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逻辑起点与推进策略

2015-01-31

职教论坛 2015年31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角色定位道德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逻辑起点与推进策略

周建松、陈正江在《现代教育管理》2015年第8期中撰文,运用教师“角色定位—道德担当—职业发展”的认识逻辑,分析了基于高职教育特征的教师的角色定位,反思了高职教师的道德担当,揭示了教师角色定位及道德担当与职业发展的共生关系,为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启示。

作者对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根据高职的教育特征分析而来,高职教育具有以下特征:1.高教性与职教性的统一;2.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统一;3.服务需求与就业导向的统一。基于这些特征,作者归纳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师角色定位,即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集教师、培训师、咨询师等多元角色于一身,其目标就是成为教学名师、实践能师和育人高师。

为了保证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应将教师道德担当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反思的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更加重视培养培育教师的道德担当。因此作者提出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道德担当:第一,以职业自信增强职业教育使命感;第二,以育人自觉引领青年学生成长;第三,以道德自律提升自身师德修养。

基于以上分析,作者以浙江金融学院为例,提出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理念与机制。第一,以角色定位、道德担当与职业实践为基础的教师发展理念,其中,角色定位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前提,道德担当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职业实践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第二,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师职业发展支持与保障机制,包括通过顶层设计教师职业发展指引、推动“教师千万培养工程”、引领教师职业发展的 “十大计划”、建立 “自培—系培—校培—省培、国培”的梯次培养体系以及建立树立科学的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特约编辑 匡 瑛 责任编辑 赖晓寒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角色定位道德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