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虚拟走向虚实一体——高校智慧教育资源大开放共享观研究

2015-06-13

现代教育技术 2015年11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实体校园

乔 灿



由虚拟走向虚实一体——高校智慧教育资源大开放共享观研究

乔 灿

(江苏师范大学 教育研究院,江苏徐州 221116)

教育资源共享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然而仅仅共享数字资源并不能将信息化的作用最大化,智慧教育的发展亟待更真实、更先进、更广阔的开放共享。文章在充分认识新一代信息技术潜在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实体向学校开放、校内资源向全体师生开放的共享新思路,构建了促进校园实体资源开放的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探讨了实体资源共享具有变革传统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者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学科交融、推动多学科视野和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推进教育公平等多重意义。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实体资源;虚实一体;开放共享

引言

为适应世界创新发展大势,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并积极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大众创业,教育先行;万众创新,教育引领。面对创新的迫切需要,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要有培养创新创造人才的新招、奇招、高招。就高校而言,重大创新更多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但学生往往受所在学科或专业的限制,无法与从事其他学科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建立长期深入的交流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传统教学资源与实验设备尚未实现大规模开放,在此背景下,仅从思想方面提高认识,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积极探索并突破高校教育资源开放的瓶颈势在必行。

一 信息化背景下兴起的数字资源开放共享

随着全球开放运动的持续开展,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不断涌现出新思路、新途径。从建设理念来看,从“自发建设”到“共建共享”再到包括“公建共享”在内的“三式”并举[1],我国数字资源开放逐步实现了战略上的重大变革;从建设实践来看,从“开放课件(OCW)”到“开放教育资源(OER)”再到“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我国数字资源共享不断跃上新阶段。

然而,数字资源共享的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首先,数字资源共享并不能够有效创设完整的教学情境。有学者发现,学习者独立使用视频资源学习抽象概念或进行知识迁移时会遇到诸多困难,只有在教师的合理组织与及时帮助下才能使共享资源真正发挥作用[2]。其次,围绕数字资源展开的交流合作仍处于方寸之地,长期不能得到良性的互动反馈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孙立会[3]从远程教育的本源性障碍着手,进一步指出“使用网络技术来代替教育并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与数字资源的发展轨迹相类似,随着实体经济交易与产权转换等各方面需求的不断涌现,虚拟经济产生并不断发展,为实体经济带来了新思路、新变革[4]。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5]提出,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二者谁也离不开谁,但虚拟经济是靠实体经济作支撑的,不可过度膨胀。中国的发展不能忽视实体经济,教育的开放共享同样必须关注实体资源,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新技术促进实体资源的开放共享正日益成为教育技术界的研究重点。

二 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的实体资源开放共享路径及其内容设计

当前信息化已对人类产生革命性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呈现出高速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新常态[6]。因为新技术在合适的时间(Suitable Time)、合适的地点(Suitable Place),将合适的实体资源信息(Suitable Massage)以合适的方式(Suitable Way)传递给合适的师生(Suitable Person)[7],故将作为一种新的趋势,为实体资源开放共享带来新契机。

1 社会实体向学校开放

教育从诞生开始就具有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性价值主要通过人的社会化培养来实现[8]。与高校及其所传授的书本知识相比,社会往往能够快速吸收时代发展所催生的新技术、新理念,社会的实体资源也更具先进性、实践性和真实性,因此社会实体资源的开放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实体向学校的开放正在逐步由理论探讨走向应用实践,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校内实体资源与社会实体资源的统一。

然而,受实际条件限制,许多行业(如路况侦查、建筑施工、临床手术)的工作现场并不允许近距离观摩,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利用高度信息化的新技术可有效地促进社会实体资源向学校开放共享。如Wifi摄像头已将远程监控终端拓展到了智能手机上,为用户随时随地观看现场视频创造了便利条件;3D摄像头能使拍摄出来的虚拟影像在最大程度上还原真实世界。将社会实体资源转换为数字影像引入高校课堂,或将为学生的社会化成长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2 开放校内资源让学习者充分地利用

根据2014年出版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3年我国高校研发经费的内部支出已达856.7亿元,是1991年的74倍。巨大的经费投入有效地促进了各级各类高等院所的积极建设与蓬勃发展,然而当前高等院校的多功能教室、专业实验室以及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多为特定专业院系所有,而学校其他学科的师生很少有机会观摩使用。同样,由于受院系专业的束缚,实体的教学、论坛、讲座、活动也在相对闭塞的范围内运行。校内实体资源要想真正发挥最大价值,必须紧紧抓住现实存在的关键因素攻坚克难。本研究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可牢固打造“资源—师生”双赢的服务链条:

(1)打造新型移动应用,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在充分认识并牢固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基础上,全国高校普遍在其官方网站、内部网站或大型显示屏上及时更新专家讲座的通知公告,以期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开放共享的新环境。然而,网站与显示屏的实际辐射范围与影响力度并未达到理想程度,由点至面的信息传播方式很可能导致重要通知快速湮没于信息的海洋之中。相关调查显示,高达90.89%的大学生在参加活动或上课时使用过手机[9]。借助移动应用程序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传播共享,或将为校内实体资源的开放共享开辟新航路。

(2)线上线下相结合,简化共享流程

校园实体资源多由专人负责,硬件设备及相关活动的开放首先要突破管理瓶颈。就实验室来看,大多设有门禁关卡且申请手续繁复杂乱,给实验室的开放造成巨大阻力。就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对于旁听生的态度更是喜忧参半,教师的拒绝言辞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O2O(Online to Offline)的运行方式[10]对于改善并促进实体资源的共享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制定竞争与奖励机制,积极引导院系教师在移动应用平台发布开放信息,其他师生如果有意参与则可通过移动平台进行预约。线上操作成功之后,师生就可以到约定地点共享资源。平台的介入直接连接了资源所有者与资源需要者,避免了繁杂的层级关系,为广大师生的产学研提供了便利。

(3)充分利用社交网络,优化反馈机制

纷繁的现实情境很可能导致共享质量的下降,诚信、道德与责任心的缺失也会引发共享生态的持续恶化。为确保实体资源开放共享能够稳定、高效地可持续发展,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将社交评论内容直接体现在内容详情页面,相当于对资源共享过程进行一个正面曝光。良好的口碑将对共享资源在移动应用乃至现实生活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方面具有持续扩大作用,而较差的点评将有效督促资源提供方进行相应的改进。

三 校园实体资源开放共享的总体架构

随时随地获取有关人、设备、资源的信息,借助网络和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感知后的迅速、实时传递,促进校园从“封闭”走向“开放”,是智慧校园的内涵和特征[11]。由此可见,上述移动应用属于智慧校园的研究领域。该智慧校园系统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基于现有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以云服务和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为支撑,充分融合SoLoMo、O2O等新型服务理念,以校园实体资源的开放共享为核心,覆盖教学、科研、生活、管理等四大应用场合,构建一个活泼有序、便捷师生、领先科研的智能化校园管理和服务模式[12]。在借鉴国内多个智慧校园系统架构模型的基础上,依据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原理,本研究设计了智慧校园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1 表现层

通过智慧校园移动服务平台的整合设计,提供面向教师、学生、教务管理人员等不同角色的一站式服务。学生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可随时随地获取附近的开放课程、自习教室、实验中心等共享信息,还可通过检索获取近期举办的论坛讲座、科研展览等学术活动信息。教师与教务管理人员是改善当前信息资源封闭局面的主力军,除提供学生享受的服务功能外,还具备发布资源共享信息的权限。系统采用云计算存储信息数据,适应安卓、苹果和微软三大主流平台,利用基于地理位置的推送技术,实现高效化、移动化、智能化的服务目标。

2 业务逻辑层

(1)资源中心与用户管理

资源中心是智慧校园系统的核心要素,主要提供公共设施、实验设备、产学研活动和师生人际等方面的开放资源。其中,公共设施包括自习教室、图书馆、运动场所等相关设施;实验设备精密贵重,可采用有偿共享的方式推动仪器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产学研活动主要涉及课程教学、实践学习、讲座论坛以及科研项目的开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与协同创新;师生人际是隐含在资源共享过程中的附加资源,在享受共享服务时所接触的每位师生都可成为日后交流合作的宝贵人脉。为保证用户身份与共享信息的真实性,系统使用学工号作为登录账号,与教务数据库互联互通,不再提供第三方应用(如QQ、新浪)的快捷登录功能。

图1 智慧校园系统总体架构图

(2)信息发布与信息管理

系统只为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发布功能,发布的资源共享信息主要包括资源名称、相关描述、开放时间、地点与限制人数。其中,资源名称力求简洁;相关描述可添加简要介绍、限制条件或注意事项;开放时间可为持续日期,也可每周数次;地点尽量使用常用名称;限制人数主要为容积有限的实体环境提供,也可由教师为保证现场纪律而设置。信息发布后,系统将数据上传至云端数据库,以省时高效并将有力地保障信息安全。

(3)兴趣匹配与个性推送

用户登录系统之后,可更新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昵称、头像、学习兴趣、业余爱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业余爱好与教师发布的共享信息进行模糊匹配,并结合用户检索、浏览、预约的记录信息,系统将筛选出可能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信息资源,并进行个性化推送——当然,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干扰,用户也可在系统设置中将该功能关闭。

(4)点评反馈与热门排行

使用昵称与头像代替真实姓名进行点评反馈,充分保证学生群体的话语权,有利于获取准确的舆情动态。系统根据星级点评总分与预约总人数对信息资源进行综合排名,一方面可从信息呈现方面更好地为其他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可促进教师根据点评意见进行修正改进,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3 数据访问层

业务功能的实现需要访问并修改数据库,用户在客户端的手动检索、信息发布或删除,将直接引发数据库的及时更新。数据访问层主要通过对数据表的查询(Select)、插入(Insert)、删除(Delect)和更新(Update)等操作,实现数据在用户与云服务器之间的传递。SQL Server数据访问类可完成对资源信息数据库和用户信息数据库的分析查询。由于系统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因此将采用地图API接口对地理位置数据库进行数据访问。

基于移动互联网,结合当前云计算、智能推送等技术,本研究构建了促进实体资源开放共享的智慧校园系统,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一是资源共享信息以主动个性化的方式推送至移动手机,实现更精准、更智能的校园信息传播方式;二是线上达成共享合作意向,实现更高效、更低碳的资源共享程序。随着智慧校园系统的全面推广,智慧校园系统在本地高校的互联互通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分析预测在资源共享中的创新应用,将大力推动全国院校的实体资源开放共享。

四 实体资源开放共享的意义

教育要适应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断改革创新、跨越发展。高度信息化新技术推动下的实体资源开放共享即将掀起一场革新风暴,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变革传统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者创新能力提升

由虚拟资源开放走向虚实一体,知识的来源将得到拓展,来自实践中的经验知识或隐性知识将有效弥补传统的以书本、教材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不足。教育与社会的紧密相连,使学习者需突破单维的成绩考核,更加着眼于视野的开拓与认识的提升,逐步贴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需求。

2 加快学科交融,推动多学科视野和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高校实体资源共享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高校管理体制造成的知识壁垒,实现学科间的广泛渗透与深度融合。学生的辅导教师与学习伙伴将大幅增加,跨学科的交流合作将日益频繁。随着学生学科视野的不断拓宽与知识结构的不断整合,学科交叉研究所产生的思维火花或将创造新理论、新发明。实体资源的开放共享,将对发展学科软实力与培养复合型人才产生重要影响。

3 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有效推进教育公平

智慧教育资源的大开放共享观摒弃了资源的私有制产权,代之以学校全体师生去开发、占有和使用。人人均有机会享有校内外的虚实资源,将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并为我国在创新驱动下的新一轮发展做好人才资源的储备[13]。

[1]陈琳.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12,(4):50-56.

[2]Ponti M.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guidance in non-formal open courses[J].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 2014,(2):154-168.

[3]孙立会.开放教育基本特征的变迁——兼议MOOC之本源性问题[J].远程教育杂志,2014,(2):30-38.

[4]孙宝文,马衍伟,朱军.双向治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治本之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2):40-44.

[5]成思危.虚拟经济不可膨胀[J].资本市场,2015,(1):8.

[6]陈琳,陈耀华,乔灿,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开局之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新发展——201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大新闻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38-145.

[7]臧丽娜,李欣.基于Solomo应用的互动传播研究新模式[J].现代传播,2014,(7):130-133.

[8]杨志成,柏维春.教育价值分类研究[J].教育研究,2013,(10):18-23.

[9]周挥辉,党波涛,蒋永红.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6):22.

[10]池莲.谈电子商务O2O模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商业时代,2014,(25):63-64.

[1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12]叶家敏.中职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60-63.

[13]顾骏.新常态下教育需公平质量并举[N].中国教育报,2015-03-06(2).

编辑:小西

From Virtual to Virtual-actual Integration——Research on Wisdom Educational Resources’ Large Opening and Sharing in University

QIAO Can

Educational resource shar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promote educational equity.However, sharing only digital resource is not able to maximize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wisdom education needs more real, more advanced and broader open sharing.Based on fully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func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oposed new ideas that social entities opened to the school and the school resources were provided to all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nstructed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Wisdom Campus which enhanced the sharing of entity resources in school, and explored the multiple meanings of physical resource sharing, such as transformed the traditional way of learning,promoted learner’s innovation capability,accelerated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pushed forward compound talent with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literacy training, maximized the benefits of resources, promoted education more equitable, etc.

wisdom educatio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entity resource; virtual-actual integration; opening and sharing

G40-057

A

1009—8097(2015)11—0019—06

10.3969/j.issn.1009-8097.2015.11.003

乔灿,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开发,邮箱为qiaocan927@163.com。

2015年3月25日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实体校园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