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2016-12-06沙成金田真真莫方保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不良行为纠正农村中学生

沙成金+田真真+莫方保

摘 要:不讲卫生、乱扔杂物、乱穿马路、拥挤插队、追逐打闹、说脏话、打架、……在学生成长的环境中,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时时刻刻侵害着他们,这些不良行为虽然还没有达到违法犯罪的地步,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纠正,任其不断恶化,最终将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要扭转目前的局面,必须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小甚至杜绝周围不良行为习惯对他们的侵害,让他们的自身内在素质得到提高与发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不良行为 成因 纠正

古语云:“要成才,先成人”。目前我们农村中学生,由于长期受素质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环境的影响,以及“分数为上”农村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之“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在家缺少正确的教育与培养,以及农村家长自身素养较低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等,使得当前学生行为习惯很差,特别是在思想、学习、生活、劳动、卫生和文明礼貌等方面,其中农村中学生受影响尤其严重。这些不良行为虽然还没有达到违法犯罪的地步,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纠正,任其不断恶化,昀终将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要扭转目前的局面,必须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小甚至杜绝周围不良行为习惯对他们的侵害,让他们的自身内在素质得到提高与发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就我校教师的研究中的实际现象及对策提出本人的一些观点。

一、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根源

1.内在因素——心理成长、意志发展不完善、不稳定,自我意识的出现的影响。

随着中学生身体与生理机能的步渐成熟,尤其是智力发育提高,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形成,且进入迅速增长和飞速发展阶段。该时期遇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到不满、委屈时急易动怒,出现过激行为,目前女学生中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此外,由于社会经验缺乏,选择判断能力差,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是非、美丑、高尚与低级、友谊与义气、诚实与虚伪这些连成人都觉得困难的问题难以做出正确的理解与决择。再加上,生理的逐渐成熟,自我独立意识觉醒,迫切要求独立摆脱控制,自我表现,发表自己观点,独立探索和思考等问题的增加,这都影响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如不及时加以引导纠正,非常容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进而伴随以后的生活。

2.外在因素——家庭、学校、社会产生的影响。家庭方面: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有的家长

抽烟、喝酒、打牌赌博、行为粗鲁、满口脏话,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形成了这些不良习惯;有的家长重物质,轻思想,对子女无原则地溺爱、袒护、纵容子女的不良行为,久而久之不良习惯越积越多,昀终就怨学校没教好;有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要求严格,一旦学生达不到要求就训斥、打骂,长此以往极易对学生心灵造成影响,形成抵触、暴力、厌学等思想。同时贫苦、富裕、单亲、留守等家庭环境,也影响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总之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良的家庭环境严重影响着的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学校方面:一方面由于各级主管部门考核教师是依据学生考试的成绩,不是看提高学生的素质,再加上其对学校的管理考核脱离实际,不懂装懂,搞形式,走过场等,导致老师们“重成绩,轻素质”,忙于应付,总是加班加点的进行作业辅导,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好习惯进行养成;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育条件落后、信息闭塞,教育管理者观念错误、思想方法片面、教育措施不力,教育者本身品质问题等,都妨碍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产生,造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恶化和蔓延。社会方面:随着国家开放,科技进步、经济飞速发展,接受的信息和诱惑遍扑面而来,对学生的影响也迅速增加和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充满暴力色情的书刊、视频和游戏吸引着学生的兴趣;赌博、毒品也在不停地向学生招手,不正之风不断地滋生,不文明行为已经走进学生。这些问题像触角一样刺激着学生,形成了一张张无形之网,禁锢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学生不良习惯的纠正

良好习惯的纠正与养成主要是通过思想教育、行为训练和行为强化来进行。

1.克服消极心理,发挥积极因素,“长善救失”

行为不良的学生,并不是不可救药的,因为我们坚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有脸,树要皮”、“人皆可感化”。不良行为习惯多是由小变大,由外及内,积少成多的,帮助他们找到坏习惯形成的因素,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及问题的表现入手,如:心理不成熟、缺乏自尊心、自信心,自卑的等等,让他们正视“自己不好”这个现实。启发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用潜移默化的行为和方法耐心劝导,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和对立情绪,从多方面关爱他们,以心交心,以爱换爱,善于发现他们的好,并积极鼓励,使他们听从你的教导,进而让他们从心理上愿意矫正不良行为,并成为以后的动力。

2.做好预防工作,加强日常管理,渗透习惯培养

(1)行为规范全校整顿。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习的保证。我们以“树立好习惯,建书香校园”为主题,将习惯养成融入到学校的一天两操中,要求学生做到快、静、齐,每天有专门的人员检查,及时纠正,并把要求延伸到文化课堂与体育课堂中:文化课堂中从学生的握笔姿势、读书姿势、听课坐姿入手进行细致化教育;体育课堂中从学生的队列标准、口令标准、完成标准进行教育。同时为了强化习惯的养成,学校特地实行了节巡课制度,每节课都有教师进行巡课,记录监督课堂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并在第二天课间操时公布,及时加以引导与纠正,督促学生坏习惯的改善和好习惯的培养。

(2)文明班级评选及礼貌教育

在学生所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继续加强学生常规习惯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学校以晨检、课间操训话、班会教育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常规检查,并在公示栏设定横涧一中一日常规评比栏,公布各班常规得分,在课间操集会时表扬好的集体与个人,如有不良行为也会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学校还开展了向师长、邻居问好教育,要求学生见到师长要有礼貌问好,见到邻居要热情,需要帮助及时出手。这些教育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主题班会活动。

在学校的每周一下午的主题班会活动中,留出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教师准备有细致的教学内容。课堂中老师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进行教育。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上学生能各抒己见,良好的观念逐渐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行,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4)树立身边的榜样。

在班级里设立“每周一星”活动,树立目标意识,让学生从身边找比自己做得好的、贴进自己生活的、真实存在的榜样,通过树立榜样,表扬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引导更多的学生扬长避短、积极进取,从而从身边学起,激励学生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培养兴趣,端正态度。

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差,身边诱惑多,结合农村学生生活现实情况,我校积极开展不同的课外活动,如:象棋社、朗诵社、羽毛球社、篮球社、音乐社等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外得到乐趣,以此为契机吸引学生兴趣,将学生重新引入课堂,减少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端正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家校合力形成了良好的长效机制。

学校与家长进行共同提升与沟通。首先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力争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起到积极地引导示范作用,其次对家长进行适当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生的教育问题,昀后认真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在促进家校协同沟通,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时,班主任每周给家长发校讯通,将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向家长反映。家长也会利用短信或电话的形式及时向班主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这样家校联系使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延伸,并且形成了良好的长效机制,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保持。

总之,坏习惯形成容易改掉难,帮助学生改正和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家长,学校,社会通过多种渠道和各种方法持续进行,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家长与社会也共同参与,把爱心和关怀献给学生,努力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猜你喜欢

不良行为纠正农村中学生
浅议在教学中如何纠正学生的过错
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行为不良和违规青少年教育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