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引导学生重视信息技术教材

2014-04-14岑成康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初中教材信息技术

岑成康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教材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127-02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颇受学生的喜爱。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几乎从来不阅读信息技术教材,而是埋头于电脑前,将信息技术课本抛至一旁。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重新捧起课本,将信息技术教材与课堂教学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材的导向作用,为学生上机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兴趣为先——让学生爱读课本

激发学生阅读信息技术课本的兴趣,是教师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只有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认真阅读教材文本,主动探寻课本知识,使信息技术教材的指引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经常将上机操作与阅读教材有机结合在一起,以问题引领学生,在教学中渗透实践指导,使学生意识到“书本有用”,并自觉按“边看边学”的学习流程开展学习。

例如,教学《“查找”和“替换”》时,笔者以学生熟悉的语文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引入,让学生在学科交叉的新奇感中开始新课的学习,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本的阅读兴趣。

师:今天,老师读了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叫《为你打开一扇门》。老师已经把这篇美文输入电脑,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

生1:老师,文章里所有的“扇”都被您打成了“闪”了!

师:老师真粗心!现在让我们来修改吧。可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我觉得太麻烦了,要是有一个方法能够一下子把所有的“闪”都改成“扇”就好了。

生2:我知道,可以用“替换”命令!

师:真了不起!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生2说的这个命令能帮助老师达到目的吗?它该怎样使用呢?

……

学生的角色代入意识被充分激活,他们满怀兴趣地查找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积极地帮助笔者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为后续的上机操作做好了认知上的储备。

二、任务驱动——让学生读有所得

任务驱动主要是指以任务为内驱力,促使学生自发地阅读信息技术教材,主动从教材中探寻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方式相对于教师一味灌输、强制阅读,所起到的效果截然不同,学生能从阅读教材的过程中体验到愉悦的成就感,得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心灵满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任务划分,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参与有目的、有难度的学习实践活动,以保持学生积极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初识Excel》时,笔者先呈现了范例表格“运动会比赛名次表”(表略),让学生参照范例上机进行输入,同时根据学生可能会遇到问题的预判,设计了如下任务分解,组织学生阅读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提示并进行自主实践:①若单元格的数据输入出错,该如何修改?②在A1单元格中输入的文字为什么会“跑”到B1、C1单元格中去?

在学生完成基本操作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采取边阅读、边摸索的方式,在探究实践活动中解决以下问题:①一个单元格最多可以存放多少个字符?②如果要使单元格A1不“侵占”后面的单元格,该怎样操作呢?③如果要调整的是行高,该如何操作?

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技能的整体优化,在学生基本掌握Excel操作的基础上,笔者接着布置了以下综合实践任务:①在工作表sheet1中输入初一(3)班的信息技术成绩。②把工作表sheet1的标签改为“初一(3)班信息技术”。③将工作簿以文件名“信息技术成绩表”存盘。

学生一边翻阅信息技术课本,一边开展实践探究。而笔者组织学生进行适时的集体交流活动,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调整表格的操作方法,完成一个简约化的工作簿操作整体流程,让学生感受到教材对于关键问题的点拨和启发作用。

三、游戏引导——让学生获得乐趣

将游戏与阅读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阅读乐趣,是引导学生阅读信息技术教材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学习一些较为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的内容时,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调剂方式,能在阅读教材和上机操作之间架起一座充满趣味的桥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得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和热情。

例如,教学《汉字输入法》时,针对该学习内容单调机械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加入了游戏环节,帮助学生克服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的惰性,提升打字输入速度,并且与研读课本相结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正确的指法习惯,具体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步,实物演示。笔者展示一个实物键盘,讲解键位以及指法要求。基础部分的讲解,突出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精简的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第二步,研读课本。要求学生翻阅信息技术课本,读懂其中的细节要求,如输入法切换、选字和上屏等。通过学生自主研读和指名演示,避免了学生采用“跟在教师身后亦步亦趋”的机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灵活调整学习状态,也让掌握知识较快的学生有了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第三步,游戏巩固。上机进行打字游戏,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指法。在活泼欢快的打字游戏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进行练习。第四步,实际训练。教师提供一篇短文,让学生进行输入练习。第五步,分组竞赛。教师安装并运行汉字输入测速软件,组织分组竞赛,激发学生练习汉字输入的热情,促使他们兴趣高涨地进行重复练习。

四、自主阅读——让学生持久发展

引导学生阅读信息技术教材目标的达成,其主要外显方式是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汲取知识。除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其他的信息渠道(如网络等)搜集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突出问题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实践,从而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教学《图文混排》,教材中仅提供了插入图片、文本框和艺术字的简单方法,也介绍了如何设置相应格式,但缺少相应的、系统的学习实例。因此,笔者利用案例展开教学,培养学生使用WOR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探索的水平。具体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步,激趣。笔者展示一幅制作精美的图文混排作品,采用分析组成元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探究其制作方法。第二步,自学。学生开展自学,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寻找各组成元素的操作方法。第三步,实践。学生上机操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分析,进而解决问题。第四步,拓展。进行作品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对于部分优秀作品,让其制作者进行图文混排的方法介绍,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布置“设计小报”的课外作业,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引导学生重新捧起搁置的课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材的积极作用。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契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方式,使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促使学生重视信息技术教材。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初中教材信息技术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