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流行音乐的发展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2015-06-03杨晓丽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音乐教育关系

杨晓丽

摘要:作为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行音乐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发展以及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发展特点,要受到该历史时期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流行音乐也在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着影响。因此,高校普通音乐教育作为社会大环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然与流行音乐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教育 流行音乐 关系

一、流行音乐发展

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应追溯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八十年代后,开始迅猛发展。同时,港台音乐也渐入大陆的市场,形成了内地与港台流行音乐并举的局面,进入九十年代,摇滚乐以强势兴起,包括唐朝、黑豹、女子摇滚、呼吸、状态、奥博等乐队。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反映时代、社会、人生的,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更大拓展的作品,《一封家书》《钟鼓楼》这些城市民谣表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校园民谣反映作者对处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思考;《涛声依旧》《中华民谣》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音韵。同时,流行音乐也融入严肃音乐、民间音乐元素,体裁及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创新。

近十年,流行音乐在以央视为主打的一些音乐栏目中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以《星光大道》为代表的平民歌手的涌现,为流行音乐带来了另一个发展的契机,比如最早的阿宝,到现在的李玉刚、凤凰传奇、美声四季等,都充分证明了流行音乐在老百姓心中存在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人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着流行音乐的正能量。

由此可见,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也有自己发展的土壤,“流行音乐就是生活”,它也在从社会文化大环境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着变化与创新,不仅记述老百姓的生活,同时也反映着时代的改革与变迁,把社会中的主流思想通过积极的形式表现出来,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与基础,必然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了解社会,虽然流行音乐不是唯一的方式,但它是最直观,而且是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流行音乐中所传达出来的各种社会信息,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帮助,比如人生的思考、生命的意义、爱情的真谛等这些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流行音乐中都有很好地体现。

二、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方向及原则

因此,基于流行音乐这些积极的因素以及学生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提倡流行音乐,正是符合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需要,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战略的要求。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在教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一)引导性原则

作为学生,思维发展总是局限在自己生活,学习的小圈子里,很少能够跳出来,而那些具有高瞻远瞩能力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和大众心理的影响,总要力图与周围同学保持一致,尽管有些音乐氛围是不健康的。因此作为音教工作者,首先要从内容上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欣赏具有进步意义的,歌颂时代主旋律的流行音乐。如歌颂抗震救灾精神的《凝聚每份爱》;歌颂奥运精神的《奥林匹克风》;鼓励下岗再就业的《从头再来》;渴望人间真情的《爱的奉献》等。其次是从形式上让学生多接触与中国民族音乐形式相关的歌曲。如阿里郎组合的歌曲《阿里郎》;歌手郝歌的改编版《在那遥远的地方》;凤凰传奇演绎的《月亮之上》等,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中国民歌的旋律,将民歌元素与流行音乐合二为一,既欣赏了流行音乐,又学习了民族经典,可谓一举两得。

(二)选择性原则

如果将流行音乐的存在视为社会文化环境的构成要素对待的话,其文化主体也会通过一定的文化选择行为,对其新的发展产生影响。作为大学生,他们的选择性也势必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如果大学生这类文化主体把弘扬社会高尚情操,宣传正确人生价值的歌曲作为最爱,流行音乐就会出现越来越多这样的作品;反之,则相反。因此,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熟知这个规律,教会学生认真地去把握和欣赏流行音乐,使其成为引导流行音乐发展方向的生力军,从而逐渐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高校有一些音乐工作者缺乏对企业生产一线的认知,其音乐教育的开展更多的偏向于理论宣讲,忽视学生的看法和要求,对于企业的要求也不重视。导致音乐教育课堂上理论教育多,联系实践少,课堂教育变得十分枯燥和呆板,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三)开放性原则

根据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吸收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研究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将成为我国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趋势在学习、借鉴外国音乐教育经验的同时,重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的融合。因此,我们要放眼世界流行乐坛发展方向,把其中先进的音乐思想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教育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音乐教育体系。这种体系要既能够体现出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与魅力,又能够随时与世界先进音乐文化的发展进行接轨,相互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趋势,从而真正体现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也正是21世纪全球音乐文化教育发展趋势。音乐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方式,因此,考评也应当有别于传统的考评方式。传统的考评标准单一,而对于音乐教育应当采用过程以及结果评价两种,综合两种考评因素,确立最终的考评成绩,并以此为依据对教育优劣进行评定。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经验,包容的心态和积极负责的态度以及做好充分地前期的备课工作,才能保证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课堂上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流行音乐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应把它作为高校音乐文化及教育发展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要把流行音乐的发展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使其研究更加深入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大环境互动关系研究[J].音乐研究,2008,(01).

[2]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马达,陈雅先.中国音乐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展望[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音乐教育关系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