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疗效观察

2015-01-26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9期
关键词:肠梗阻临床疗效

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疗效观察

韩巍

【摘要】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76例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起效时间、小腹围比值、腹痛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疗效理想,创伤小、安全性高。

【关键词】肠梗阻导管;肠梗阻;临床疗效

作者单位:166513 黑龙江省肇源县超等蒙古族乡卫生院

肠梗阻属于临床中较为多见的急性重症,若处理不当会造成肠管坏死以及穿孔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目前,临床中保守治疗手段主要有禁食、胃肠减压以及肠外营养等方法。如果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则应尽快实施手术治疗。肠梗阻导管能够对肠道内气体、液体进行全面引流,并且在X线协助下判断导管、梗阻位置,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快速准确制定与实施[1]。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6例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症状、常规检查结果确诊为肠梗阻。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61.4±5.6)岁;24例粘连性肠梗阻、10例肿瘤性肠梗阻,4例其它原因;25例低位梗阻、13例高位梗阻;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7~82岁,平均年龄(61.5±6.0)岁;23例粘连性肠梗阻、9例肿瘤性肠梗阻、6例其它原因;25例低位梗阻、13例高位梗阻。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经X线、CT扫描等方法确诊,部分患者实施增强扫描。

1.2.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具体过程主要包括:(1)肠梗阻导管材料为硅橡胶。采用鼻肠梗阻导管最大程度地将胃内容物吸出;(2)采用0.9%利多卡因对患者咽部实施局部麻醉,利用X线将肠梗阻导管置于鼻腔;(3)取右卧位,利用导丝将导管引至十二指肠降部;(4)置管结束后,将10 ml灭菌蒸馏水注入气囊以确保其充盈性,并利用肠管蠕动性将导管引至梗阻近端;(5)将患者送至普通病房并实施吸引减压等治疗措施,12 h后采用腹部摄片确保导管头端处于梗阻部位;(6)置管后,使用0.9%Nacl溶液清洗导管,每天两次,从而确保导管畅通,并及时调整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失衡,同时实施抗感染治疗;(7)建议患者适度训练,定期进行X线拍片检查导管部位、气液平面数等方面,同时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导管疗效判断是否需其它非手术治疗手段。

1.3观察指标

治疗的起效时间;治疗1 d后小腹围比值;腹痛症状消失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治愈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数比较、计量数据分别采用(±s)、t检验、χ2检验表示,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观察组起效时间、治疗1 d后小腹围比值、腹痛症状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治愈率分别为(12.3±3.6)h、(78.1±6.3)、(2.2±0.8)d、(4.7±1.4)d、(1088.4±56.5)ml/ d、92.11%(35/38);对照组分别为(32.0±4.8)h、(91.3±7.0)、(4.6±1.2)d、(8.4±1.5)d、(623.3±70.1)ml/d、73.68%(28/38)。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未发现出血、穿孔等症状。对照组发生1例出血。两组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腹部手术后, 因麻醉、手术创伤以及疾病本身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患者常发生腹胀、腹痛等症状, 长时间禁食、禁水, 可使胃肠道载膜萎缩[2]。同时由于小肠迁曲于腹腔, 且长度长、活动度大, 易造成梗阻[3]。肠梗阻临床主要表现为积气液、肠管功能异常等症状,严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它属于临床中较为多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手术指征难以掌握,处理不当易造成腹腔感染以及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4]。胃肠减压治疗肠梗阻是目前临床中应用范围较广的手段,但因其管道短,减压管无法吸出肠管内容物,导致减压效果较差[5]。近几年,肠梗阻导管在临床中越来越受重视,它不仅可经造影准确判断梗阻部位, 还能够预防梗阻液反流,并具备防导管附壁作用, 利用肠道蠕动性使导管不断前进, 从而发挥持续引流作用。

治疗后,应对肠梗阻患者进行适应性的人工运动, 这可加快患者血液循环,降低肠管缺血现象, 有效预防了肠粘连的发生。早期下床活动可使小肠在较大范围内活动, 加快肠蠕动, 减少肠粘连发生。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痊愈,但仍有病情加重的患者。因此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患者出现体温持续上升、腹痛腹胀加重等症状,应及时转手术治疗。总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疗效理想,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便于后期实施手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

参考文献

[1]胡靓,叶盛,叶龙云,等. 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2 例报告[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11):966-967.

[2]李丹,王文儿,刘祺,等. 经肛肠梗阻导管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1):13-17.

[3]彭杏芳,鲁武伟. 两种不同手法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50-51.

[4]秦小昌. 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2):270-271.

[5]肖少明. 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34): 64-65.

Clinical Analysis on Ileus Tube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HAN Wei Zhaoyuan County Super Mongolia Nationality Township Hospital ,Zhaoyuan 16651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ileus tub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MethodsWe divided 76 case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38 patient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ith normal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therapy, observation group applied ileus tube treatment, compare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s working time, small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ratio, the time of abdominal pain symptoms disappeared and the anus recover exhaust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ileus tub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as ideal, and has small trauma ,high safety.

【Key words】Ileus tub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9.041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19-0054-02

猜你喜欢

肠梗阻临床疗效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