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探索

2014-08-04张玉彬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合作

【摘要】 化学课程实施是化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深圳市福田区进行了化学导学案教学和化学新授课知识有效建构五环节教学的实践探索,改变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方式;导学案;五环节;自主;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19-0079-03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改革已经十二年,高中阶段化学课程改革也已经九年,化学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笔者认为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化学课程实施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化学课程实施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等教学方式仍在不少化学课堂占主导地位。不真正改变课堂生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化学课程改革就是海市蜃楼。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对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和改良。现结合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对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介绍一下我们的探索之路。

一、化学课堂导学案教学

目前全国各地很多学校实施化学导学案教学,采用的模式虽各有千秋,但基本环节区别不大。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便在福田区教研中心指导下,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该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该校将课堂45分钟分成两部分,前35分钟是预习展示和检测及难点突破,后10分钟是下节课的预习指导和预习研讨。教学环节如下:

1. 预习反馈。在预习反馈环节的活动主要有:学生表达——主要检测化学基础知识学习情况,提升学生的化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体验;板演——主要检查化学语言(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等)书写的熟练程度和规范情况;实验演示——学生在预习中有的内容要通过实验来完成,如展示实验过程,验证自己的结论,现场采集实验数据等;作品展示——有的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外做好自己的作品,如小论文、化学小报、分子模型、幻灯片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作品介绍和展示,让他们动脑动手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肯定,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笔试——主要检查基础知识理解情况,一般不超过5个选择题,覆盖预习的主要内容,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发现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难点突破找准切入点。

2. 难点突破。针对预习反馈环节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师生讨论、组间交流、师生互动、教师讲解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悬而未决及模糊不清的问题。

3.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环节中主要活动有:学生表达、学生笔试、老师点评等,不同于预习检测的是所设计的问题重在知识的运用,问题的角度已发生了变化,问题的层次已经提高,主要着眼于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4. 知识小结。学生对本节知识条理化,明确本堂课的重点,老师可做适当的补充并完善。

5. 预习导学。最后10分种教师下发下节课的导学案,进行预习方法具体指导,即对每个知识点对应的学习方法提示,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解答疑问。当然10分钟不可能完成一节课内容的预习,这就要求学生把预习向课外延伸,课下继续探讨。这样实际上就形成了课课交叉循环连接的形式,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外为课堂展示做准备而进行主动、合作、自主构建活动。

化学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抓手是导学案。化学导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方法指导、预习导学、知识链接、学习内容等部分组成。导学案上的学习内容,其实就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线索。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各环节的细节上是有所不同,在教学时要灵活多变。

二、化学新授课知识有效建构五环节教学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个体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为手段,以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为主要形式,充分体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现代教学观。该教学方法由广西省特级老师杨昌华和广东省特级老师张玉彬提出,并在深圳市福田区进行了三年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化学新授课知识有效建构五环节教学包括“预习与思考——交流与展示——讨论与拓展——点评与精讲——检测与小结”五个环节。

1. 预习与思考。“预习与思考”环节以学生个体自学为主,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操作流程是:上一节课下课前,教师交代自主学习目标 (学习什么、学习多少),提供“预习学案”,并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学生在“预习学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的最基本的知识,构筑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对较难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安排一定的化学课堂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自主学习。

2. 交流与展示。“交流与展示”环节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过程,是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交流疑难的学习过程。由组长根据本小组自主学习的进展情况,组织讨论,交流组内各成员的学习成果。

实施展示任务的同学实际上就是一个“小老师”,从而实现了师生角色的互换。各组展示的内容由老师随机确定或上课前抽签确定,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原地回答、或到本组指定黑板或白板上板演、或上讲台讲解。一个学生答完,其他同学可立即点评或补充。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任务,设置3~6个基础问题。课堂上,各小组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交流和展示活动。例如在《乙烯》教学中设计了六个问题由各小组交流展示:①请根据模型分析乙烯和乙烷在分子组成和结构哪些不同?②请写出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和结构简式。③乙烯可以发生哪些氧化反应?举例说明。④乙烯与溴水发生什么反应?请你写出化学方程式。指出反应类型、分析断键情况。⑤请模仿乙烯与溴的反应,写出乙烯与H2、Cl2、HCl、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⑥请举例说明乙烯有哪些用途?

3. 讨论与拓展。“讨论与拓展”是课堂的最重要环节,是活跃课堂,保证教学进度,控制课堂教学深度和广度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的调控,可以让各层次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本环节的落实,关键是创设富有启发性和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设置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习题。具体操作上,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与讨论,以形成更多的方法或答案。在问题的讨论、辩论过程中,既是教师的指导过程,又是学生的思维碰撞并产生火花的过程,通过辩论实现知识的拓展和思维的升华。例如在《乙烯》教学中也设计了六个问题由各小组讨论拓展:①请比较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有何区别。②如何分别以乙烷和乙烯为主要原料制备氯乙烷 ?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③请你写出CH3-CH=CH2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如何区别乙烷和乙烯?如何除去混在乙烷中的乙烯?⑤如何证明乙烯与溴的反应是取代反应还是加成反应?⑥如何保证深圳市布展的景观花卉在大运会期间竞相绽放,并保持最长的花期?

讨论环节的操作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由教师点将,也可以由学生主动回答或抢答,其他学生若对同学的回答有异议或有不同的见解,也可以进行质疑、补充和更正。

4. 点评与精讲。点评与精讲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每回答完一个问题,对的——教师予以肯定,不完整的——引导学生予以补充,错误的——引导学生予以纠正。通过提问,学生已经掌握的教师不用再讲。掌握不太好的,教师要尽量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需要拓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再精讲。

5. 检测与小结。小结是知识浓缩与提炼,可以是知识的规律化,也可以是解题方法的总结。

检测是对教与学效果的检查,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通过检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检测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发放试卷、选做资料上的题,可以上黑板或白板上板演、可以在座位上书写,学生百分之百参与,限时完成,交叉评判,每课时检测与小结的时间达5~10分钟。

进行化学新授课知识有效建构五环节教学,要合理构建化学合作性学习小组。各小组之间学习水平和能力要均衡,便于对各个小组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进行公平的比较和评价。同时,可以利用组内各成员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实现课堂上有效地展开互助与合作,促进各个层次的成员在情感、个性和社会交往、认知能力、学业成绩等方面的提高。

化学导学式教学和化学新授课知识有效建构五环节教学从教学环节上突破了“凯洛夫五段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范例。

猜你喜欢

导学案自主合作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