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引导式教育加康复治疗小儿脑瘫20例*

2015-04-06陈麒翔杨红杰井小会

中医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脑性脑瘫针刺

陈麒翔,杨红杰,井小会

(1.华亭县人民医院 甘肃 华亭 744100; 2.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针刺联合引导式教育加康复治疗小儿脑瘫20例*

陈麒翔1,杨红杰1,井小会2

(1.华亭县人民医院 甘肃 华亭 744100; 2.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引导式教育加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脑瘫患儿4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四神聪、合谷、头维、足三里)联合引导式教育。两组患者均治疗后随访1 a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55.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引导式教育加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疗效确切。

针刺;引导式教育;小儿脑瘫/治疗;临床观察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1]。近年来,随着新生儿成活率的提高,患儿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脑瘫不仅造成儿童运动功能障碍,也常常伴有智力、视力、听觉、言语、行为、学习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患儿将来的学习和生活,综合、全面地运用各种现代康复评价及康复手段,全方位地促进脑瘫患儿各种功能的康复,已势在必行[3]。由于引导式教育在发挥患儿主动参与和全面康复方面的优势,已逐渐成为小儿脑瘫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4]。2010年2月—2014年10月,笔者采用针刺联合引导式教育加康复治疗小儿脑瘫2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华亭县人民医院和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脑瘫患儿4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8岁;病程0.1~0.6 a。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1~7.9岁;病程0.1~0.6 a。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5]的标准。①高危因素;②早期症状:头后背等姿势异常、异常哭闹、少动、惊厥、哺乳困难等;③体检三要素:肌张力异常(高或低)、原始反射异常(减弱、亢进、不对称)、Vojta姿势反射异常(5~7项);④CT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脑瘫患儿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10岁之间;③患儿家属自愿参加试验,并与医师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纳入患儿不符合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岁以下,10岁以上者;③患儿或家属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按要求配合治疗者;④患儿在患有脑瘫的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疾病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运用常规康复手段以作业疗法、运动疗法、语言疗法为主要治疗方法,其中PT主要用上田手法,Vojta疗法和Bobath手法等治疗,1 d/1次。疗程为4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主穴:四神聪、合谷、头维、足三里。操作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先嘱咐患儿家长尽量让患儿放松。其中四神聪和头维进头皮针,斜刺,不留针。联合引导式教育,操作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的不同分为4组,每组5名患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育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语言、认知、运动、心理、社交及沟通等方面,在指导患儿的同时也指导家长参与学习训练活动,引导员和家长相互安排患儿的学习活动,其中教育的内容安排是以儿童为中心,以游戏、音乐等方式来唤起患儿的兴趣,让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让患儿在熟悉的情境中可以全方位的学习训练,1 d 1次,每次30 min,每个月进行1次随访,每2个月需进行1次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来调整患儿的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治疗后随访1 a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6]的标准。显效:训练后ADL评分提高>20分;有效:ADL评分提高1~20分;无效:0分。

6 统计学标准

7 结 果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30,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ADL评分比较

8 讨 论

目前引导式教育已经融合了神经学、教育学、心理学及康复医学等相关知识的康复教育体系,近些年来,由于引导式教育在患儿主动参与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已经渐渐成为脑瘫患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引导式教育是一种疾病治疗与教育结合的体系,主要是以儿童为中心,通过精心策划的活动,使患儿得到包括智能、运动、情感、语言、社交等各方面的发展。目前,我国国内脑瘫患儿的治疗多为综合性治疗[7],本研究发现:针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加引导式教育的患儿在其语言沟通能力、运动功能、认知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综合能力方面较常规康复治疗的患儿在治疗上有较为明显的作用,这都与国内外所报道的文献是一致的,许多研究也提示通过引导式教育,连续不断输入良好的运动感知刺激,可促进脑部成熟分化,形成条件反射和习惯性动作,同时通过身体各部的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加强脑皮质的活动能力[8]。因此,对于已经患有脑瘫的患儿,应该正确、早期的给予引导式教育康复治疗是尽量恢复其运动功能并防止继发功能障碍,所有患儿不仅在体能上进步很大,而且在智能、情感、社交、语言等特别是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因此只要对脑瘫患儿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运用引导式教育,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且在引导式教育的训练中,家长积极的参与也至关重要[9]。

本临床观察通过针刺联合引导式教育与目前常用的康复方案有机的相结合在一起,可以很明显地提高患儿的学习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等综合能力,其中治疗组的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55.0%(P<0.05),因此,针刺联合引导式教育的疗法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为脑瘫患儿尽早回归到社会创造积极条件。

[1]于海波,刘永锋,何玉海,等.小儿脑瘫的中医康复治疗最新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4):14-16.

[2]金岚,吴德,张功纯,等.早产儿和足月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特征[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2):1768-1789.

[3]胡莹媛.脑瘫儿童的康复管理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2):112-113.

[4]程灏,罗华英. 引导式教育治疗小儿脑性瘫痪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儿科学,2012,4(2):139-140.

[5]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6]胡莹媛.脑瘫患儿康复疗效评定标准和康复结果预测的探讨[J].中国临床医生,2003,31(4):2-3.

[7]黄真,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3-265.

[8]唐久来,小儿脑性瘫痪引导式教育疗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497-7499.

[9]景玉珍,周青蕊.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2):1183-1184.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5)10-0057-02 ·针灸经络·

R245.3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10.27

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096RJZA019)

2015-05-04;

2015-06-28

猜你喜欢

脑性脑瘫针刺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清明的雨
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进展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