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匹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32例临床研究

2014-04-19郭勇贤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临床研究

郭勇贤

(梅州市大埔县慢性病防治院 皮肤科,广东 梅州 514299)

依匹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32例临床研究

郭勇贤

(梅州市大埔县慢性病防治院 皮肤科,广东 梅州 514299)

【摘要】目的检验依匹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每日1次口服依匹斯汀片20 mg,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4周治疗,有效率为87.50%,少数患者有嗜睡、口干的不良反应(6.25%),减少用量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依匹斯汀对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高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依匹斯汀;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研究

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典型症状是身上反复出现瘙痒红斑或红肿的皮疹块。据统计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5% ~25%。根据病因和病程迁延程度,荨麻疹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的分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过敏原因不明,病程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治疗效果较不理想。由于目前研究尚不能确定具体病因,因此,这一类荨麻疹的治疗主要针对症状,以快速有效地缓解症状为治疗目标,当前临床主要应用抗组胺类药物。本研究考察了32例病例的治疗情况,以检验依匹斯汀对该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11~69岁,平均(37.4± 13.6)岁。诊断标准①病程超过6周,每周发作不止2次;②原因不明;③不属于物理性荨麻疹或荨麻疹性血管炎;④3 d内未内用抗组胺药、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药物。

1.2 治疗方法

口服盐酸依匹斯汀片20 mg,每天1次晚餐后服用。疗程4周。

1.3 疗效评价

采用四级评分法(表1)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计算SSRI指数。SSRI>90%为痊愈; SSRI在60%~90%之间为显效; SSRI在30%与60%之间为有效;SSRI<30%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的数据录入电脑,使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用药1周、2周、4周的有效率分别为59.38%、81.25%和87.50%(表2)。极少部分患者出现口渴、嗜睡、头昏、便秘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6.25%。减少用药量(10 mg/d)后不良反应消失。

表2 依匹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n(% )]

3 讨 论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一种常见的分型。其症状表现是皮肤黏膜的血管发炎充血和渗出体液,导致皮肤出现红斑和肿块,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部分患者还同时出现发热或畏寒、肢体关节疼痛、肠胃消化不良等全身症状。该病可反复、不定时地发作,病程迁延可达数月至数年。王丽莉等发现中国北方患者有4%病程超过10年[1]。因经,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到目前为止,研究仍无法清楚揭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具体病因。由于患者自身或家族的病史研究中常常会发现他们存有免疫性疾病,例如有不少患者同时患有甲状腺肿大的疾病,因此,目前众多研究主要关注该病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国外研究发现近一半患者免疫系统相关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异常[2]。陈明春等发现该病跟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有关[3],这与国外研究一致[4]。门守保发现该病患者血清IL-2、IL-4、IL-8等水平异常[5]。李廷惠等发现患者外周血T及Th 淋巴细胞亚群分化失衡。并指出这很有可能就是该病的发病机制之一。但是,目前这一类的研究都还处在探索的阶段,还缺乏足够和清晰的证据,来得出确切结论。更多的研究则把关注点集中在寻找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化学介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已经能够确认,组胺以及5-羟色胺、白三烯等化学物质是引起荨麻疹炎症的化学介质。因此,针对该病的临床用药以抗组胺类药为主,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以快速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为治疗的目标。

依匹斯汀属于第二代H1抗组胺药,其活性成分为卡瑞斯汀哌啶,能够对组胺、PAF、5-羟色胺、白三烯 C4等化学递质起来抑制作用,同时,还能够抑制组胺、慢反应物质A(SRS-A)化学介质的释放,是一种非镇静型的长效组胺H1受体拮抗剂。它的适应证相当广泛,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荨麻疹等。依匹斯汀具有优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口服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在健康人中药效发挥作用的时间是口服后3 min。Grant等的对照试验发现依匹斯汀抑制风团和红晕起效最快,疗效优于西替利嗪。本研究采用依匹斯汀对32例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大多在用药的第2天,症状就可以得到明显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逐渐提高。在治疗4周后,有效率达到87.50%。在停药4周后的随访中,有效率仍然达到81.25%。

依匹斯汀片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症状,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很小,对人体没有伤害。第一代抗组胺药由于具有镇静和抗胆碱的不良反应,服药后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部分患者出现视物不清,头昏等反应。而本品的化学结构决定其不易与脑部的H1受体相结合,因此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不易于产生中枢镇静作用。在正常的治疗剂量下,也较小发生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本研究观察32例临床患者中,只有2例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只占6.25%。对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不需要特殊处理,症状就可以得到缓解,不影响治疗进程。由于特异性较高,依匹斯汀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很少,因此也不易发生胃肠不适的反应,对心脏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另外,依匹斯汀是长效制剂,每天只需要服用1次,治疗非常方便。

表1 慢性荨麻疹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参考文献

[1] 王丽莉,高兴华,洪玉晓.中国北方地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调查[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12(2):100-102.

[2] Najib U,Sheikh J.An update on acute and chronic ueticaria for the primary care proider[J]. Postgrad Med,2009,121(1):141-151.

[3] 陈明春,李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表现与抗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关系[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315-1316.

[4] Gangemi S,Saitta S,Lombardo G,et.al.Serum thyroid auto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either acute or chronic urticaria [J].J Endocrinol Invest,2009,32(2):107-110.

[5] 门守保.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 IL-2、4、6、8、10、12及 IFN-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5):255-257.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267-02

猜你喜欢

临床研究
平窦膏治疗湿热毒瘀型肛隐窝炎40例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碳酸氢钠溶液关节腔持续冲洗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
小儿院前急救及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复方硼酸含漱液的药理毒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