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初探

2015-03-19张健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职业导向高职英语课程改革

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初探

张健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颁布,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探索“以职场为导向”的教改之路已成为国内各大高职院校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新课题。本文分析了高职英语课程的理论依据,查找了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效促进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职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英语课程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更加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体性。该理论提出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开放的情境下,与外界的信息相互作用,从而主动建构新的认知模式。高职英语隶属于公共基础课程,但却不同于中小学的基础英语,并不是打基础。高职英语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准备,因此更为突出其实用效果。学生应该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会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实践当中。同时,在不断地应用过程中增加对新知识的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完全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学习过程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ESP教学理论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意为专门用途英语,其侧重于“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是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需求以及未来职业的需求提供服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该理论把英语看作是一种工具或手段,要求将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强调语言的实用性,以职业为导向。教育部高教司2009年10月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职场交际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尤其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此外,学校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为依据,在英语教学的要求上有所区别,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正确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各类业务活动的能力。ESP教学理论完全能够满足《新要求》的理念。

二、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学目标不清晰

在当前形势下,高职英语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的。因而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许多高职院校只是“开设”了英语课程,至于后续衔接课程、教学效果等问题却并没有考虑。

(二)课程体系混乱,与专业英语脱节

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的人才,这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相同的。很多专业的英语课程体系一般包括了公共英语课和专业英语课。但公共英语课作为基础课程,主要由外语系或基础课部承担教学任务,而专业英语课则由专业的所在系部授课,这往往就导致了两门课分别设有完全不同的教学体系,从课程标准到教学安排,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性,各自为政,也使后者教学目标的实现成了一句空话。

(三)教学模式单一,有效性不高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都是全校统一安排的,不管是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还是进度安排、考试内容,除了英语专业外,任何专业都是完全一致的。这显然是忽视了文理科之间、专业之间、岗位要求之间的差异性。另外,出于教学成本的考虑,以及对公共英语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英语往往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动辄上百人同时听课。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势必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并逐渐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失去了兴趣,教学的有效性极低。

(四)教学内容乏味,学习积极性较差

很多公共英语的任课教师缺少企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授课时,经常是照本宣科,讲授的内容只会围绕教材,且过于强调对单词、短语、句型、语法以及课文内容的讲解,有些教师甚而要求学生一句一句进行翻译。由此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少吸引力,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大面积地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等不良现象,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显得凝重、无趣,学生没有任何的学习积极性。

(五)应试倾向严重,应用性不强

教学以考试为中心。很多高职院校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的通过率看作是公共英语课程的成效,甚至将其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而英语等级考试的内容更多地注重一般的生活主题,与专业、就业、职场等相去甚远,不能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六)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高职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普遍较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为了迎合学生,使学生能够理解授课内容,在上课时多采用中文讲解的方式,最终使英语课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学生的英语能力不进反退。

三、有效促进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策略

(一)调整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

在《新要求》的指导下,公共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要有一定的衔接性。作为前导课程,公共英语要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打基础、做准备;作为后续课程,专业英语又应该在公共英语的基础上,保持其连贯性,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过渡,加强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同时,公共英语应根据专业的差异性,制定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专门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要体现培养学生以职业为导向的英语应用能力,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和跨文化意识的提升。

(二)小班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新要求》强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实际上,由于大班课的大量存在,学生很少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因而小班化教学对于英语课而言尤为必要。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不仅能够时刻关注到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而且,学生练习口头交流的概率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会明显改观。

(三)与专业需求结合,精选教学内容

《新要求》提出要提高学生处理与职业相关业务活动的能力。这意味着高职英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一些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基本常识外,更要以学生的专业背景为依托,使学生在进行英语训练的同时,加大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不但会加深学生的学习契合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注重情景模拟,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景模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比如,采用分组的形式,根据不同的主题,设置模拟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学活动中的各项任务。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要充分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加以援手,帮助学生达成目标。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技术应运而生。除了常见的多媒体技术外,网络技术也不容忽视,QQ、微信、微博等都是信息化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只有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实施分层教学,建立选课机制

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明显的差异,相同的教学内容并不能使所有学生都接受。因此,学校可以依据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学校可建立可行的选课机制,把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学计划公布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身水平和能力的课程。同时,要尽可能把相同专业或类似专业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班级。其目的在于,一是便于教学内容的统一,二是便于教学时间的安排(全校的英语课程可以在固定时间同时授课),三是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方明.高职英语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4(5).

[3]杨丽琴.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2).

[4]肖巧玲,冯玉秀.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刍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73-174.

[5]刘黛琳.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

责任编辑:苑莉

曾楚辉/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讲师(广东广州 51000)。

猜你喜欢

职业导向高职英语课程改革
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创新教学研究
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思政教育模式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