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农村资源?呈现缤纷色彩

2015-01-06林群飞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实践

林群飞

摘 要:以往的手工教学因各种原因,还没有发挥它特有的地位,收效甚微。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觉得当下的农村手工课堂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聪明和才智,跳出书本,走向自然,充分开发并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引领孩子走进多姿多彩的手工课世界,真正体现课堂来源于生活,让审美情趣得以培养、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 手工教学 实践

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物质材料作为载体来表达作品的主题。而书本教材的过于专业化,有些内容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因而手工教学决不能把学生局限在书本当中,而要在此基础上,跳出书本,走出课堂。于是我边反思边探索,确立“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的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让大自然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材料仓库,要为他们的手工创作开辟出广阔的空间。

一、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现状

新课改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而实际的课堂教学远远没有做到,一些新课程的理念被淡化甚至漠视,“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颗月亮”,一切涛声依旧,教师的惰性自然而然地影响着学生的惰性。如果教师单单就教材内容实施教学,按部就班,面面俱到,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如蜻蜓点水,一闪而逝,就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更何谈能力的培养,手工教学必须克服这一问题。从客观上看:当下的农村,由于家长的不够重视,导致手工材料不齐。另一方面学生本身主动性不强,有些孩子觉得上手工课带材料太麻烦,干脆不带。教学所需材料无法齐备,教师成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遏制了手工课教学的正常开展。可见手工课教学对材料准备的依赖性很强,“靠海吃海、靠山吃山”,实际上我们农村有各种丰富的可用资源来进行手工制作,只不过没有很好的利用。在此,笔者通过几年的探索、努力摸索了一些经验和策略。

二、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策略

(一)变废为宝,激发兴趣

1.以新激趣

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发他们强烈探索新事物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并利用教材内容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的创新。教学材料的新意,会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新奇感。如在上纸工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用旧挂历制作的剪纸作品,他们没想到原先当垃圾扔掉的旧挂历竟能制作成如此精美的作品,这样探求的兴趣就被激发,于是他们也想来折一折,剪一剪,粘一粘,画一画,贴一贴,玩一玩等。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个独具匠心的《纸拎袋》作品。

2.以情激趣

教师在了解材料性能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材料产生情感,这样人与物融为一体,创作出的作品也就有灵性。教师作为引导着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时的“情弦”,“撰文者情动而词发”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趣”,有了“趣”就有了“行动”,就有了与教师、与作品共频共振的“陶然”。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从废品中变出 “宝贝”!如在上《花瓶》(自编教材)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一些1500ml饮料瓶。根据塑料饮料瓶形状、色彩进行想象,再运用剪、压、扣、掖等技法对塑料瓶进行加工,从而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工艺作品,让学生明白原来废弃的生活用品也可以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创造美丽,美化生活!

(二)资源开发,陶冶情趣

1.蔬果中激发创作灵感

农村有着自己丰富独特资源,瓜果蔬菜遍地。他们各有自然的形状,自然的色彩,真让我们有些惊叹于大自然的造化了。对于学生来说,利用自然形状塑造形象更为简单安全和方便。制作过程中,我首先提供各类蔬菜让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出像什么,经过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南瓜与地瓜制成了猫捉老鼠,西瓜制作的小猪一家,丝瓜制作成了帆船,这样趣味盎然的组图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利用各种豆类、谷物的种子,其不同颜色、形状通过粘接组成一幅幅具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通过制作使孩子们的好动好奇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寓教于乐。不经意之间让学生体验了艺术的魅力,发展了他们幼小心灵中的艺术感知力、想象力、造型力等。正可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卵石中探寻艺术之源

地处农村的我们,在信息、物质、材料等方面没有城区那么多选择,但我们还是可以挖掘自身的优势。随处可见的小石子,大小各异,形状万千,拾回家只要稍稍清洗,就是最好的手工材料,就可能成就学生心中的一个艺术。于是我鼓励学生从路边,从田里,从溪里捡来这些“宝贝”,有了材料,就不用发愁了。学生通过想象、拼贴、彩绘,将一块块原本僵硬的石头变成了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品。看着他们,学生们爱不释手,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们在释放出自己的艺术天性的同时还给我们转达生命的气息。

3.绿叶中创独特艺术魅力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农村的孩子对大山、河流、村庄有特殊的感情。让他们观察树叶的形状、色彩以及质地,从而感受树叶的“丰富多彩”,由于树叶的形状色彩不各不相同,学生有更广泛的想象力可以塑造作品,有的剪、有的撕、有的揉、有的卷。经过学生的“玩”,他们对树叶产生了深深地“爱”。利用树叶的形状进行构思创造,最终学生呈现出的作品:由枫叶与冬青树叶拼成的《金鱼》、由长形叶做成的《长劲鹿》、由银树叶与椭圆形叶拼成的《人物》等;学生在尽情的创作中领悟到美术手工材料的广泛性,认识到材料应为我所用,要做材料的主人。教学实践证明,只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用最小得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利用树叶的拼贴,创作独具特色的艺术。

(三)传统工艺,培养合作精神

编织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手工艺术,不仅是美的形式与巧的结构的展示,更是一种自然灵性与人文精神的表露。手工编织课是手工课之一,是学校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创新之举。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跟老师学习编织艺术。就地取材,用校园棕榈叶子,先编织好框框,然后放进几颗小石子,再封口。过一会儿一个个小铃铛编织成了。通过编织提高了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能力,磨练了意志,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神,每一种编织手法都带着浓厚的人文底蕴,从作品中增强对传统民间工艺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们还通过一系列的比赛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受到社会及学生家长的肯定。

总之,这些材料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但往往会由于大家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忽略了它们。而通过上面所述的手工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有材可寻,不再为制作材料的准备而烦恼;有材可创,创造出丰富别致的手工作品,不再单一枯燥。另一方面在手工创造中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不要轻易地破坏环境,树立起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沉闷的课堂依然会像春天般的灿烂。

参考文献:

〔1〕周 羽 《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年第7期

〔2〕杨 方 《探究性学习在手工教学中的渗透》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年1期

(台州市黄岩区高桥中心小学 浙江台州)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实践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