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现状研究

2015-01-25张平,向卫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老龄化现状

国内外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现状研究

张平向卫娥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湖南长沙410011)

关键词〔〕养老护理员;养老机构;老龄化;人员流失;现状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向卫娥(1974-),女,硕士,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研究。

第一作者:张平(1988-),女,硕士,护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研究。

根据联合国新标准规定,一个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可以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1〕。联合国的统计预测表明,到20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将占总人口的21%,而在2002年,这一数字仅为10%〔2〕。虽然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是我国养老护理员现状令人堪忧,已经影响到我国养老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究适合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的发展模式。

1相关概念

1.1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指只要按月交纳规定的费用,就可获得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等的养老模式,主要包括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人院、老年公寓、护老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服务中心等,机构养老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3〕。姜向群等〔4〕认为,机构养老是社会化养老的一种类型,社会化养老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转变的必然产物。

1.2养老护理员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养老护理员的定义是:对老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杜国玮〔5〕通过“养老服务机构”和“专业化”两个限定性层面对养老护理员的概念做了更明确的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即在国家认可的养老机构中工作,经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获得国家资质认证和法律保障,遵从养老服务行业道德标准与管理规范,对老年人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

1.3心理契约理论目前,心理契约理论的概念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心理契约是指组织与雇员双方基于对各种形式的(书面的、口头的、组织制度及组织条例)承诺的理解,从而对交换关系中彼此应得到什么以及应付出什么的一种主观理解〔6〕;狭义的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互动关系的情境中,员工个体对于互相之间的责任与义务的知觉和信念系统,这种信念系统受到组织的影响,但并不一定被组织感觉到〔7〕。狭义的心理契约理论从雇员的角度出发,适合研究养老护理员这种职业。心理契约破坏会导致雇员工作满意度下降。

2中国养老护理人员的现状

养老护理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入住老人的健康品质和生活质量。在国外,护理员的社会地位很高,但是在我国,近几年才真正把养老护理作为行业规范。多年来,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低、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待遇低、职业保障少、从业风险高等,组成了我国养老护理员这支队伍的特点〔8,9〕。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国内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员这个职业,需求很大,但是养老护理员及其匮乏,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就形成了。在国内,收入待遇与辛苦程度不成正比,发展空间不大,一直是这个行业的发展短板,以至于这个行业很少有年轻人问津〔10〕。目前我国民办服务机构的护理员与老人比大体保持在1∶15~1∶20之间,远远低于1∶4.5的国际标准〔5〕。

陶巍巍等〔11〕的研究调查指出,养老机构平时比较重视生活护理和安全护理教育,而在临终关怀照顾、排泄照料、用药的注意事项、常见病的康复锻炼方法、老年人慢性病的护理要点等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有些老年人并发多种慢性病,健康问题十分复杂,再加上养老护理员知识水平有限、工作任务繁重,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到其他方面。

济南市的调研发现本市的养老机构多倾向于招聘下岗职工或农村务工人员作为养老护理人员,年龄多为40~60岁左右。一方面是出于用工成本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部分人员珍惜护工这个岗位,经过培训后能够安心工作〔12〕。护工在上岗前一般都未接受过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培训,他们主要是由养老机构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向低年资人员传授技巧和经验,或者是在实践过程中边摸索边自己学习。这些养老护理员一般属于合同制职工或者临时聘用人员,其待遇和地位相对较低,因此这部分人员的流动性很大。江苏省的养老护理员的队伍也是参差不齐,与大部分省市一样存在着各种问题。江苏省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们决定建立集中统一的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机制,计划在全省建立8~10个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在全省至少培养100名以上专家型的养老机构管理人才〔13〕。在我国许多的省市,当今最大的一个现状就是养老院护工短缺,这将成为养老机构进一步发展的软肋。南京市的调查得出,其中工资偏低是养老护理员短缺的最主要的原因〔14〕。

彭湘红〔15〕通过对长沙市福利机构做的调查和访谈得知,在养老机构工作的护理人员很少,并且他们的工作任务很繁重,这些护理员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顾及老年人的感情和情绪等,只是机械的完成每天的任务,忽视了人性化的关怀,不利于养老事业的发展。辛胜利〔16〕证明,福利院养老护理员在协助老年人服药的行为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们不能完全根据老年人的特殊性以及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等来适当地给药。因此在给药这方面,需要对养老护理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3国外养老护理员的现状

3.1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政府对养老事业非常支持与重视,建立了非常健全的养老模式。澳大利亚大约有16%的护士在养老院工作,养老院24 h保证有注册护士在岗,并根据床位配备登记护士及护理员〔17〕。因此老人对医疗资源的利用比我国要好很多。澳大利亚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准入资质控制得也比较严格,在护理员入职后会采取持续、 详细的培训,并专门有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等〔18〕。并且护理员必须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教育,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澳大利亚的养老护理助手是在TAFE技校或养老院经过6~8 w培训,获得社区老人护理Ⅲ级证书,在养老院或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如洗浴、翻身、穿衣、喂食等,协助老人下床活动和交流,为精神错乱和具有行为问题的老人提供干预措施,观察并报告老人所有变化和情绪变化,比如抱怨等,协助老人进行康复锻炼、基础治疗和用药,为老年人测量生命体征等〔17〕。

3.2日本日本在进入70年代后,随着对老年护理需求的增长,不只是在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并且在社区服务中,都开始有了专门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日本的养老护理人员划分很明确,他们的介护士即相当于国内的养老护理员,介护是看护、护理的意思,介护的内容有每日三餐、搓澡沐浴、大小便、医疗护理、接送、陪伴聊天等〔19〕。介护的对象是老龄人或因身心障碍致日常生活处于困难的人,在一定意义上介护就是给老人提供生活照顾的服务人员〔20〕。介护士必须经过国家或地方专门部门提供的2年左右的介护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到指定的养老机构进行临床实践实习,通过各地方政府的介护士认证资格考试,获得介护士资格。日本的养老护理人员拥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这是由于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决定的,因为日本各种的职业认证制度提高了养老护理员职业的门槛,使得护理员的整体社会地位提高〔21〕。

3.3美国美国于1967年规定从事养老护理的职业者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历。美国的养老机构也开展养老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与训练,来培养高级职业护士(APN)〔22〕。美国的养老护理员不管是在教育程度,还是人员素质方面比我国高出许多。且美国养老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比较平均,不像国内有的护理员基本是24 h陪护在老人身边,工作强度很大。尽管美国养老护理事业发展程度比我国高出许多,但是由于养老压力,其养老护理人员仍然像我国一样处于紧缺的状态〔21〕。

3.4其他在欧洲许多国家,比如德国,从事养老护理的人员与其他普通社会成员一样,都是“体面而快乐的上班族”,工资收入可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在新西兰,在养老机构进行养老护理的主要是养老护士和养老护理助手,而他们的养老护理助手相当于国内的养老护理员,但是在新西兰对于养老护理助手也有严格的要求,他们除了在生活上给予老年人帮助外,还需要掌握疼痛、感染、药物调整、姑息治疗等专业技术的护理〔23〕。但是,Kiata等〔24〕的调查表明,在新西兰每年都有一半的养老护理员在工作最开始的2年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了原来的岗位,因此新西兰的养老护理员也处于缺乏状态。

4解决方法

4.1完善相关培训,培养养老专业人员从日本介护的培训我们有所启发,应该从专业、科学的角度建立起护工的教育培训体系,从而提高老年护理的质量,满足老年护理的需求〔25〕。由于衡量护理人员的标准不同,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能力和素质也良莠不齐,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统一的培训,按统一的标准选择养老护理员,人人都持证上岗,这样能够促进我国养老护理员的良性发展。石家庄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通过免费培训班的形式,实现养老护理员全部持证上岗,并把养老院护理人员持证情况纳入民政部门奖补政策考核范围,对持证人员少的养老机构,将有可能减少或免去资助〔26〕。可以建议各养老机构在以后管理中,将养老护理员绩效考核与工资挂钩,以促进护理员主动积极地学习。提高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数量、素质和服务水平,严格按照全国老龄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里的保证措施来扩大养老服务队伍。建立职级评估体系,编制养老护理员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培训教材,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和社工队伍〔15〕。坚持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注重岗前培训,系统的教学,培训内容不只是枯燥的讲课,结合观看影像资料,现场模拟等形式,吸引他们的兴趣。

4.2合理地收集护理对象的信息养老护理员在护理老人之前要合理地收集护理对象的各种信息,在制定护理计划的最初阶段,养老护理员与老人或者家属多沟通,了解被照顾者的生活现状并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包括:身体层面:健康状况、个人经历、有无身体障碍等;心理层面:情绪及精神状况、价值观、嗜好、心理不安因素等;社会层面:本人与家人、亲戚的关系,与邻居的关系、家庭环境等〔27〕。护理员应当采用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提供更好、更周到的服务。收集好护理对象的基本信息,对于更好地护理老年人有着重大的意义。

4.3构建养老护理员良好的心理契约目前,在对我国养老护理员工作稳定性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学者解释最频繁的因素是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又脏又累,很少有人关注养老护理员的心理需求与期望。要想真正的吸引并留住养老护理员,就要主动了解养老护理员对养老机构的期望与要求,依据他们的想法,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刘晓霞等学者研究的心理契约理论对我国养老护理员的管理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28〕。因为,有研究表明〔29,30〕,心理契约的破坏对雇员情感、态度和行为会产生广泛的负性影响,心理契约破坏会导致雇员工作满意度下降,从而影响养老护理员的稳定性。

4.4加强舆论宣传,消除职业偏见〔31〕大力发挥社会媒体和舆论的作用,积极的宣传养老护理员在养老机构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养老护理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让更多的人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养老护理员。多宣传西方国家养老护理员的地位和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帮助养老护理员树立自己的职业形象,从而增加他们的信心,减少护理员的流失,并且能够吸纳更多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员从事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

4.5国家政府大力支持养老机构的护理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认可与尊重。因此,养老机构的社会保障要健全,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应该享有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各种权利。国家和政府要重视养老护理员,适当提高护理员的工资,以减少他们的生活压力,从而使得养老护理员能够更愉快地、更专注地工作。

4.6争取老人与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吴敏等〔12〕通过质性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有的老人或家属认为自己向养老机构支付了费用,养老护理员就可以任由他们差遣,必须完全按照老人的要求去做。正是这种思想的支配,使得老人或者家属缺乏对护理员起码的尊重,对他们的工作缺乏理解与支持。因此,养老机构的负责人甚至是整个社会媒体、舆论应该向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以及家属进行积极的宣传,以期获得老人与家属的支持与理解,多点互相体谅,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5问题与展望

我国现阶段养老护理员的现状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并且严重阻碍了我国养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我国老龄化的进程来看,养老护理员的问题亟待解决。养老护理员整体现状的提升不仅影响到养老问题的解决,更能解决中国养老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和个人发展等问题。通过学习国外的养老护理员的发展模式,我国应该借鉴他们明确的分级培训制度,严格的准入制度,培养出专业水平高、分工明确的护理人员。并且在护理过程中,养老护理员应该多与老年人进行心理方面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老人多给予人性化的关怀。希望借助政府、社会舆论、媒体等的理解与支持,能够从根源上大力提高养老护理员在社会中的地位,整体上提升养老护理员这支队伍,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6

1黄毅,佟晓光.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853-5.

2洪保华.基于特色老年公寓的社会化养老新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3于潇.公共机构养老发展分析〔J〕.人口学刊,2001;6:28-31.

4姜向群,张钰斐.社会化养老:问题与挑战〔J〕.北京观察,2006;10:22-4.

5杜国玮.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

6刘晓丹.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7穆欣,郑晓英,王东梅,等.护理人员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498-501.

8陈卓颐,陈伟然.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4):72-4.

9黄菲,张会君,尹姣.辽宁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培训现状及需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570-3.

10王芳,胡进.公共服务动机对养老护理员工作态度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11陶巍巍,张新宇,衣运玲,等.家庭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护理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认知与需求〔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0):471-2.

12吴敏,李士雪,Zhang NJ,等.济南市机构养老服务的定性研究:老年护理人员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1:729-30.

13张妙方.江苏省养老护理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社会福利,2003;7:51-4.

14毛庆,肖姗.养老院,护工奇缺成软肋:工资偏低是主因,有关部门酝酿适当提高护理费〔N〕.南京日报,2011-3-23(A02).

15彭湘红.城市机构养老服务的供求研究——以长沙市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16辛胜利.福利院养老护理员协助老年人服药的行为及问题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484-5.

17刘笑梦.由澳大利亚的养老护理及教育引发的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2009;6(7):333-4.

18陈丽,冯晓霞.澳大利亚养老护理模式及对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思考〔J〕.海南医学,2012;23(10):146-8.

19张凡.日本养老护理机构:分类、设置、管理 、运营〔J〕.社会福利,2011;7(8):55.

20谢红.日本老年护理发展和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13-5.

21谢倩.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程度研究——基于南京市的实证调查〔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2焦红霞,袁力.中美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J〕.全科护理,2010;8(9A):2338-9.

23Carryer J,Hansen CO,Blakey JA.Experiences of nursing in older care facilities in New Zealand〔J〕.Aust Health Rev,2010;34(1):11-7.

24Kiata L,Kerse N,Dixon R.Residential care workers and residents:the New Zealand story〔J〕.N Z Med J,2005;118(1214):49-59.

25乐晓平.从日本老年介护发展过程看中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需求〔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73-5.

26张建平.石家庄市免费培训养老护理员,养老护理员 3 年内全部持证上岗〔N〕.中国社会报,2011-4-20(002).

27王寸石.日本养老护理保险制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8刘晓霞,曹梅娟.心理契约理论及对我国养老护理员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健康心理学,2012;6(10):436-8.

29Coyle SJ,Kessler I.Consequences of the psychologicalcontract for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a large-scale survey〔J〕.J Manag Studies,2000;37:903-30.

30Tekleab AG,Takeuchi R,Taylor S.Extending the chain of relationships among organizational justice,social exchange,and employee reactions:the role of contract violations〔J〕.Acad Manag J,2005;48:146-57.

31陈卓颐,黄岩松,罗志安.关于提高养老照护从业人员素质的思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2):280-1.

〔2013-11-09修回〕

(编辑安冉冉/曹梦园)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老龄化现状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治理视域下武汉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