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MOOC”时期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2015-06-13尹合栋

现代教育技术 2015年11期
关键词:混合评价课堂教学

尹合栋



“后MOOC”时期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尹合栋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学资源中心,重庆 400065)

MOOC发展到今天已进入多元化阶段,并衍变为多种在线学习形态,这是它适应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为发挥MOOC理念优势并与传统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文章在比较MOOC与SPOC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几个典型SPOC应用案例进行了阐述,探索运用教学相关理论设计出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前端分析、课程设计、课程组织、教学评价”四个核心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将该模式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并进行了探索性实践。

MOOC;泛雅SPOC平台;混合教学;微视频;翻转课堂

2014年进入“后MOOC”时期,新的MOOC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先前MOOC的不足。桑新民[1]认为:MOOC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课程教学这一细胞层面的质变。因此,研究者不但要关注MOOC对教育的宏观影响,还要关注MOOC对课堂教学的微观影响,因为课堂教学微观影响的量变定会引发教育宏观影响的质变。国内有些研究者尝试运用MOOC平台,与传统课堂进行混合教学,但受MOOC自身功能模块的限制,无法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也无法获取学习行为大数据并进行分析,这给教学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导致这种混合教学并不彻底。如何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深度混合?如何对线上线下学习行为进行管理、互动与评价?如何建立系统的混合教学体系?这都是“后MOOC”时期混合教学应思考的问题。

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SPOC)平台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智能化的学习行为管理及准确的大数据分析,可保证混合教学顺利展开;它充分利用MOOC的规模效应来分摊教学人均成本,并通过所得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最终优化“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弥补MOOC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2];作为MOOC的一种补充,SPOC将丰富的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深度混合,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更体现了“后MOOC”时期传统教学发展的与时俱进。正因为如此,本研究结合MOOC的原理与方法,利用现有丰富、优质的MOOC资源,在泛雅SPOC平台上建设“校本化”微课程资源,设计了基于该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并把该模式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

一 MOOC与SPOC的比较

MOOC存在如下不足:其一,MOOC资源丰富,但课程管理模式单一,教师无法根据自身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模式[3]。其二,MOOC的开源性较差,教师无法灵活组织课程内容;现有的MOOC平台以视频传播为主,传授结构化的知识时既没有分类、分层教学目标分析,也没有针对多种对象的需求。其三,MOOC的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以知识为中心的理解上,其活动设计对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重视不足[4];同时,MOOC还缺少监管学习过程行为、Wiki和实名论坛的功能。

从本质上说,SPOC与MOOC属于同一类,在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上较相似,但SPOC更注重校本化。正如edX总裁、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阿纳特·阿加瓦尔(Anant Agarwal)所言,SPOC是MOOC的一个分支,可将其理解为“SPOC=Classroom+MOOC”[5]。MOOC的“大规模”属性彰显了其低成本、高效率、可以产生大量有价值信息等优势,但MOOC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不能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而SPOC能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两者的具体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SPOC与MOOC的比较

二 国内外SPOC典型案例分析

清华大学于2011年在智学苑SPOC平台上推出“大学物理”课程,2013年9月正式上线并在国内十所高校试用。该平台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实现知识点底层框架设计,结合课程知识点体系对富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与课程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二是设计出融合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且可划重点、做标注、跨终端的电子教材。

哈佛大学在edX平台上探索SPOC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应用。其流程是:选拨学生,把MOOC课程当作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进行讨论和答疑;教师自由设置并调控课程进度、节奏和评价,给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环境,更好地监管学生的学习行为。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福克斯教学团队将edX平台上开发的BerkeleyX CS169.1x“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转化为SPOC课程,通过开发的APP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可在线观看该课程,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参加课堂学习,并需在15周内完成在线编程作业和测试。线下每4~6人设为一小组,每两周与小组学员交流一次,完成项目设计。

根据上述对几个典型SPOC案例的分析可知,SPOC是在MOOC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增加了小班管理和学习教学功能,这就为数据分析提供了可能。数据分析模板对学生成绩和学习行为进行多方位记录和分析,教师可根据这些分析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SPOC较好地实现了翻转课堂教学,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生个性化教学、实践教学、合作学习等模式的探索。

三 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教学设计

1 泛雅SPOC平台核心功能

泛雅SPOC平台是超星公司在MOOC基础上开发的在线教学平台,在课程建设、学习行为管理、教学组织与教学评价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具体说来,该平台有丰富的课程设计模板及课程内容编辑功能,可对微视频进行时间点播放控制,防播放拖拽设置,向视频结点中插入PPT、图片、字幕和测试题;教师也可将课程克隆或映射给其他老师,以高效地共享课程资源。在学习行为管理、教学组织方面,该平台有“发放、定时发放、闯关模式发放”几种模式。该平台还有“统计”数据的功能,如作业提交情况、微视频播放时长、反刍比统计等。

2 混合教学要点及理论基础

何克抗认为,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克服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的局限而将两者优势相结合的一种学习形式。混合教学是一种注重发挥传统教学和数字化学习优势的教与学的方式,包括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教学理论的混合,是由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混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混合。混合学习的核心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它所构建的环境是原有学习环境的扩展,并充分整合了传统教学和数字化学习所构建环境的优势[6]。混合学习环境是实施混合学习的基础,是展开混合学习的保障,因此能否构建一个适合教与学的混合学习环境,直接制约着混合学习的发展[7]。

3 泛雅SPOC混合教学模式

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

(1)混合学习涉及学习对象、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三个要素,前端分析主要是对这部分的分析。其中,学习对象主要分析学生的年龄、专业和年级信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学习环境是决定混合教学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环境和SPOC平台,当然还包括其它辅助性媒体工具。前端分析是课程设计的前提,只有充分把握好前端分析的要点,才能设计出有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

(2)课程设计主要指知识单元微视频录制,同时还需准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PPT课件、相关文献和测试题等。将这些资源上传到SPOC平台进行在线编辑、整合后,设计成富有逻辑结构的微课程,还可将电子书、虚拟仿真实验、电影录像等作为拓展性资源附在其后。教学资源是混合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它的设计决定着后续的混合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因此,设计的教学资源不仅要内容丰富、安排有序,还要与教学的知识点高度相关,否则,冗余无效的教学资源不但不会促进学习,反而会干扰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给他们的学习带来负担。

(3)过程组织包括诊断性评价、个性化分类和翻转课堂。诊断性评价主要是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学习风格进行测试,按异质将他们分组,选出小组导师,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分组推送任务。借鉴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学生在SPOC平台了解内容导学、微视频、完成初试;课中,组织学生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对知识难点进行解答,对作业进行点评,同时让已掌握的学生讲解,也可组织成果展示和创新应用活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线下交流与讨论、分享课中学习的“顿悟”,并通过SPOC平台开展主题讨论、PBL(问题导向学习)项目实践等。

(4)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根据SPOC平台统计视频反刍比,讨论参与率、作业质量等大数据信息,并结合小组导师的反馈、小组项目完成情况、学生课堂表现、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因素开展。总结性评价主要以学期考试、成果汇报的形式进行。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一旦发现学生学习异常就发出提醒信息。最后,教师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权重比例给学生量化分。

四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混合教学实践

1 前端分析

本研究选取某大学中文系三年级某班的52名专升本师范生进行教学实践。通过与班里学生及班主任的访谈得知,该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师范技能训练不足,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这门师范类专业公共必修课不够重视,这可能是专科阶段养成的学习依赖习惯所致,也可能是还没有意识到该课对他们的重要性。经调查,该班92%的学生有电脑,具备在线学习和交流的条件;该课在学校机房开设,可运用泛雅SPOC平台进行混合教学。

2 课程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对知识逻辑关系的理解及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完成知识单元切分[8],本研究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中6个专题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知识单元切分,如表2所示。所谓知识单元,可以理解成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分解出的若干相对集中的知识点,如“说课”这个专题,可以将它切分为“说课的要素、说课的模板、说课的程序和说课稿的制作”四个知识单元。知识单元的切分要满足微视频的制作要求。

表2 SPOC平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设计

教学资源准备好后,可以在SPOC平台上进行模板选择、内容编辑和课程映射等课程设计操作。其中,内容编辑包括资源上传、音频录制、视频编辑、试题制作等——可通过本地或泛雅云盘上传图片、课件、视频、电子书至SPOC平台;视频编辑主要是对视频进行剪辑和防拖拽处理,也可在视频里插入图片、文字、PPT并添加测试题等(所添加的对象在视频的时间轴上会有显示,这种直观可视化操作方便、高效);添加的测试题既可以作为前测,待测试达标后可直接进入下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由此实现学生的层次差别分流学习,也可以在视频中内嵌简单测验(In-video Quiz),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强化学习效果[9]。此外,SPOC平台还有在线录音的功能,教师可将每个知识单元的重要通知用语音的形式发布,也可运用该功能模拟传统课堂的提问环节,让学生进行在线回答,并根据回答情况计入平时成绩。

3 教学组织

(1)诊断性评价及个性化分类

基于泛雅SPOC平台提供的考卷制作、发布考试、在线阅卷、分数汇总等功能,本研究在诊断性环节设计了前测试题及调查问卷各一份,主要了解被调查班级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及学习风格。根据调查结果,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本研究将该班学生分为9组(每组6人,最后一组4人),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担任本组导师——要求小组导师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主要任务是组织线下的学习交流讨论、线上的PBL项目协作学习以及对小组成员的评价,并针对不同小组推送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进行分层教学。

(2)翻转课堂的组织

混合学习不是一种机械的学习方式的叠加,而是一种通过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来实现学习者的有效学习。那么,混合教学什么时候混合?怎么混合?本研究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原则,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理论和SPOC平台(及其它社交工具)的互动功能,设计了三种教学混合方式——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混合、个人自主和小组协作相混合、师生间和学生间混合交互,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的混合方式

一次性学习内容太多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所以需按教学专题顺序定期对学生开放,每次开放的内容包括内容导学、微视频、作业、测试题、学习要求和时间表,并通过SPOC平台分层推送给各小组成员。本研究每周安排一次(3小时)课前线上答疑和互动的时间,其答疑和互动的工具是SPOC论坛、专用QQ群和Email,旨在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同时把答疑反映的共性问题记录下来作为课中翻转学习讨论的主题。课前学习既要做好答疑也要做好学习行为监管,通过SPOC平台提供学习情况统计数据,及时督促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学生课前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翻转课堂的效率,这就要求老师有较强的组织、引导能力。

翻转课堂中老师可采用“课前预习+集中翻转”、“课中预习+当堂翻转”两种形式。前一种形式主要是根据课前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数据,从中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请已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来讲解,而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则专门集中时间解答。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了“人灌、机灌”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后一种形式是通过课堂上在线观看教学案例完成初步学习任务,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后,小组在SPOC平台上呈现学习成果,并进行经验分享,以实现翻转课堂应真正达到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表达归纳能力、思考问题的广度、团队协作能力,而线下学习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问题研究的深度。课后的学习分为线下交流、讨论以及学习反思,反思的内容包括听课的感受与收获、作业和测试的经验分享、学习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等。

4 教学评价

SPOC平台可以管理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如点击次数、交流发言、在线时间等,配合内置的统计软件,使教师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学生的行为及能力数据,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兴趣点、难点,以及时调整授课的内容和方式。SPOC平台配合“云计算”,对所有学员的行为规律进行数据评估,甚至能发现个别学员的学习特点、个性化需求,由教师给予针对性的建议。

通过小组导师反馈的学习情况、小组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可在SPOC平台上给出每个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成绩。其中,在线互评要求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改进意见;学生之间的互评加强了他们的互动,还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经过精心设计的互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师评价的缺失,为学生带来荣誉感和成就感。至于总结性评价,本研究采用的是在线考试的形式并给出成绩单。SPOC平台有多元化的总结性评价方式,如视频内嵌测试、在线测试、作业等。根据SPOC给定的模板设计试题内容并设置好答案,非主观题系统会自动打分,主观题打完分后会自动汇总到对应部分。按照各评价指标的权重,SPOC平台会自动计算出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并最终生成一份成绩单。

5 教学、学习行为管理

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完成线上的自学环节?如何防止学生出现线上学习的不良学习行为?SPOC平台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数据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查看SPOC的统计数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在观看“说课稿与教案的区别”微视频时,发现近一半学生的视频反刍比在260%,即近一半的学生观看这个微视频达2.6次,这说明学生普遍认为这个知识点较难。据此,教师在课堂讲解这个知识点时可放慢速度,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消化该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查看SPOC大数据来了解学生的交作业情况,对未按时提交作业的学生发送催交信息。总之,通过SPOC平台统计数据对学生的动态观察贯穿课程的始终,以随时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需求,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管。

五 结束语

MOOC的目标是促进教育公平,SPOC的目标是实现MOOC与校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MOOC“落地生根”的最佳方式是采用混合学习模式[10],而SPOC作为MOOC的发展和补充,它更多地与实体课堂进行了融合。因此,在发挥SPOC混合教学优势的同时,要让课堂教学回归学习的本源,站在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转型的高度,追求学生个性和教育协同创新的双向发展,从整体上认识并把握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发展规律。本研究在泛雅SPOC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方面作了尝试,对MOOC教学内容、授课形式和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校本化”改造。未来,如何借助SPOC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从整体上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成效、真正实现校际SPOC资源共享、进一步规范SPOC学分互认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

[1]桑新民.MOOCs热潮中的冷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6):5-10.

[2]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等.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教程教育研究,2014,(4):13-22.

[3]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等.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4]祝智庭,刘名卓.“后MOOC”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4,(3):36-43.

[5]康叶钦.在线教育的新时代——SPOC[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85-93.

[6]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5,(4):63-65.

[7]俞显,张文兰.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7):14-18.

[8]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9]张伟,王海荣.MOOC课程学习体验及本土化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4):3-9.

[10]韩锡斌,翟文峰,程建钢.cMOOC与xMOOC辩证分析及高等教育生态链的整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3-10.

编辑:小米

Explor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Fanya SPOC Platform during the Post-MOOC Period

YIN He-dong

MOO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stage of diversification today, and has evolved into a variety of online learning forms, which wa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dapting to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ake advantage of MOOC idea and combine with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deeply, this paper described several typical SPOC application case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s of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OC and SPOC, explored to design blend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fanya SPOC platform using teaching theory, and analyzed the four core process about “front analysis,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in detail of this model. Finally, this model was applied in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urriculum teaching to carry out exploratory practic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fanya platform of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blended teaching; micro video; flipped classroom

G40-057

A

1009—8097(2015)11—0053—07

10.3969/j.issn.1009-8097.2015.11.008

本文为2015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项目“城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5SKJDL01)、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数字聚合环境中的师范技能训练研究”(项目编号:JG20142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尹合栋,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邮箱为jake27@126.com。

2015年5月5日

猜你喜欢

混合评价课堂教学
混合宅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混合所有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