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2015-06-03刘小番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传统文化途径

刘小番

摘要: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是世界音乐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使其永葆活力。高校是声乐教学的前沿阵地,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融入。因此,教学工作者应该改变传统做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情感式体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关键词:声乐教学 传统文化 重要性 途径

在当代,高校声乐教学作为我国声乐教学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然而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往往以西方音乐文化为重点,无论是从理论教学还是发声技巧等方面都是如此。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往往被忽视,这不利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因此,当前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有必要改变以西为主的教学现状,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传统音乐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之审美情趣下所产生的音乐以及它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文化土壤和背景等因素。作为我国传统文明中的一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反应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折射出不同历史背景下古人的生活态度,以另一种方式记录了我国的历史。同时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只有联系实际,不断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高校声乐教育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传统音乐文化继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教学中不断融入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这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增强民族自尊性、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人才亦是如此。作为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不应该仅仅掌握一些发声技巧,而应该将所学的音乐知识与特定的历史文化相融合,保证自己掌握的声乐知识有血有肉,而不仅仅是技巧的空盒子。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过程中了解时代背景,把握历史精髓,明确该音乐产生的过程,在提高自己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将自己融入其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在特定的历史文化中掌握美、表现美。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注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教授,将其融入在课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音乐人才。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的途径分析

与西方音乐相比,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性。在审美艺术上,其以“字正腔圆”作为重要标准,要求演唱者在表演时必须吐字清楚、曲调顺畅、圆润如珠。在情感表达上,其更注重细腻温柔。在乐色上,其更注重个性化发展,强调乐色的多方面与全方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注重传统音乐文化时,应该注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使其在融入中更显自然,若生搬硬套,则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事倍功半。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传统音乐文化进课堂的观念

教育观念决定教学行为。在当前高校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发声技巧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的教授,很多学生在声乐的学习上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长久以往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此,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现象,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在当前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而忽视了我国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将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置于与教授声乐技巧同样的地位,在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中时时刻刻注重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从而促进声乐教育的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融入情感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记录,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以中国著名民歌《茉莉花》为例,歌曲中姑娘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表达了作者对茉莉花的眷恋之情,更表达了人们对纯真情感的一种向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将《茉莉花》的创作背景、作者情感等向学生介绍,学生在对歌曲的掌握上才会渗入其精髓,否则学生掌握的只能是空壳。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技巧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应该先从情感入手,将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会该歌曲要表达的思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隐藏在传统音乐中的精髓与灵魂。

(三)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感知潜能的发掘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充分说明不同的人基于性格、教育背景、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对音乐的感知亦是如此。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更注重教学的普遍新与一体性,往往是以一个统一的模板教授学生,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长期以往,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的积淀,不同学生基于其个性差异具有不同的理解,而这些都是学生对传统音乐“美”的一种体悟。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在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发掘,通过选用不同的传统曲目,在介绍其背后文化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题目,让学生就该音乐表达的情感、背后的价值文化、其独特的音乐特色以及该曲目对演唱者的要求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充分感悟该音乐后进行演示,从而充分发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未来的音乐发展道路上保持自己的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人才。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同时也是世界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重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集力的要求。高校作为最具活力的声乐教学的前沿阵地,其在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正视该问题,改变传统观念与做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从而保证我国优秀音乐文化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田许生.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北方音乐,2014,(10).

[2]常建萍.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3,(11).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传统文化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