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5-01-26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9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

评价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

刘春梅

【摘要】目的 评价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2010年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常规抢救。以2011年~2015年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心肺复苏平台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与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应用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浪费抢救时间,提高抢救质量。

【关键词】心肺复苏抢救平台;心肺复苏;急救配合

作者单位:832065石河子,新疆133团红光医院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心肺复苏的主要步骤包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击除颤及心肺复苏[1]。随着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使用,可进一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几率,提高患者的抢救质量。本文旨在分析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2010年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为24~75岁,平均(53.9±2.4)岁;以2011年至2015年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为25~74岁,平均(54.8±3.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脏骤停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心肺复苏,主要为一旦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对患者心肺复苏、心电监护、气道管理,必要配合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辅以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对患者进行心外按压,不间断的更换脚踏。观察组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抢救平台进行抢救,具体包括:一旦患者出现呼吸心脏骤停,护士通过保护套快速选择相应的抢救用具,对床位进行调节,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抽取所需导线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有效避免了导线凌乱、打结情况发生,缩短了抢救时间。待抢救结束,将相关物品归纳整齐,为下次应用做好准备。

1.3观察指标

患者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除颤时间与气管插管时间)与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指标为患者瞳孔缩小、脉搏与心跳恢复,血压正常,患者可自主呼吸。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17例(68%)、复苏失败8例(32%);对照组患者复苏成功13例(52%)、复苏失败12例(4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除颤时间与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5.50±7.25)min、(1.30±1.01)min、(2.58±2.10)min,对照组则为(6.01±6.38)min、(2.21±2.10)min、(4.23±2.34)min,观察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迅速有效的抢救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抢救流程因未能明确各项细节操作,在工作衔接操作时十分模糊,护士往往手忙脚乱,造成了抢救时间的浪费[2]。为了改善这一情况,自2011年起,我院采用心肺复苏平台,对心脏骤停抢救患者的基本流程进行规范处理,详情如下:(1)一旦发现患者心脏骤停,则立即对患者开放气道,同时迅速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等待抢救小组人员到达。(2)当抢救小组人员到达后,立即对患者进行监护、电击除颤与气管插管,与医师进行默契配合。(3)设立专门一名护士进行气道管理,保持持续性的按压,并能够做好电击除颤、气管插管等交替工作。 采用心肺复苏平台,可保障各项护理流程的系统性、规范性,减少抢救时间浪费[3]。

心肺复苏抢救平台应用的临床优势包括:(1)提高抢救率:对于心脏骤停患者,需及时为患者开展心肺复苏,降低死亡率,而心肺复苏的过程往往可决定患者是否能够生存。而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运用可提高医务人员之间的配合程度,更加方便的运用抢救工具,节省医务人员体力消耗,提高抢救质量。(2)缩短抢救时间: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其抢救过程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而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运用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使得整个抢救过程十分的合理及有条理,减少医务人员在不必要事宜上的时间浪费,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4]。总之,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应用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抢救时间的浪费,提高抢救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永明. 应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3):137-138.

[2]徐凤,柴爽. 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 1349-1350.

[3]郭晓杰,张向楠,解放军等. 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成功因素探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177-178.

[4]景春华,刘剑锋,刘力等.37例心脏骤停急诊科救治体会[J].医学信息,2014(38):403-403.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escue Platform

LIU Chunmei Xinjiang 133 Regiment Red Hospital, Shihezi 83206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escue platform. Methods 25 cases of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from 2005 to 2010 as control group, all patients underwent conventional treatment. 25 cases of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from 2011 to 2015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patients rescued b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latform. To compare the rescue time and the success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cue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escue platform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avoid the waste of rescuing tim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scue.

【Key words】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escue platform,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irst aid coordination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9.034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19-0045-02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
MCC小型心肺复苏仪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
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后的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