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2016-12-23焦玉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不良行为学生

焦玉兰

摘要:所谓中学生不良行为,是指中学生违反学校纪律制度和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条例》的行为,它包括中学生违反社会公德和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过去,凡是具有不良行为或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都把他们开除并推向社会,从而给社会造成许多不安定因素。

关键词:不良行为;学生;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36

所谓中学生不良行为,是指中学生违反学校纪律制度和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条例》的行为,它包括中学生违反社会公德和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过去,凡是具有不良行为或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都把他们开除并推向社会,从而给社会造成许多不安定因素。国家实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学校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人数仍占一定比例,他们的负面影响很大,因此分析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因素,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关系到不良行为学生的前途,还会影响到学校学生整体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的健康发展。

一、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因素

1. 是非观念不清

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往往由于缺乏正确观念或道德上的无知,分不清善、恶、丑,颠倒黑白,因而接受错误的道德逻辑,萌发错误的处世哲学,或被诱因引起的欲望所驱使,未能在出现不良行为的意图之前,加以是非鉴别。例如,认为同学友谊就是哥们儿义气;学雷锋、助人为乐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勇敢就是斗殴、干危险事。

2. 个人意志薄弱

有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虽然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懂得道德行为准则,能分清是非,但由于个人意志薄弱,缺乏抗诱惑能力,当没有教师、家长在场,或失去监督的情况下,不能用正确的道德、信念战胜不合理的需要,控制不住自己。例如,有些中学生明知吸烟违反中学生守则,但在没人监督时,又忍不住偷偷地吸;有些中学生明知逃学、缺课会影响学习,但当外界有新鲜事物出现时,又忍不住早退、旷课前往观看。

3. 情绪容易冲动

中学生处于长身体时期,性腺的发展使皮层下中枢较兴奋,使大脑皮层对下中枢的调节有所减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还没有充分发展。因此,他们对情绪的约束力比较差,当自己处于情绪激昂的状态时,往往会忘却已经形成了的正确认识,失去应有的理智。例如,有些学生因小小的口角,竟发展到大打出手;有些学生未能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在他人的怂恿下,不顾后果,导致盲目的狂热、蛮干,甚至造成悲剧。

4. 形成了消极的“动力定型”

有些家长、学校、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某些不符合学校纪律要求的行为教育不得法,或对学生某些不良行为见惯不惯,使学生在多次实施不良行为得逞的情况下逐步形成了“动力定型(习惯)”。这种消极的习惯形成后,常常使自己不知不觉地采取类似行动,并产生随便、自然、舒适的体验,因而又强化了不良行为习惯。例如,有位学生首次考试作弊得了高分,教师不批评他,反而表扬他取得了好成绩,这位学生从中得到了满足需要的体验,便一而再、再而三地考试作弊。

二、矫正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教育对策

古人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对有不良行为的中学生进行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育对策,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1. 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体意识,引导学生改变行为习惯,调整动机,转变兴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良好的个体意识,这是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思想基础,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说理教育、树立典型、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讨论、带领学生观看教育影片等,增强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真正的友谊”和“哥们儿义气”“勇敢”与“斗殴”的本质区别,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是非观。

2. 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抗诱惑的坚强意志。由于学生的错误行为往往是在一定的消极情绪的影响下,不善于选择、调节、控制中而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形成抗诱惑的坚强意志是杜绝学生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在实践工作中,可以通过创设或利用“诱惑情境”“道德冲突情境”“监督与评价情境”“耍赖情境”培养学生的抗诱惑能力。例如,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功课;当学校举行精彩文艺演出时,却要求学生参加劳动;如此创设诱惑情境,激发他们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此外,培养坚强意志,榜样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用现实生活中以及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具有坚强意志的典型事迹教育学生,教师反复教育,学生反复锻炼,抗诱惑能力会逐步增强。

3.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帮助学生形成有错就改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归因是指一个人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并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一个学生如果将自己不良行为归于外因,认为是社会、家庭、他人所造成的,或认为自娘胎生!就会降低矫正不良行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果将自己的不良行为归于内因,认识到是由于自己动机不纯、意志薄弱等原因造成的,就会提高矫正不良行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当学生有不良行为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味地训斥、惩罚、发号施令,要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学生就会形成有错即改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帮助学生消除疑惧心理和不良情绪。犯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大多数都比较敏感,有戒心,有敌意,常常认为教师与自己过不去。因此,教师千万不要总是给学生指出不良现象,一味地进行纪律教育,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厌烦,要想方设法地接近学生,和学生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一定要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组成立体教育网络,坚持不懈地反复教育。笔者深信,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一定能克服缺点,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不良行为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浅析中职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浅议学生在物理实验操作中的不良行为及矫正
学生写话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行为不良和违规青少年教育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