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2》中“物质结构基础”单元教材分析和核心内容教学活动设计

2014-10-21经志俊

化学教与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活动设计

经志俊

摘要:基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理念,对《化学2》中“物质结构基础”单元核心教学内容进行解析,比较3种教材的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学生认知的偏差,提出核心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物质结构基础;教材分析;认知偏差;活动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0-0051-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化学2》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是高中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重要基本理论,承载着深化理解《九年级化学(上)》物质构成的奥秘,准确把握《化学1》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蕴藏的规律,有效建构微粒观、结构观等化学基本观念、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与性质”奠定必备的理论基础等多重任务。

《化学2(必修)》“物质结构基础”单元教材分析和核心内容教学活动设计,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核心知识,充分整合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追求促进学生知识、方法和能力同步发展。力求充分体现化学教学的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功能。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对“物质结构基础(《化学2》)”单元教学内容的要求见表1[1]。

2. 教材内容比较

三种教材对核心内容的选择基本一致,但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种教材选择的核心内容知识点,核心内容的呈现方式分别见表2、表3。

3. 核心内容分析

(1)单元知识的框架结构

体现知识间的逻辑联系的“物质结构基础《化学2》”核心内容知识框架见图1。

(2)与其他模块的内容衔接

“物质结构基础(《化学2》)”核心内容与其他相关模块内容的衔接(以人教版为例)见表4。

二、 核心内容价值解析

核心价值1:“原子结构”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元素的概念,为建构“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奠定了基础。

核心价值2:“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基本规律,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化学史实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领会创新思维的价值。

核心价值3:“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帮助学生将“杂乱无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好化学的工具,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基本理论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

核心价值4:“化学键”的学习,进一步揭开了“物质结构的奥秘”,为用微粒观理解化学事实与现象开辟了新的视角。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物质结构与性质”奠定必要的知识与方法基础。

核心价值5:“位、构、性”关系的建构,有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化学问题,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相关概念间的因果关系。

核心价值6:核心内容的学习所涉及的探究、比较、归纳和演绎等方法的应用,微粒观、实验观、结构观和哲学观念的建构,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核心内容学生认知偏差与纠偏策略

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受学生前认知和学习内容的抽象程度及对理解力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有效纠偏要求教师在弄清认识偏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见表5)。

四、核心内容教学设计

围绕学习要求和教学内容,恰当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起点,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有效匹配学习内容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核心知识,优化学习方法,形成学科观念(见表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晶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王祖浩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 王磊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 王晶,郑长龙主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 王晶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7] 王晶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 王晶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基础[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endprint

摘要:基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理念,对《化学2》中“物质结构基础”单元核心教学内容进行解析,比较3种教材的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学生认知的偏差,提出核心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物质结构基础;教材分析;认知偏差;活动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0-0051-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化学2》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是高中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重要基本理论,承载着深化理解《九年级化学(上)》物质构成的奥秘,准确把握《化学1》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蕴藏的规律,有效建构微粒观、结构观等化学基本观念、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与性质”奠定必备的理论基础等多重任务。

《化学2(必修)》“物质结构基础”单元教材分析和核心内容教学活动设计,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核心知识,充分整合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追求促进学生知识、方法和能力同步发展。力求充分体现化学教学的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功能。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对“物质结构基础(《化学2》)”单元教学内容的要求见表1[1]。

2. 教材内容比较

三种教材对核心内容的选择基本一致,但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种教材选择的核心内容知识点,核心内容的呈现方式分别见表2、表3。

3. 核心内容分析

(1)单元知识的框架结构

体现知识间的逻辑联系的“物质结构基础《化学2》”核心内容知识框架见图1。

(2)与其他模块的内容衔接

“物质结构基础(《化学2》)”核心内容与其他相关模块内容的衔接(以人教版为例)见表4。

二、 核心内容价值解析

核心价值1:“原子结构”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元素的概念,为建构“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奠定了基础。

核心价值2:“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基本规律,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化学史实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领会创新思维的价值。

核心价值3:“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帮助学生将“杂乱无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好化学的工具,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基本理论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

核心价值4:“化学键”的学习,进一步揭开了“物质结构的奥秘”,为用微粒观理解化学事实与现象开辟了新的视角。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物质结构与性质”奠定必要的知识与方法基础。

核心价值5:“位、构、性”关系的建构,有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化学问题,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相关概念间的因果关系。

核心价值6:核心内容的学习所涉及的探究、比较、归纳和演绎等方法的应用,微粒观、实验观、结构观和哲学观念的建构,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核心内容学生认知偏差与纠偏策略

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受学生前认知和学习内容的抽象程度及对理解力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有效纠偏要求教师在弄清认识偏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见表5)。

四、核心内容教学设计

围绕学习要求和教学内容,恰当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起点,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有效匹配学习内容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核心知识,优化学习方法,形成学科观念(见表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晶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王祖浩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 王磊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 王晶,郑长龙主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 王晶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7] 王晶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 王晶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基础[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endprint

摘要:基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理念,对《化学2》中“物质结构基础”单元核心教学内容进行解析,比较3种教材的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学生认知的偏差,提出核心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物质结构基础;教材分析;认知偏差;活动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0-0051-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化学2》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是高中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重要基本理论,承载着深化理解《九年级化学(上)》物质构成的奥秘,准确把握《化学1》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蕴藏的规律,有效建构微粒观、结构观等化学基本观念、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与性质”奠定必备的理论基础等多重任务。

《化学2(必修)》“物质结构基础”单元教材分析和核心内容教学活动设计,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核心知识,充分整合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追求促进学生知识、方法和能力同步发展。力求充分体现化学教学的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功能。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对“物质结构基础(《化学2》)”单元教学内容的要求见表1[1]。

2. 教材内容比较

三种教材对核心内容的选择基本一致,但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种教材选择的核心内容知识点,核心内容的呈现方式分别见表2、表3。

3. 核心内容分析

(1)单元知识的框架结构

体现知识间的逻辑联系的“物质结构基础《化学2》”核心内容知识框架见图1。

(2)与其他模块的内容衔接

“物质结构基础(《化学2》)”核心内容与其他相关模块内容的衔接(以人教版为例)见表4。

二、 核心内容价值解析

核心价值1:“原子结构”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元素的概念,为建构“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奠定了基础。

核心价值2:“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基本规律,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化学史实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领会创新思维的价值。

核心价值3:“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帮助学生将“杂乱无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好化学的工具,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基本理论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

核心价值4:“化学键”的学习,进一步揭开了“物质结构的奥秘”,为用微粒观理解化学事实与现象开辟了新的视角。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物质结构与性质”奠定必要的知识与方法基础。

核心价值5:“位、构、性”关系的建构,有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化学问题,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相关概念间的因果关系。

核心价值6:核心内容的学习所涉及的探究、比较、归纳和演绎等方法的应用,微粒观、实验观、结构观和哲学观念的建构,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核心内容学生认知偏差与纠偏策略

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受学生前认知和学习内容的抽象程度及对理解力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有效纠偏要求教师在弄清认识偏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见表5)。

四、核心内容教学设计

围绕学习要求和教学内容,恰当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起点,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有效匹配学习内容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核心知识,优化学习方法,形成学科观念(见表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晶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王祖浩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 王磊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 王晶,郑长龙主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 王晶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7] 王晶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 王晶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基础[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活动设计
谈有效设计高年级英语阅读活动
新教材下Integrated skills课堂教学的思考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南师大版幼儿园中班(下)《我的数学》教材分析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