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关于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探析

2015-05-30王涛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身心健康高中体育新课改

王涛

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是以体育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内容,以锻炼身心健康和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一门课程,它为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就要体现体育教学的的价值,注重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和创新,把教学目标、教材、学生的潜力和水平组合成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同时借助体育课,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提高体育健康意识和能力以及兴趣态度等等,进而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改;身心健康;教学模式

高中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途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如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发挥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体育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等成为我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下,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体育教师应积极改进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将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进而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高中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高峰期,体育教学在这个时期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高中生身体发育处于关键期,体育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发展,而体育课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进行身体锻炼,从而提高身体素质,达到锻炼的目的;另外,体育教学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学会自我保护。新课程标准在体育课程结构中增加了选修内容,使体育课程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所以,不同地区的教师可以可以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开展切实可行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因统一的要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违背了教育的目的。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并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而教师们要努力探究的就是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对高中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探究出相对最优的科学的教学模式。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思想相对落后

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普遍以体育运动教学为主,还只是停留在掌握体育运动技巧和技能,注重教师“教”和学生“练”,而忽视了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方位发展的“学”与“练”,只看到了体育教育眼前的利益,没有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做打算,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加上现在的体育教学模式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从而忽视了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这是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普遍现象,长期以来,这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体育教学现象一直没有改善和纠正。

2.教学手段、方法单一

近年来一些学校在体育教育的方法、教法和手段上有所改变,但根本上还是存在问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师传授教学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仍为传统的传艺式教学,学生从根本上来说还处于被动接收教育的地位,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所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多半只是理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导致了学生毕业后难于融入社会和适应社会。而在教学手段方面,目前的体育教学应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教学与现代化的科技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不重视学生体育情感教育的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效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兴趣,可以使学生快速地捕捉教师的教学内容,领略动作的要点与精髓。学生在高中这个阶段,学习任务是很繁重的,他们面临着升学和高考的巨大压力,而学校、家长和教师给他们灌输的一些错误的观点,如体育课不重要,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导致了他们抑制自己的兴趣爱好,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其实,高中生这个阶段是有着很广的兴趣爱好的,精力也是旺盛充沛的,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他们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前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地区和学校形成一种文化课为主科,注重主科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忽视了体育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改变体育教学模式首先要转变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是综合型素质人才,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摒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从实际出发,在引导学生掌握体育运动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2.构建新型体育课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当结合我国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构建新型的体育课程体系。作为教师,要很清晰地了解到现今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然后根据现状结合实际来调整新课程模式,新型课程应当要坚持多层次普修与专修结合、课外与课内结合,充分利用新科技信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开展活动课,多媒体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体育情感

高中生处于情感成熟期,兴趣爱好广泛。对生活充满激情,体育教学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体育情感培养,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想办法让体育融于生活,在原有爱好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比如在体育课中,教师可以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在兴趣中学习不仅满足学生的需求,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应当在新课程理念下,着力探究教学模式,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并进行模式优化组合,逐渐引导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到自主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并提高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中从体质的增强向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转变,从个体差异性出发,促进个性化模式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徐志绅.推行高中体育选项教学遇到的困难与对策[J]. 中国学校体育,2009(7).

[2]李桂铃.“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学刊,2004(6).

編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身心健康高中体育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高中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法的应用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