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护理综合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

2014-07-18郑宏来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建设与管理高职院校

【摘 要】以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患者入院诊疗顺序过程完全仿真医院的环境和布局,再现临床护理工作场景和工作流程,建设校内护理综合实训室,实训室不但能保证校内学生实训、开放、练习和考前培训,又能在课余时间或假期向社会开放,为社区所用,为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护理人员提供合适的培训基地,承担各项护理相关技能的培训、考核和鉴定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综合实训室 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186-03

我国的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高职院校综合实训室的建设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有力保证,也是组织开展实训教学、强化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更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及能力、在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所以高职院校校内护理综合实训室应该是在行业专家指导协作下共同建立的集教学、科研、培训和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共享型护理综合实训基地。

一、护理综合实训室的建设规划

(一) 护理综合实训室建设的目的

护理综合实训室应该本着“自主、创新、共享、发展”的实训教学理念建设成为多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的护理综合实训室能够真正成为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摇篮,能够完全承担护理各专科实训教学和模拟仿真教学的需要。护理综合实训室应该无论在环境、布局、装饰,还是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礼仪等都能完全和医院“零距离”接轨,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培养进入临床就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合格“准护士”保驾护航,同时又能面向社会进行开放,为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护理人员提供合适的培训基地。

(二) 护理综合实训室建设的共享性

因为护理各学科一般包含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母婴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这些专科实训教学所需要的用物和仪器有相当一部分是相同的,这为实训室的共享性提供了前提条件,所以护理综合实训室可以统筹安排,使仪器设备和实训物品最大化共享和应用。其次,在实训室的综合应用中也充分体现共享性,根据医院工作流程模拟各个环节,整合护理各学科的实训课,形成综合的护理实训,这样就可以把医院各不同科室的工作场景在实训室展现出来,适用于整个护理专业学生,使学生对医院的工作流程有个整体的概念,并能亲身感知体验。共享性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护理综合实训室的多功能性。高职护理综合实训室集校内学生的实训场所、科研培训基地、各大医院的培训场地及各项护理相关技能的培训和鉴定于一身,既能满足在校学生教学的需要,也可以担负社会服务的责任,为公众谋福祉。

(三) 护理综合实训室建设的先进性

高职院校护理各专科实训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而是集操作、思考、探寻、分析、解决为目的的仿真学习;因此护理综合实训室要利用先进的仿真环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相关软件模拟医院的工作环境。营造具有浓郁护理教育与医院文化相结合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身处其中,潜移默化地将职业意识教育、职业品德教育、职业习惯养成教育和职业素质训导渗透到实训教学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各大医院合作,聘请行业专家指导综合实训室的建设,并且协同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仿真软件,应用在综合实训室的管理中。采购一批集教学、科研、培训和鉴定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仿真模型,并建立有录播功能的微格实训室供学生考核和操作评价使用。总之,从实训室各种硬件的配置到实训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软件,从高素质的师资配备到合理的实训方案的制定均应达到先进水平,使学生在护理综合实训室所学的是先进、实用、与临床工作“零距离”接轨的技能。

二、护理综合实训室的主要功能

(一)护理学生的实训场所

护理综合实训室最重要的功能是校内学生的实训教学场所。综合实训室担负着校内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训练各项护理职业技能的重任。护理综合实训室依据护理各专业课程的实训内容模仿医院工作场景,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开展实训教学。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实训学习的需要,实训室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和设备,如操作后可回放的录播微格实训室,学生可以自由点播的标准化操作多媒体系统和针对各个专科设定的标准化病例。中心控制室有中心监控系统,对学生的实训活动可以起到监听和指导作用。护理综合实训室还把相关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图以海报形式展示在实训室的墙壁或桌面上,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随时可以对自己的错误进行纠正。如何既能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医院工作,又能让学生思考分析找出原理,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实训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内讨论分析,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整个操作过程、感受各种细节,使实训不只是虚拟的,而是与医院的真实工作环境“零距离”接轨,在保证实训效果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科实训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护理教师科研基地

护理综合实训室也具有科研和培训基地的功能。护理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时,可以广泛利用护理综合实训室的场地和设备,也可以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护理综合实训室实训教学中进行尝试,把护理综合实训室作为一个平台进行调查研究,验证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教学成效,得出结论,并把各项先进科研成果应用于护理实训教学中,形成良性循环。

(三)各大医院和社会团体的培训场地

护理综合实训室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路子,具有各大医院和社会团体的培训场地的功能。综合实训室不但可用于各大医院新护士或者校企合作的订单班的培训,还可以成为各大医院操作大赛的训练场和考场,这样一来,校企合作可达到最大的共赢,完全顺应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格局。护理综合实训室还在寒暑假时间以社会服务的形式向社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或向学生进行假期培训等。各大医院和社会团体在利用实训室资源的同时,为学院带来了众多利益,如资金、与时俱进的信息和技术、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等。

三、护理综合护理实训室日常管理和运行

(一)多方共同参与、校企合作管理的模式

职业技能教育需要良好的实训管理体系加以保证。护理综合实训室的管理采用系部主管领导,实训中心主任,各教研室主任,医院护理部主管领导,实训室专职实训员,各科专任教师,行业兼职教师和在校护理学生共同参与管理,形成校企合作,每人负责一块的管理模式。整个护理综合实训室的长远规划和整体把握由系部主管领导负责;而实训中心主任负责整个实训中心的具体日常管理,根据教学和各项培训计划合理安排护理综合实训室和实训中心工作人员;各教研室主任、专兼职教师负责制定各科护理实训课的实训内容及操作评分标准,他们深入临床护理工作与临床专家、用人单位的领导共同探讨,依照临床护理的工作场景和临床对护理操作的需要程度设计和制定护理实训教学项目;实训室专职实验员负责实训所需的仪器设备的准备、保养、维护、修理和实训教学日常管理工作;在校护理学生则负责实训课前用物准备、实训室环境卫生、业余实训室开放管理等工作。各大医院护理部主管领导和行业专家参与实训室的规划、护理实训项目的制定和实训质量的监控。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每人负责一部分校企合作的管理模式,充分保证护理综合实训室规范运行,也能够更好地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全方位发挥群体中每个人的优势,尤其是让在校护理学生参与到实训室管理中,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价值感,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二)提高实训室利用率,实现实训室的开放、共享

建设护理综合实训室和购置设备时,要从实际出发,既要体现其先进性,也要防止盲目攀高、不切实际;另外还要加强对现有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的管理,对实训室和教学设备使用率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充分提高实训室和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护理综合实训室按照各教研室发过来的实训课开课计划表,实行星期一到星期日统一安排实训室的方法,除各课内使用的实训室外,其他实训室全天对在校生、医院和社会团体开放,从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满足校内实训和社会培训需要。在每个学期开学前,实训中心根据各教研室、各大医院和社会团体上交的实训项目和培训项目,统一安排,合理分配实训室。对在校生课内时间开展实训教学,采用白天和部分晚上时间对学生开放,这样可对学生提供条件,既可解决部分实训课程安排紧张的问题,又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在充分保证校内学生实训的同时,采取独立承担或者与相关医疗卫生单位、社会职业培训服务单位合作的方式,面向社会进行社区护士、母婴养护师、月嫂、保育员、护老员、康复师、理疗师等职业培训和鉴定。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实训教学质量

在以往高职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下,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教师队伍的状况,建立一只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要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二要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三要制定利于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要逐步实现教师能够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努力做到高职院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产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新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各课程组的专任教师全部由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且取得高校教(下转第190页)(上接第187页)师资格和护士或医师执业资格证的“双师型”教师组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为各科实训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这些“双师型”教师们都具有临床工作资格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教学时能够从临床的实际需求出发,教授给学生最先进、最有效、最实用的临床护理技术,确保实训教学质量。

作为高职院校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护理综合实训室的建设与医院做到“零距离”接轨,给学生提供高度仿真的职业教育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进行各项护理临床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使学生一进入医院就能马上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成为名符其实的合格“准护士”。护理综合实训室除了承担高职校内护理、助产、医学及相关专业的临床技能实训项目,还完成了大量社区护士、全科医生的技能培训和考核任务,并且积极与相关医疗卫生单位、社会职业培训服务单位合作,进行了母婴养护师、保育员、月嫂、护老员、康复师、理疗师等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

高职院校护理综合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探索之路。高职院校要在不断加大实训室建设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训室的科学管理,让更多的共享主体参与到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当中,把综合实验室建设成护理专业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卫生技术人员、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基地和护理相关职业培训工作的社会服务基地。

【参考文献】

[1] 郑晓梅.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现代教育科学,2005(1)

[2]张婷.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初探[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4)

[3]刘艳宏,邹杰,刘爱武.CI设计在护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职业教育),2010(3)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作者介绍】郑宏来(1978- ),男,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教师,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临床护理。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建设与管理高职院校
发展群众文化满足群众需求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民族类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
对黄河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