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闽南区域文化的中职德育校本课程建设

2014-07-21陈绍花

教师·中 2014年5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德育中职

陈绍花

摘 要:基于闽南区域文化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重要指导思想的需要。区域文化直接影响着中职学校的德育,是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本文尝试结合学校所在的闽南区域的文化教育资源,探索闽南文化在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德育校本课程建设须遵循的一些原则、开发流程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闽南文化;中职;德育;校本课程

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是中职德育关注的热点。如何有效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性问题,在新时期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我们发现国内德育研究大多数是重视理论层面的探究和德育策略、德育方法的研究,多落脚于德育的宏观指导与方法论证,而如何运用本地文化特色资源,让当地的文化特色因子融入德育课堂教学中,却较少被关注。

在福建省漳州第一职业中专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德育教学中,我们对中职德育校本课程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摸索,积极探索基于学校所在地——闽南地区的文化特色的中职德育校本课程的建设,发现闽南文化在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中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发掘了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和开发流程以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闽南文化在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中的意义

(1)基于闽南区域文化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重要指导思想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明确指出,要“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分量,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闽南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可谓博大精深,拥有大量的经典励志案例,是很好的德育资源。作为闽南地区的一所中职学校,我们应积极贯彻执行中央的精神,充分发挥学校的区位优势,积极挖掘闽南文化中的正能量,使之融入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中。

(2)基于闽南区域文化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是构建中职校德育教学特色的重要载体。闽南人崇尚务实、开放、平和的生活方式,倡导“爱拼才会赢”的精神追求,具有冒险开拓、团结拼搏、重教崇文、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我校大部分学生自小在闽南的文化氛围内受熏陶,对闽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闽南文化已超越地域、国界,形成一个庞大的文化圈,同时又有很鲜明的地方色彩,内涵丰富。原先,学生对闽南文化的了解基本上是口口相传,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如果把学校的德育与传统区域文化有机结合,对学校的德育将有很好的辅助和促进作用,同时更突显学校的德育教学特色,闽南文化就自然成为德育教学特色的载体。

(3)基于闽南区域文化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是推动中职校德育教学的需要。励志教育、职业辅导、为人处世等一系列德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构成了中职校的德育。如何使德育更加形象,既贴近生活与实际,又适合学生的成长?闽南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丰富的载体。我校把“爱拼才会赢”的闽南文化精神作为学生励志教育的内容,围绕闽南文化精神建立各类校园德育阵地,包括德育中心、闽南人文素养培育中心等。通过传统文化、区域文化、校园文化、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德育课题的融合,促进学校的德育往特色、健康、励志、创新、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爱拼才会赢”代表着一种世界观和人文精神,是一种以“打拼”精神获取“赢”的收获的正能量教育。这些正能量的德育反映在我校的德育工作中,如举办闽南文化学习读书会、国旗下的讲话励志教育、团队活动、爱心活动、感恩活动等一系列德育主题活动,把“爱拼才会赢”等闽南文化精神贯穿于各种活动当中,形成具有主题内涵的德育。这些活动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基于闽南文化精神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原则

(1)注重闽南文化经典案例的价值取向与德育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中职校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既要关注学生现有水平,从中职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入手,注重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品行,又要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社会对他们的基本的道德期许和行为准则要求,从而学会为人处世。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其在价值取向、民俗信仰、语言艺术、励志创新等方面自成体系。如何把闽南文化经典案例融入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中?我们认为应该注重经典案例与德育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我们把闽南文化作为教育优势资源,既承载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又把闽南文化的励志、创新等优秀传统与学校德育的工作主线紧密结合,形成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

(2)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的统一。德育工作覆盖于学校的方方面面,既有德育理论教育,又有德育活动教育。在基于闽南文化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中,我们要把闽南文化知识和精神内容贯穿于德育理论教育课程中,让德育课的教学内容以闽南文化为实例和支撑,同时,在校本课程中要融入具体的实践活动,设定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活动方案。以活动方案为主线,指导班级或专业学部开展相应的德育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把知识性、理论性内容活动化,把教育思想和目标活动化。德育理论、闽南文化经典案例等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加以展示,使教育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接受。

(3)注重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科学推进,切忌盲目照搬。不同学校在地域特点、师资质量、学校经费、教学设备、社会物质环境及精神文化环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时,我们特别注重可行性和适应性的统一。

我们对学校在闽南文化特色教育方面的优势进行可行性论证,突出了学校的区位优势、师资力量、经费配备等优势,提高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率。基于闽南文化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源于我校师生多年的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一方面,加强德育校本课程的培训实践,注重德育队伍的能力和技术培训,提高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我们围绕学生的适应性,强化对学生德育活动的指导。我校学生多来自闽南地区,学生学习生活空间相对稳定,但是由于受到当前信息化潮流的冲击,学生的生活、心理、思想状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传统闽南社会环境有所脱节,对传统闽南文化的传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应在德育课堂中融入闽南传统文化素材,把闽南文化中的传统文化精髓在德育课堂中进行展现,一定要适应学生现实情况,强化指导。

三、开发流程

(1)调研论证,明确思路。我们通过闽南文化专题调查、德育专题理论研究、专家论证等方式,确定基于闽南文化精神的德育教学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然后,组建校本编写队伍,明确工作分工,编订德育教师工作手册,启动德育教师队伍培训。由于教师们此前对课程标准的认识还很肤浅,甚至对其体例、内容还很陌生,我们在制定《德育校本课程标准》之前,便先组织教师研究新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特别是对《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开展编写队伍的校本建设理论学习和编写工作培训,统一思想,提高大家的校本课程建设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德育校本课程的特点与要求,确定了《德育校本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第一部分为前言,从总体上阐明德育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分别阐明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第三部分为内容标准,分专题提出具体目标、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分别对教材编写、活动实施、活动评价以及课程资源开发提出比较翔实的要求与建议。这为整个德育校本开发活动提供了基本依据与准绳。

(2)收集材料,编写课程。组织德育课程编写队伍,开展课程开发研讨会,划分任务,分类对闽南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初步形成典型案例文稿。我们还与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东南花都闽南文化展馆、泉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收集并编写通俗易懂的闽南文化知识读本,归纳有关励志和创新的闽南文化精神的案例。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的特点,我们尽量规避闽南文化知识中的学术性文稿,而主要以案例和活动内容为主融入德育教学中,并编写德育校本课程。德育校本课程简述如下:

序言

第一章 闽南先贤:爱国与爱乡篇

以郑成功、“开漳圣王”陈元光等闽南历史名人的实例,编写德育课程。

第二章 闽南印象:传统与现代之感悟篇

围绕厦漳泉等典型闽南文化古迹编写闽南印象,突出传统文化感知与心灵的感悟。

第三章 闽南现代名人堂:励志与德行篇

以中国近现代文学家林语堂的实例编写励志教育课程;以教育家、慈善家陈嘉庚的实例,编写德行教育课程,等等。

第四章 闽台同根同源:爱拼创业启示篇

结合闽台人文和企业文化实例介绍,以创业就业为导向,启发学生的爱拼思想和创业激情。

(3)设计学习情境与课堂活动。设计学习情境,重点突出德育课堂的活动化,依据编写的闽南文化内容和所体现的精神品质,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以闽南文化为基础,创新教学方式,开展以闽南文化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比如:开展以闽南印象为主题的情景活动,如海报设计比赛、闽南语歌曲习唱、闽南文化历史讲堂。实地考察漳州历史古街、漳州文庙、漳台宗亲文化族谱对接馆、林语堂纪念馆、闽南文化展示馆等风景名胜古迹,品尝漳州的特色小吃,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感知闽南传统文化。

校本课程编写要突出具体实例配合德育活动,加入学生参与的情景教学环节,创新德育课程。

(4)闽台互动交流,突显特色。我们还积极开辟闽台文化沟通渠道,与台湾高校、出版社、研究机构、台资企业建立联系,收集台湾地区的闽南文化读本、案例,对校本课程进行修改和扩充。针对闽南区域闽台合作优势和丰富的台资企业资源,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对校本课程中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修改和完善。在校本课程中增加台资企业文化,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有关学习阶段、顶岗实习和就业阶段的知识,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的深度和实践性。

(5)修改和完善。我们确立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步实施、逐渐完善的原则。我们先在低年级新生中进行试点,先指定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德育读本中的内容和活动方案进行操作,摸索出经验后,再给其他教师上观摩课,课后大家交流研讨,对校本课程中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改完善。在活动模式基本定型后,予以全面推广,广泛运用。我们还把校本课程交给有关专家、教师、家长乃至社会有关人士去阅读,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通过具体教学实践和专家评估,寻找校本课程的不足,适时组织教师对受教育学生进行跟踪调研,对校本课程进行完善。通过不断总结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在校本课程中及时加入对德育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成果。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确立课题、总结经验、指导实践、完善校本,形成我校自身的德育特色。

四、校本课程建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校本课程建设要符合区域文化特性。德育校本课程要紧密围绕德育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有机融合闽南区域文化特色,以充分体现德育的目标和实践性。同时,校本课程要充分体现我校区域文化特点,体现其闽南文化特色。区域文化的收集和编写应以生动的实例或案例为目标和基础,做到区域文化的精髓能够衬托或突出德育的主题。

(2)校本课程建设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德育校本课程的编写过程中,要注重闽南文化精神的体现,突出正能量方面的知识对德育课程的补充,使传统文化以课程的形式进入课堂学习,并以活动的形式体现闽南文化的精髓,这样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对于一些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糟粕要坚决抵制,不能进入校本课程中。

(3)校本课程建设要充分融入情景化、活动化教学形式。把闽南文化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其核心在于把闽南文化所倡导的精神品质与德育的核心内容相结合,并通过情景活动的形式加以表现。以情景活动带动知识学习,突出德育和传统精神的传承,以情景教学突出德育的重点核心内容。

(4)校本课程建设要充分体现文化与课堂的融合。传统闽南文化体现在爱国爱乡、感情、为人处世、励志创业等方面,与现行德育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通过传统文化与课堂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继承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人生品德。校本课程建设要充分体现闽南文化因子与德育的相辅相成,这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利于德育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邱培豪.自编德育校本教材初探.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6).

吴静娴.浅谈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都市家教,2011(6).

庄国土.闽南人文精神特点初探.东南学术,1999(6).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