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之人物描写

2014-03-26李岩孙仁国

中国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老伯伯人物描写外貌

李岩+孙仁国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写作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而且能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对人物、景物、情感这三个方面进行描写,而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人物描写则是主要内容。人物描写教学可以从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以及心理描写着手,逐层为学生拨开其神秘面纱。

一、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亦称肖像描写,主要包括容貌、体形、衣着、神情、姿态等方面的描写。外貌特征的描写应尽可能真实,且突出人物特点。优秀的外貌描写能够在勾勒出人物的基本特征的同时,反映出描写对象的身份、职业、经历等。

如: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进行外貌描写时,可以给出以下两个片段:

片段一:浓密的眉毛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彤彤的小嘴巴,这就构成了我。

片段二:圆圆的瓜子脸像我的母亲,浓眉大眼像我的父亲,干净利落的马尾辫是我永恒的主题。我的脸称不上白净且有一些褐色的雀斑,高高的鼻梁不堪重负似地努力架着一副近视眼镜。虽说不够漂亮,可我从未因容貌而烦恼。

教师:以上两段都是对“我”外貌的描写,你们认为哪个抓住了具体内容?

学生1:第一个只是直观的描写,而第二个则进行了细致具体的描写。

学生2:第一个只是一个大概轮廓,而第二个则清晰地形成了一个人脸的模样。

教师:大家说的都对。片段一的容貌描写过于模式化,不够具体;而片段二则具体形象,抓住了人物容貌的主要特征,读者阅读后在脑海中会形成一个喜欢干净、热爱学习、充满自信的学生模样,若加上体形、着装描写,会更加生动真实。

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明白外貌描写必须抓住不同人物的特征,教师举出以下两个片段:

片段三:晨晨今年一岁半,红扑扑的小脸像一个半熟的桃子。她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双大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小辫儿朝天翘着,桃红色的发带像两只蝴蝶飞来飞去。尤其惹人喜爱的是她那樱桃小嘴。

片段四:老伯伯今年七十岁,虽然头发、胡子已花白,但是其脸色紫红,并且具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尤其是其有一个依然明亮的嗓子,跟年青小伙子似的。

教师:晨晨和老伯伯都有什么样不同的外貌特征?

学生1:年龄不一样,头发颜色不同,老伯伯长胡子。

学生2:晨晨红扑扑的小脸,而老伯伯则是脸色紫红。

学生3:晨晨有着智慧的眼睛,而老伯伯的眼睛仅比较大。

……

教师:晨晨和老伯伯都有着他们年龄段特有的外貌特征。人物的年龄不同,在长相和形态特征上会有很大差异。

成功而深刻的外貌描写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情感,加深读者对该人物的印象,甚至能够对情节起到铺垫、推动的作用。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中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更是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动作描写

成功的动作描写也有助于整体人物的塑造。

小学生的动作描写训练,应从最基本的观察着手。教师应带领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并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人物的动作。

训练学生使用动词的能力,可以通过两方面的练习进行,一是加强阅读训练,着重分析人物动作描写篇章,如朱自清散文《背影》中的一个片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教师:此片段写一位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过程。文中都用了哪些动词描写父亲,通过这些动词的描写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戴着、穿着、蹒跚地走、慢慢探身、穿过、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通过这段动作描写,作者形象地描写出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艰难,将父亲对儿子的爱充分展现出来。

教师:分析得很正确,抓住了动作描写的特点。优秀的动作描写能够让读者触摸到栩栩如生的、拥有丰富精神世界的、灵魂饱满的人物。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填空练习。如“啊!7点20分!都怪我昨天晚上电视看得太晚了。我迅速 A 起一件衣服, B 在身上,抓起一条裤子 C 了进去。裤脚怎么这么长?原来是爸爸的。我又匆匆忙忙 D 进洗手间。去刷牙,嘴里没有泡,嗨,忘了挤牙膏!算啦!我 E 起书包, F 出家门。”学生通过思考,选择最能体现主人公心理和状况的动词,进而提高动作描写水平。

动作描写还常常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用人物的语言、语气衬托出动作背后隐藏的心理。

三、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通过描写人物对话、独白或说话语气,表现出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及情感的写作方法。小学生学习写作时主要掌握独白和对话这两种形式,且要学会交替使用,避免枯燥或歧义。

学生在了解语言描写的作用后,才会主动、努力地进行学习和使用,教师也应该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描写就是利用不同感情色彩、不同程度的词汇,来表达不同人物的身份和态度。

学生在初学语言描写时,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往往只会使用“我说”“他说”这些死板的表达方式,使得文章中塑造的人物缺乏生气,人物形象略显单薄。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可以先教给学生一些公式。公式一: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如:许多男生抢过女生手中的铁锹,(自信满满地)说:“让我来!”公式二:人物+动作+动作+语言。如:李老师在一叠试卷的最上方拿起两张,贴在黑板上说:“这两篇作文作为范文给大家学习。”当然,这些公式只是作为语言描写入门的辅助手段,学生进入更高等级的学习阶段后,则要大胆摒弃公式。

四、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是指将人物在某一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描写出来。心理描写应紧紧围绕文章主旨、符合人物的身份、能够体现人物性格,不能脱离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教师给出了以下片段:

刚上课,老师就将已经批好的试卷发给大家。看着老师一个一个地发试卷,我的心好紧张,怕自己考得不好。终于发到我手上了,我一看59分,我非常伤心,要是再多做对一道题就好了。

教师:这是一个学生写的作文中的一段,写的是他得知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描写。请大家指出有哪些心理描写,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心理描写有“心好紧张、怕、伤心、要是”。我感觉他心理描写过于简单,并没有将其内心完全表达出来。

……

教师:很有道理。虽然该学生用了“好紧张、非常伤心”等词,但是他仅仅抽象地概述了自己的内心,并没有将其内心的具体感想写出来。

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和心理剖析;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烘托和动作语言描写。环境烘托是指通过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和身边的景物,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用“连绵不绝”和“黑压压一片”描写同一片森林,能够反映出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就小学生写作而言,更常用的心理描写是内心独白。教师再通过指导学生对上文内心独白进行改写,让学生进一步实践心理描写,并明确心理描写的注意事项。

五、结语

理论教学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并非唯一内容,也不是说只要学生掌握了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方法和写作时常用的修辞方法,就能完成一篇优秀的人物写作。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需要牢固的理论基础和多样的写作手法,更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树立勤思考勤动笔的写作态度,正确处理思维和语言间的关系,保证写作内容具体,学会取材于生活、加工成文学,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不断自我反省,提升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1.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教育办 2.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张迿)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伯伯人物描写外貌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惨 叫
阳光洒下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奇特的蛇鹫
写好人物外貌
外貌与内在
最难忘的一个人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浅谈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人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