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2016-12-05旦正加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身心健康民族地区中小学

旦正加

摘 要:学校教育分为智育和德育两部分,现代社会更加要求学生的道德素质,于是我国制定了素质教育的政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民族地区的教育更应该重视起来,让德育和智育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学校中得到成长。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学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小学 德育教育 因材施教 身心健康

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与汉族聚居地区的交流较少,在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各种特殊问题,在实施国家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自身的特殊性,理论结合实际,用具体行动解决具体的问题。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扎实的学识,是通过长期系统的教育和实践形成的,其中德育教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21世纪是高度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族与族之间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将越来越频繁,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形势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是中小学当下的重要任务,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的当务之急。

一、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在一些少数民族生活地区,物质条件较为匮乏,对于物质方面的追求自然就多于精神方面的,体现在学校教育方面就是“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认识。观念问题是实施好德育教育的基础性前提,不被人们接受的政策执行起来必定是千疮百孔。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教育家杜威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

2.责任意识淡

民族地区的德育工作开展起来更为艰难,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学校没有和家长形成统一意识,达成共识。德育就是教育学生生活的态度和意识,引导他们自己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但是很多家长没有尽到责任,过分依赖学校教育,把德育教育全推给学校,孩子在家期间放任自流。许多家长甚至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忽视自己言传身教的作用。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就行,其他的就完全交给学校,有些甚至可以说是扔给了学校。我们的家长没有扮演德育教师的角色,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教育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诚然,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责任,但不应看作学校承担教育学生的全部责任。

3.方法不正确

价值观的形成是意识的层面,是别人给不了的,这是学生自己主动想要形成的过程。他们的道德意识形成受到家长和老师们的影响,强硬的手段和态度是起不了根本的作用的。需要的是心理干预,用潜移默化和引导的方式才是最正确的。可目前很多民族地区,当子女犯错误时,家长往往不分青红皂白,采取简单粗暴的体罚方式,斥一顿,棒打一通,全然不顾子女的感受。当然,农村家长有时也进行说服教育,但缺少耐心、细致的态度,未能在思想根源上去解决问题。教育心理学表明:经常受到惩罚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自尊心、自信心十分脆弱,学习成绩因而进步缓慢。农村家长“重体罚,轻说教”的家庭教育方法严重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倘若家长发现子女的问题后,能民主平等地与子女沟通,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给予温暖的关怀和照顾,子女就不会朝着恶性的方向发展。

二、科学德育的办法

1.转变观念

要合理安排智育活动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能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就能创造出德育的实效。班主任的作用也很重要,应该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做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面之间交流的纽带,切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出了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及时解决。要教育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学生,必须有较高政治素质的教师。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使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2.创新德育方法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的。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最丰富的教育, 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对此,学校应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挖掘寓于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的教学特色,将学科中可以发掘的德育内涵寓于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全体学生,然而德育工作的主导是教师。师德如何,将直接关系德育工作的成果。所以,学校应该把针对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纳入德育工作的范畴。有些学校的师德培训仅限于班主任等从事德育工作的专职人员;面上的学习只是流于形式的读读报纸,传达文件,很少就提高师德修养展开专题讨论与交流,更不去在典型的挖掘与培养上下功夫。结果,学校只有少数人从事德育工作,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忽略师德教育违背了“育人者必先育己”的原则,有悖于“全员育人”与“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的原则。需要指出的是,师德教育的目标应升华为发自内心的崇高的职业道德感、纯洁的爱心以及心灵拷问式的自省,决不能满足于遵守师德“底线”的一般要求。

三、结语

开展好德育工作除了老师和家长的努力,也要利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进行德育。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组织,也是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类竞赛,激发学生自主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的龙头作用,落实德育工作。

猜你喜欢

身心健康民族地区中小学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