珠平

关键词:窦入路蝶窦垂体瘤

鲍 波,于效良,邵珠平,施 鹏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徐州 221006)

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指发生在颅内蝶鞍部最常见的一类腺瘤,多为垂体前、后叶及颅咽管组织细胞产生良性增生的一类病理改变[1]。垂体瘤临床表现多样,以肢端肥大、闭经、持续性头痛或视力减退等多见[2]。现2004年12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住院拟行垂体瘤切除手术的60名垂体瘤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肿瘤微创手术与传统经颅垂体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2004年12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住院拟行垂体肿瘤切除手术的60名垂体瘤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垂体肿瘤患者33例,女性垂体肿瘤患者27例,年龄范围为22~58岁,平均年龄为(33.2

±6.8)岁。60例垂体肿瘤患者的病程为4个月至26个月,平均病程(11.3±2.1)个月,其中31例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正常,其余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升高者2例,生长激素(HGH)水平升高者6例,泌乳素(PRL)水平升高者21例。将60名垂体肿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包含有30名患者。使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垂体肿瘤患者在性别、病程、肿瘤大小、病史、年龄、体重等各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60例垂体瘤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头颅CT或MRI简查,判断垂体瘤的大小及位置或有无压迫周围组织。两组患者在分别行不同方式的垂体瘤切除术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并做好手术前期准备工作。

1.2.1 试验组 对本组30例垂体瘤患者抬入手术室后取仰卧位,施行全身麻醉以及气管插管等处理后,将患者头部稍稍偏向主刀并将其后仰30°作用。用面部护皮膜保护皮肤后,用碘伏将鼻腔消毒,并用0.1%的肾上腺素溶液打湿棉条,用浸湿的棉条将鼻腔乃至蝶窦填塞满,使黏膜血管收缩。用扩鼻器将患者右侧或左侧的鼻孔撑大,从垂直版根部将鼻中隔连同黏膜推向对侧,再将扩张器小心往鼻腔深部插入,直至到达蝶窦前壁,整个过程术者需小心谨慎,勿伤及手术路径的周边组织。术者在显微镜下寻找蝶窦开口,剥离蝶窦表面黏膜组织,凿开除去一部分蝶窦前壁,使深部组织显露。可先行在显微镜下用适当大小的针线穿刺以排除动脉瘤,用电灼手术刀切开蝶鞍底部硬脑膜。在显微镜下探查肿瘤位置以及辨别肿瘤界限,使用垂体瘤钳和刮匙将肿瘤组织细致谨慎地剥除,避免损伤其它组织。压迫止血后用医用生物胶将蝶窦开口封闭,防治出现脑脊液漏。最后将鼻中隔位置恢复,用海绵或纱布填塞鼻腔以压迫止血。

1.2.2 对照组 对本组30例患良性垂体肿瘤的患者采取传统经颅入路垂体肿瘤切除术。

1.4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行不同垂体肿瘤切除手术方式时所耗费的手术时间长度、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住院天数,并计算其平均值。观察计算每一例患者行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事件的发生率,并对并发症进行分型统计。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60名垂体肿瘤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每一例垂体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度、术中的出血量以及在围手术期中的住院天数,计算每组患者的平均值。具体情况见表1。由下表1可以看出,两组垂体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度、术中的出血量以及在围手术期中的住院天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表1 两组60名垂体肿瘤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3 讨论

垂体瘤在临床上常根据肿瘤有无内分泌功能,或其所分泌的激素类型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其中以分泌泌乳素这一类型多见[3-4]。随着影像学计算的高速发展,颅内治疗的诊断率越来越高,垂体瘤约占全部颅内良、恶性肿瘤的9%~10%[5]。在内分泌学科中,垂体瘤有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但垂体瘤切除为目前根治性治疗垂体瘤的主流方法,应用范围最广[6-7]。一个多世纪以来,从最早期的经颅入路、经唇入路、经筛板入路到如今的经鼻微创手术,垂体瘤切除术得到不断的进步以及不断的改良[8]。

近些年来,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肿瘤微创手术在国内外治疗垂体瘤上应用越来越广,这一项技术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变得越来越成熟。从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显微镜下微创手术比传统经颅手术所花费的手术时间大大缩短,这是因为显微镜下微创手术的手术路径为经鼻孔至蝶窦,路径短,另外,术者只需要在显微下操作凿开患者蝶窦前壁,钝性分离组织就可以将垂体肿瘤切除,手术范围小,故其术中出血量也相对大大减少[9-10]。因为显微镜下微创手术用时少,出血少,手术中组织损伤少,创口小,故而术后伤口护理更简单,感染发生率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快,住院时间长度较传统手术缩短将近二分之一。从术后观察我们发现,显微镜下微创手术其并发症比传统经颅手术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不到传统手术的一半。这可能与显微镜下微创手术的视野清晰宽广有关,能够有效避免对垂体周围组织造成过度牵拉或者损伤[11]。

如今,垂体肿瘤术除了显微切除外,还有一项新型微创手术方法,用神经内镜替代显微镜行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肿瘤切除术。有报告指出[11],神经内镜下微创术比显微镜下微创术术后并发症更少,患者恢复更快。

总而言之,经单侧鼻孔蝶窦显微入路切除垂体肿瘤微创手术的手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长,降低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的事件发生率低等优点。

[1]马涛, 孙政, 王家文, 等. 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38例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22): 159-160.

[2]徐凤科, 包金锁, 陈伟, 等.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 16(2): 55.

[3]Cappabianca P, Cavallo LM, Colao A, et al. Pituitary adenomas resection by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I approach[J].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2011, 20(2): 27-28.

[4]马涛, 李继锋, 孙政, 等. 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30例[J]. 安微医学, 2014, 35(4): 508-509.

[5]魏少波, 周定标, 张址, 等. 经单鼻孔蝶窦人路切除垂体瘤[J]. 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0, 6(2): 72-75.

[6]曹永胜, 樊友武, 朱林, 等. 经单鼻孔显微镜下切除垂体腺瘤26例手术分析[J]. 安徽医学, 2011, 10(5): 358.

[7]徐凤科, 包金锁, 陈伟, 等.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 16(2): 55.

[8]郭俊, 胡晓晨, 伏林山, 等.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0, 18(1): 42-45.

[9]刘国防.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2, 04(1): 24-26.

[10]王斌.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J]. 中国实用医药,2011, 6(4): 7-9.

[11]杨国瑛. 经鼻蝶显微切除垂体瘤的入路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0): 35-36.

[12]汪春丽. 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5(1): 76-77.

猜你喜欢

窦入路蝶窦垂体瘤
经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与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不同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右蝶窦脉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手术治疗研究
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护理路径的应用探析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40例的疗效观察
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