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基础化学教学改革初步探索

2015-05-30张红梅哈斯其木格雅梅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8期
关键词:基础化学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张红梅 哈斯其木格 雅梅

摘 要:基础化学是学好高职食品加工专业其他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基石。在高职课程全面改革的形式下,加之基础化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基础化学的教改中,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应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和课堂活动的实施等措施,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不仅使学生对基础化学感兴趣,而且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基础化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50-02

近年来,高职课程的改革已蔚然成风。新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在教学课程改革上。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在高职专业食品加工专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培养学习兴趣、奠定学习基础、锻炼职业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事实上,化学课程内容涉及微观世界,内容抽象难懂,学习难度大[1],传统的教学已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化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教学改革原则

教学改革不是盲目的改革,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但不同的课程教改需遵循的原则各有不同,该课程根据其特点和学生特点,教学设计时遵循了以下几点原则。

1.1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照此文件精神,基础化学的教学改革要制定明确的改革目标,结合明确的目标,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该课程首先是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成为本课程的首选目标,其次,彻底颠覆学生只听不说、只看不练的学习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再次,把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融合在专业能力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本课程的终极目标。

1.2 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食品专业学生的来源广泛,有普高,职高以及五年连读学生,既有理科也有文科,并且有原蒙语授课的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许多学生的学习愿望不强,自控能力差。在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不能有效的吸收所学内容,更不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但大部分学生对单纯的动手操作性知识感兴趣,愿意动手操作。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设计时,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关系,既能把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又能让学生学的有兴趣。

1.3 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原则

基础化学是食品加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将决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和信心,所学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也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和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基础化学在食品专业的整个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础化学针对本专业的核心能力重点培养,做到有的放矢,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又把握重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足够为后续课程服务。

2 教学改革采取的措施

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上、考核手段上等采取了有效额改革措施,让课程的能量发挥到最大。

2.1 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该课程教学内容选取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2],作了大幅度的调整,首先增加了初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奠定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石。再次,在教学中,学生要参与大量教学活动,每完成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内容,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材上所有的内容成为奢侈。该课程依据这一理念,去掉了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以后学习关联性不大),以及分光光度法、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的内容(和其他课程重复)。这样,虽缩小了教学范围,但依然可以用有效的方法和充裕的时间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2 教学方法的适当应用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丰富化也是本课程的特色。我们知道,传统的讲授法有利有弊,它能系统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却不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只能被动的填压,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不到发展和体现。该课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共同参与到课程体系当中来。例如,滴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先前一直是老师演示,学生的照做的教学,而改革后,采用了魔法盒、自学法、旋转木马谈话法等多样教学方法,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掌握滴定仪器的使用。印象深刻,把握准确。再如,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学习,完全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学生在学习酸碱滴定法的基础上,掌握了滴定法的原理、滴定仪器的使用和计算方法等知识后,通过查找资料、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自我鉴定等方法完成,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自我价值得到实现。

2.3 考核评价的不间断进行

评价的功能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导向功能五大功能[3]。评价和考核在该课程利用的非常普遍。首先是考核,该课程中每完成一个项目,进行一次考核,通过考核可诊断学生的掌握情况,为后来的教学提供导向服务,学生也可从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一举两得。再次是评价,每次课都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包括课堂纪律、发言情况、实验准备、记录、操作、结果和报告以及考勤等等,并对有创新想法和设计,承担组长工作的学生有鼓励加分。另外对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安全意识,吃苦耐劳等职业素质和道德等也纳入评价范畴。指标可量化,评价和考核成绩都将计入最后的总成绩中。

2.4 放慢教学步调,设计教学活动

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即枯燥又复杂,学生的基础知识又不强,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高等院校大专化学课堂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4],如课堂实验、家庭实验、社会实践、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以及调查研究的活动报告和实验报告等等。让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动眼、动脑,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或者设计者,学生自我价值才能得到体现,自我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例如,在基础化学中,滴定仪器的使用从最初2个学时增长到8个学时,在这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动脑完成自学、讲述、练习等多个步骤,直至完全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在这期间,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重点的能力、陈述能力、动手能力等等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3 改革取得的成效

通过改革尝试,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确实有改变和改进。

3.1 对学习的的重新认识

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是“填压”式的理论教学,对学习有抵触心理。进入大学后,基础化学全新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眼前一亮。这时,学生愿意尝试学习,并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随着课程的深入,自我价值得到更多体现,学生乐于学习。加之考核和评价的不间断进行,学生之间有了对比,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而是充满乐趣。学生学习态度上的转变,是这门课程最大的收获。

3.2 学生自我的肯定

进入高职高专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是低分学生,曾经未得到老师肯定,学生本身也对自己充满了质疑,自信心不足,出现了不敢在大众面前讲话,不敢接受老师布置的任务等等问题。在本课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需要他们发挥各自特长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自己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变得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歧义也会争论,自我价值得到完全体现。无论是社会、家长、教师还是学生自己对学生都有了重新认识。

3.3 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是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能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通过教学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武装自己。再者,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明白何谓团队精神;通过完成布置的任务,学会了自学的方法,更掌握了怎样表达能让别人理解等等。在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这门课程发挥了它的能量。

4 结语

当然,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在本课程的改革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不墨守成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获取力量。

参考文献

[1] 丁敏娟,蒋云霞.高职“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28(4):66-68.

[2] 孙秀娥,尚晓霞.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合并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J].广东化工,2015,42(2):138-139.

[3]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 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学[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基础化学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浅谈基础化学学科特点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现状
论西部地区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基础化学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础化学》课程调研分析及建设思路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