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的汽车电气设备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2014-08-18魏秋兰

关键词:项目化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摘要】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文章在分析基于职业能力为目标教学的基础上,提出在汽车电气课程中通过项目化教学设计锻炼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教学模式,为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有效地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建设。

【关键词】教学改革 职业能力 项目化 汽车电气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32-02

目前,汽车电气设备作为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理论成分过多,实训与工作任务联系不够紧密,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脱节。我国著名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总结出高职课程改革评价的新标准: 课程教学设计要突出课程能力目标,能力训练要以项目为载体,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理论知识和实践一体化设计,课程教学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及外语、道德素质培养等。本文以此新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了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1.基于职业能力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专业教师走出校门,深入相应汽车维修企业,对本专业领域的职业活动进行全面考察,基本掌握了本专业对应的岗位群的职业活动实际状况,包括工作任务、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具体岗位操作技能及素质要求。根据汽车维修行业及企业调研结果确定汽车电气设备的课程目标,具体见表1。

2.基于能力目标确定学习项目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双方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与工作过程局部相关、内容相对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主体活动,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其核心任务是要在任务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按照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结构。

汽车电气设备课程项目化教学总体思路是: 针对汽车维修岗位特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入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依据能力目标的要求,设计恰当的项目和任务,将各系统元器件的检查修理作为前期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最后设计综合训练项目,实车排故。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以真实项目为导向进行整合和序化。如某车发动机不能起动。由此故障引起的原因很多,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电源、起动、点火等系统故障都会导致发动机不能起动或起动困难,因此可将这门课程设计成一个大项目,六个子项目,十五个小任务来实现,见表2。

3.项目化课程改造后的教学实施

改造后的课堂教学采用分组学习模式,教学环境创设工作情境,教学设计按照汽车维修企业实际工作情景进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组织思路为:引入任务→明确目标→理论讲解→资料查阅整理→头脑风暴法确定实施方案→确定最优修理方案→分组实施→填写任务工单→讨论→总结。例如:完成“蓄电池的检测与维护”任务学习时,课前准备好一辆整车、常用拆装工具、蓄电池、充电机、折射仪、蓄电池测试仪等。引入任务:客户报修,一辆汽车,打开点火开关,不能起动,怀疑到蓄电池故障,需对蓄电池技术状况进行检查,有可能还需要进行充电和保养。知识目标是掌握蓄电池作用、结构、工作原理、常用蓄电池特点及安装位置;能力目标是能应用正确工具对蓄电池进行正确检测、拆装、维护;理论知识讲解后请同学们分组查阅大众维修手册确定蓄电池的检测与维护方案,讨论出最优方案,学生分组根据任务工单、对汽车进行蓄电池电压、电量、电解液密度并记录分析;根据结果对蓄电池进行维护、补充充电及装复;最后对维修质量进行评价总结。

4.关于项目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项目化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项目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教师是引导者、协作者,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协助学生小组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责任心和团队协作意识。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项目化教学根据具体的实训项目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以及实施项目的不同阶段,采用启发引导法、循序渐进法、模拟仿真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教学评价体系要全面

项目化教学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为评价标准,每个子项目都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按照汽车维修人才需求标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4)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

项目化教学必须配备专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担当着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双重角色,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项目设计与指导能力及组织教学能力。

(5)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

项目化教学需要有现场教学的场地、设备支持,有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指导,可引进汽车企业文化来营造教室职业氛围,需要学校与汽车企业的密切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实训教学基地。比如在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试行项目化教学,在校企合作的实训室进行教学,邀请4S店员工与学生一起进行维修,学生在实战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要好很多。

从根本上讲,汽车电气设备课程项目化教学打破了以教材内容为中心、按课程进度安排实训、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分开实施等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化训练,达到了教学单元的能力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技能。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知识传授方式比,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是适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种创新性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5

[2] 徐斌,陈英.高职汽车专业基于“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探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3] 黎明泽.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电气设备》模块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3(01)

[4] 张立.基于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融合的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教学实践[J].科技资讯,2013(27)

[5] 孙乃谦.汽车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 [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作者简介:

魏秋兰(1981-),陕西岐山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汽车维修教学,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endprint

【摘要】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文章在分析基于职业能力为目标教学的基础上,提出在汽车电气课程中通过项目化教学设计锻炼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教学模式,为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有效地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建设。

【关键词】教学改革 职业能力 项目化 汽车电气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32-02

目前,汽车电气设备作为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理论成分过多,实训与工作任务联系不够紧密,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脱节。我国著名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总结出高职课程改革评价的新标准: 课程教学设计要突出课程能力目标,能力训练要以项目为载体,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理论知识和实践一体化设计,课程教学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及外语、道德素质培养等。本文以此新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了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1.基于职业能力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专业教师走出校门,深入相应汽车维修企业,对本专业领域的职业活动进行全面考察,基本掌握了本专业对应的岗位群的职业活动实际状况,包括工作任务、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具体岗位操作技能及素质要求。根据汽车维修行业及企业调研结果确定汽车电气设备的课程目标,具体见表1。

2.基于能力目标确定学习项目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双方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与工作过程局部相关、内容相对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主体活动,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其核心任务是要在任务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按照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结构。

汽车电气设备课程项目化教学总体思路是: 针对汽车维修岗位特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入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依据能力目标的要求,设计恰当的项目和任务,将各系统元器件的检查修理作为前期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最后设计综合训练项目,实车排故。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以真实项目为导向进行整合和序化。如某车发动机不能起动。由此故障引起的原因很多,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电源、起动、点火等系统故障都会导致发动机不能起动或起动困难,因此可将这门课程设计成一个大项目,六个子项目,十五个小任务来实现,见表2。

3.项目化课程改造后的教学实施

改造后的课堂教学采用分组学习模式,教学环境创设工作情境,教学设计按照汽车维修企业实际工作情景进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组织思路为:引入任务→明确目标→理论讲解→资料查阅整理→头脑风暴法确定实施方案→确定最优修理方案→分组实施→填写任务工单→讨论→总结。例如:完成“蓄电池的检测与维护”任务学习时,课前准备好一辆整车、常用拆装工具、蓄电池、充电机、折射仪、蓄电池测试仪等。引入任务:客户报修,一辆汽车,打开点火开关,不能起动,怀疑到蓄电池故障,需对蓄电池技术状况进行检查,有可能还需要进行充电和保养。知识目标是掌握蓄电池作用、结构、工作原理、常用蓄电池特点及安装位置;能力目标是能应用正确工具对蓄电池进行正确检测、拆装、维护;理论知识讲解后请同学们分组查阅大众维修手册确定蓄电池的检测与维护方案,讨论出最优方案,学生分组根据任务工单、对汽车进行蓄电池电压、电量、电解液密度并记录分析;根据结果对蓄电池进行维护、补充充电及装复;最后对维修质量进行评价总结。

4.关于项目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项目化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项目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教师是引导者、协作者,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协助学生小组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责任心和团队协作意识。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项目化教学根据具体的实训项目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以及实施项目的不同阶段,采用启发引导法、循序渐进法、模拟仿真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教学评价体系要全面

项目化教学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为评价标准,每个子项目都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按照汽车维修人才需求标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4)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

项目化教学必须配备专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担当着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双重角色,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项目设计与指导能力及组织教学能力。

(5)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

项目化教学需要有现场教学的场地、设备支持,有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指导,可引进汽车企业文化来营造教室职业氛围,需要学校与汽车企业的密切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实训教学基地。比如在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试行项目化教学,在校企合作的实训室进行教学,邀请4S店员工与学生一起进行维修,学生在实战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要好很多。

从根本上讲,汽车电气设备课程项目化教学打破了以教材内容为中心、按课程进度安排实训、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分开实施等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化训练,达到了教学单元的能力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技能。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知识传授方式比,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是适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种创新性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5

[2] 徐斌,陈英.高职汽车专业基于“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探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3] 黎明泽.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电气设备》模块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3(01)

[4] 张立.基于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融合的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教学实践[J].科技资讯,2013(27)

[5] 孙乃谦.汽车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 [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作者简介:

魏秋兰(1981-),陕西岐山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汽车维修教学,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endprint

【摘要】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文章在分析基于职业能力为目标教学的基础上,提出在汽车电气课程中通过项目化教学设计锻炼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教学模式,为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有效地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建设。

【关键词】教学改革 职业能力 项目化 汽车电气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32-02

目前,汽车电气设备作为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理论成分过多,实训与工作任务联系不够紧密,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脱节。我国著名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总结出高职课程改革评价的新标准: 课程教学设计要突出课程能力目标,能力训练要以项目为载体,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理论知识和实践一体化设计,课程教学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及外语、道德素质培养等。本文以此新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了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1.基于职业能力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专业教师走出校门,深入相应汽车维修企业,对本专业领域的职业活动进行全面考察,基本掌握了本专业对应的岗位群的职业活动实际状况,包括工作任务、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具体岗位操作技能及素质要求。根据汽车维修行业及企业调研结果确定汽车电气设备的课程目标,具体见表1。

2.基于能力目标确定学习项目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双方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与工作过程局部相关、内容相对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主体活动,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其核心任务是要在任务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按照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结构。

汽车电气设备课程项目化教学总体思路是: 针对汽车维修岗位特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入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依据能力目标的要求,设计恰当的项目和任务,将各系统元器件的检查修理作为前期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最后设计综合训练项目,实车排故。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以真实项目为导向进行整合和序化。如某车发动机不能起动。由此故障引起的原因很多,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电源、起动、点火等系统故障都会导致发动机不能起动或起动困难,因此可将这门课程设计成一个大项目,六个子项目,十五个小任务来实现,见表2。

3.项目化课程改造后的教学实施

改造后的课堂教学采用分组学习模式,教学环境创设工作情境,教学设计按照汽车维修企业实际工作情景进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组织思路为:引入任务→明确目标→理论讲解→资料查阅整理→头脑风暴法确定实施方案→确定最优修理方案→分组实施→填写任务工单→讨论→总结。例如:完成“蓄电池的检测与维护”任务学习时,课前准备好一辆整车、常用拆装工具、蓄电池、充电机、折射仪、蓄电池测试仪等。引入任务:客户报修,一辆汽车,打开点火开关,不能起动,怀疑到蓄电池故障,需对蓄电池技术状况进行检查,有可能还需要进行充电和保养。知识目标是掌握蓄电池作用、结构、工作原理、常用蓄电池特点及安装位置;能力目标是能应用正确工具对蓄电池进行正确检测、拆装、维护;理论知识讲解后请同学们分组查阅大众维修手册确定蓄电池的检测与维护方案,讨论出最优方案,学生分组根据任务工单、对汽车进行蓄电池电压、电量、电解液密度并记录分析;根据结果对蓄电池进行维护、补充充电及装复;最后对维修质量进行评价总结。

4.关于项目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项目化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项目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教师是引导者、协作者,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协助学生小组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责任心和团队协作意识。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项目化教学根据具体的实训项目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以及实施项目的不同阶段,采用启发引导法、循序渐进法、模拟仿真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教学评价体系要全面

项目化教学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为评价标准,每个子项目都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按照汽车维修人才需求标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4)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

项目化教学必须配备专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担当着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双重角色,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项目设计与指导能力及组织教学能力。

(5)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

项目化教学需要有现场教学的场地、设备支持,有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指导,可引进汽车企业文化来营造教室职业氛围,需要学校与汽车企业的密切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实训教学基地。比如在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试行项目化教学,在校企合作的实训室进行教学,邀请4S店员工与学生一起进行维修,学生在实战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要好很多。

从根本上讲,汽车电气设备课程项目化教学打破了以教材内容为中心、按课程进度安排实训、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分开实施等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化训练,达到了教学单元的能力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技能。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知识传授方式比,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是适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种创新性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5

[2] 徐斌,陈英.高职汽车专业基于“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探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3] 黎明泽.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电气设备》模块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3(01)

[4] 张立.基于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融合的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教学实践[J].科技资讯,2013(27)

[5] 孙乃谦.汽车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 [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作者简介:

魏秋兰(1981-),陕西岐山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汽车维修教学,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目化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