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之我见

2015-05-30王永梅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情境体验情境创设高中语文

王永梅

摘 要:语文课程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别文学作品,受到高深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体验;情境创设;情境拓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探讨新的情境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让师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式关系,使学生敢说、爱说。现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以情境体验调动学生情感

情境体验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可以说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形成的。在高中语文课上,我常常用这几种创设情境的手段——教学媒体、操作演示、模拟表演。基于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本人充分利用图片、音乐、描述和录像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动起来,省时高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并置身其中,引起情感共鸣。如教《沁园春·长沙》时,由于学生不熟悉作者创作的背景,所以导致他们不能深刻理解教材知识。所以本人用电脑显示两幅学生课前意境绘画的图画,提问学生:这两幅图画你喜爱哪一幅?它能不能反映出当时诗词所表达的秋色图那么美好的意境呢?然后分小组讨论,并配备感性的录音范读,让学生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掌握诗词规律。实践证明,大胆使用资料图片来创设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点评学生课前绘画的意境图,能不断增强高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在品词析句中,教师可再触发学生有说、有唱、有吟、有谈地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能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掌握诗词的规律。

二、以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质疑

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思维过程,而学生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对于高中教学而言,文言文是教学难点,也是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难点,假如只是单纯的同步翻译,学生不仅难于产生兴趣,相反会十分抵触。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通过思考去发现并提出问题,首先,要给学生质疑的平台。那么,在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前预习,我一般都让学生提出问题,以便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更好地确定课文讲授的方法;授课过程中,让学生质疑,这样可以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课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质疑,有助于补缺补漏,以更好地落实教学环节和目标。如在教《鸿门宴》一课时,本人采用讨论的方法,从教材内容情节入手,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本人用多媒体将“项羽能不能发动进攻,刘邦能否临场逃席”的矛盾展示给学生,马上提问:项羽的性格特征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教材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让学生主动思考,有部分学生会提出:领导人物的性格特征能不能对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为什么这个人物明知有危险还要去赴宴?通过思考,提问学生:请结合教材分析司马迁在客文中寄寓了自己怎样的感情?在语文必修一中,《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对于这样一个千古名篇,师生能以一斑而知全貌,从而感受这种文学艺术。

三、以情境拓展提升学生素养

在高中常识性课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保留科学常识味道,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又要体现语言学习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以浓厚的语文味,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氛围,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究,从而提高常识性语文教学实效,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在语文综合素养中,朗读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素养,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方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能让学生与作者的产生思想情感共鸣,彰显它很强的艺术感染性,又对培养学生美好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让学生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感情,體会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和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学会揣摩当代诗歌及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水平。也就是说,要确实以情境拓展提升学生素养,就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在阅读情境中提升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拓展情感体验思路,促进其学习高中语文的积极性并培养其兴趣,真正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领悟高中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四、以情境想象启发学生思考

一位哲学家说:“想象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它能从已有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世界。”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联想、发展学生的动态语言,充分夯实想象的基础。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作用只在于引导,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循着一定的方向展开联想。

如:讲授高中必修三《祝福》一课时,对于祥林嫂这个人物,笔者先点出社会环境对人物的直接影响。接着,按照教材情节发展的顺序,依次出示祥林嫂的境遇:到鲁镇——改嫁——再到鲁镇——乞讨——惨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谁该为祥林嫂的死负责?通过学生分析并讨论:指出柳妈、四婶、鲁四、婆婆……在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过失的人物;然后分析:大家都不是凶手,又都是凶手。所以明确祥林嫂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的摧残。几千年来,封建思想是阻碍中国前进的障碍,伴随着时代的步伐,最终将走向灭亡。在平时教学与复习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学会利用教材知识创设情境,善于抓住时机启发高中学生的想象力,这样,有助于高中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总之,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高中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的探索过程及其理论依据[J].江苏教育,1987(23).

[2]李总兴.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情境体验情境创设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
浅谈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情境体验,让文本内涵走向丰实
注重情境体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好奇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