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

2014-08-18许春攀

关键词:创新精神培养途径初中数学

许春攀

【摘要】新课标的出台呼吁教育方式的改革和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精神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42-01

时代不断进步,科学不断向前发展,初中教育也应当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科学发展的趋势。初中教育是学生性格和能力形成的主要阶段。新课标中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在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数学教学中要发挥数学教育在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初步形成时期,拥有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并且观察敏锐,想象丰富,思想活跃,因此中学时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是义务教育新课标下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初中数学教育中,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主要由教师的知识教授为主,很难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的进步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创造学习环境,鼓励自主学习

课堂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首要来源。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生动的环境中积极探索知识的乐趣,就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创新,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寻问题的答案。

1.1 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标下的课堂不是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主动探索新知的过程。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资格,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学习搭档,为学生解疑答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潜能。

1.2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

新课标下教师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为了能够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的接受知识,鼓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的环境中,而非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遇到疑问应当勇敢发问。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2.营造活泼气氛,促进积极参与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能够更加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提问。初中数学的理论性和逻辑性都高于其他学科,部分学生会觉得数学十分枯燥难解,一旦在学习中无法取得进展,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应当将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转变为数学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进行解答。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数学方法进行扩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数学问题,寻找多种学习方法,教师积极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沟通和表达。还可以在数学课堂中讲解数学中的历史人物或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情境。

3.教师循循善诱,及时进行鼓励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性格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初中学生的自尊心强,一旦受挫或受到批评,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当要循循善诱,及时疏导学生心中的不满,经常鼓励表扬学生,培养学生学习中的成就感。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活动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对于积极完成学习任务、成果优秀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对进步大的学生也要进行鼓励,同时针对学生的低落情绪要进行鼓励,让学生更加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不应当以成绩看学生,以成绩论好坏,要平等的看待学生,尊重学生。对于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要多予以指导,提高学生的信心。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进行指正,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积极进行鼓励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表扬的方式和程度,防止学生产生骄傲情绪,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引导学生踏实学习。

4.创建新型关系,克服认识偏差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轻松、竞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解惑者,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集思广益,多向思维,取长补短,竞争合作。教师首先要克服对创新的认识偏见,创新不是放纵学生任意学习和任意创新,而是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创造多种解题方法,将教材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将实际中的问题引入课堂,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尊重个性,鼓励交流,激励创新

学生在生活经历、思维方式、认知水平方面难免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与个性,但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在分享中共同进步。此外教师要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

6.数学实践与应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化、数学的实践性、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在“过程性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问题情境教学,鼓励运用有关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理解的同时,体验数学再发现、再创新的应用过程。

7.结语

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培养,应当从教学目标出发,在新课标的指导要求下,协调教学中的多种因素,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育方式,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常玉环.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

[2]鲜艳.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1.

[3]张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吉林教育;2010,1.

[4]熊宇红,赵凯.对创新性教学的再思考[J].吉林教育.2010,2.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培养途径初中数学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