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门用途法语的应用法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组织研究

2014-07-18王南颖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学组织

【摘 要】阐述应用法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组织现状,根据专门用途法语的特点,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实践等教学环节对应用法语专业翻译课程进行有效的组织,提高应用法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门用途法语 应用法语专业 翻译课程 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140-02

专门用途法语(Francais sur Objectifs Spécifiques,简称FOS),指在法语语言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专业”的教学,强调语言为具体专业学科或行业服务。目前我国开设应用法语专业的高校约20所,紧贴就业市场需求培养能用法语从业于各相关行业一线岗位的法语人才,在专业定位上常见的有旅游、外贸、商务等方向,也有科技、随身翻译、航空等方向,显然,它们都属于专门用途法语。而几乎每所高校开设的应用法语专业都会开设翻译课,因为翻译能力是外语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同时也是最受行业用人单位青睐的职业能力。如何结合专门用途法语的特点,有效地对应用法语专业的翻译课程进行教学组织,上好这门课,可说是应用法语专业教学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一、应用法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组织现状

教学组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它是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组织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根据调查,尽管目前我国各高校开设的应用法语专业由于定位不同,所开设的翻译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各有侧重,但在教学组织方面基本一致,比较程式化,与普通用途法语翻译课程相比较,并不能体现出专门用途法语翻译课程应具有的特点,且存在以下两个比较显著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与现实效果差距大,课堂效率不高。翻译课程是应用法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高层次外语能力——翻译能力,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自如地用法语进行相关专业领域,即某个特定行业的应用翻译的能力。但事实上,很多教师仍然按照普通用途法语翻译课程的模式来组织特殊用途法语的翻译课程。一般来说,教师会在课前把上课材料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预习,然后进入课堂教学环节,如果是笔译课程则以教师讲授理论及范例为主,口译课程则以学生练习为主,随后布置课后练习。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常常发现课程目标与现实效果差距大,课堂效率不高,有时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会觉得教学的实际情况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进步慢,教与学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二)学生不能有效整合语言和行业知识,影响学习积极性和信心。由于应用法语翻译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具有跨学科性,无论是教还是学,其难度都比较高。以旅游法语专业的翻译课程为例,作为一门专门用途法语课程,它要求教师不仅能胜任语言教学,还要求其具有行业知识,并且要求学生也应该同时具有法语语言和旅游行业知识基础。以现行的教学组织来看,学生通常课前准备不足,在课堂上的翻译实践中表现欠佳,不是因为语言基础薄弱,就是因为行业知识不够,或者因为两者兼而有之而频频出错,对其学习信心和兴趣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专门用途的应用法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组织如果不能区别于普通用途法语专业翻译课程,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使该门课程教学获得成功是有难度的。

二、基于专门用途法语的应用法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组织

(一)课前自主预习环节应强调学生对行业知识的掌握。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翻译课程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来说,通常的做法是,教师会布置学生查找准备与上课要讲的翻译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并给出一些关键信息和词汇。对于专门用途法语翻译课程来说,尽管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导致他们课前准备水平的参差不齐,但比较具有共性的是,如果学生忽略对专业知识的准备,或者只是从字面上了解一些术语但并不真正理解时,他们的翻译实践会因此卡壳。以旅游法语专业翻译课程为例,在餐馆语境中出现“Coeur de lion一词时,如果对法语餐饮词汇没有充分的了解的话,在译成中文时很有可能错译为“狮子心”而贻笑大方,而实际上这是一个著名的法国奶酪品牌。反之,对于“bordeaux”一词,由于中国人对法国葡萄酒的认知度普遍比较高,所以一般都能正确理解并译为“波尔多葡萄酒”。可见,在学生的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任务,并强调学生对相关行业知识正确理解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组织环节之一,对于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专门用途法语翻译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如航空法语翻译、医务法语翻译等,更应注重对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因为译错有可能造成极高的代价。

(二)课堂教学可尝试团队教学。目前我国应用法语专业翻译课程的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是毕业于法语专业的专任语言教师,他们中有一些是“双师型”教师,即具有另一个行业的某些工作经验,例如从事过管理、外贸等工作,但毕业于其他专业而来教授法语课程的教师几乎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有时会请一些专业人士来执教,形式以讲座、系列讲座居多,完整教授某门专业课程的情况较少,即使有基本上也不属于语言类课程。专业教师在任教时会面临语言不精的问题,而语言教师在任教过程中遇到专业问题又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窘境,这已成为专门用途法语教学中难以避免的一个困境。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我们可尝试采取团队教学的方式,使两种师资资源得以互补。

根据Dudley.Evans的解释,特殊用途英语的教学是一种三角模式,其中一角是学生,另外两角分别是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专门用途法语教学。在具体操作上,团队教学的方式可以是灵活机动的,在师资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是两名教师同时进行课堂教学,或某些课时同时教学,如果师资不足,那么也可以在合理分割和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两名教师轮流教学。此外,语言教师也可以和专业教师一起在课前同时备课,在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解决了相关专业问题的基础上单独授课。这样既减少了专业教师的工作量,又使语言教师进修了专业方面的知识。将这种整合教学法运用于专门用途法语的翻译课程,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需要翻译的语料,降低出错率,教师的课堂效率及学生的积极性都能得到提高。

(三)实践环节可考虑采用“工作坊”模式。不管是笔译还是口译,翻译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有较大的实践量并从中获益。目前翻译实践基本局限于课后练习,而这些练习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由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单独完成并上交给老师,学生通过真正的翻译项目进行实践的机会比较少。

事实上,专门用途法语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它的使用(包括翻译)是建立在某种特定需求的基础上的,那么如果能以工作坊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工作坊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源于德国包豪斯学院,该学院主要培养工程与建筑设计人才,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师、技术师傅和学生共处于学生的实践空间——工作坊,共同完成实践环节,形成了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工作坊的理念进入翻译行业始于北美,例如,原作者、出版商与译者就特定翻译项目的有关事宜见面沟通,共同商谈思考,提出方案。

这种模式应用于专门用途法语专业的翻译实践是十分恰当的,例如,教师可以自己真实承担的翻译项目为依托,也可为学生联系他们能胜任的翻译项目,或为他们设计模拟项目,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始实践。教师首先根据能力和兴趣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工作坊,然后为他们确定具体的项目,教师本人作为指导者参与进来,也可以邀请业界资深人士作为指导,此外还应把客户也邀请进来,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对翻译项目的要求。通过几方的沟通、交流,工作坊成员最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项目完成之后,既可以在师生间交流,又可以在工作坊之间交流、展示,最后经由同学评论、教师讲评的环节,达成相对一致的意见后,根据意见完成项目的修改、定稿和交付。实践发现,这种模式带有一定的竞争机制,能够比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成就感,对于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都有比较显著的作用。

三、结语

应用法语专业开设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专门用途法语人才,它的出现是市场需求攀升的结果。但是,如果应用法语专业教师意识不到专门用途法语和普通用途法语的区别,人才培养将难以成功。就它的翻译课程而言,其教学和行业需求常常脱节,我们常常发现毕业生不能胜任特定用途的翻译工作,致使翻译领域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教学组织入手思考专门用途法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改革,也许是一个可行的切入点和有益的尝试,希望有益于应用法语专业的建设和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月如,戚万学.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7)

[2]潘荣成.当前国内特殊用途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7)

[3]孟俊一.特殊用途英语及其对应教学策略[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4]黄越.工作坊模式在英语专业翻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临沂大学学报, 2011(4)

【基金项目】2011年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一般资助教学改革项目(JG11B03)

【作者简介】王南颖(1969- ),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法语教学等。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教学组织
谈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
如何提高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会计学本科专业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与组织
唱响教学三部曲,打造高效课堂
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组织的研究
学分制下的高校重修教学管理制度
基于“口袋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方法
浅谈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