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反思

2014-03-26王瑛

中国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评价教学策略教师

王瑛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是促进广大教师提升业务水平的有效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讲,主动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既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共同特征,也是催生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因此,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我们必须明确教学反思的基本原则,理清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掌握教学反思的呈现方式,深入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一、教学反思的基本原则

1.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反思中,应该把教学活动的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着眼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检测、教学成效、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整体反思,为优化整个教学流程提供引领,也可以侧重课堂导入、问题预设、重难点突破、内容拓展和课堂小结等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局部反思,为改进单个教学环节提供指导。

2.把教学反思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反思中,应该对三个连贯的教学环节进行反思,既要反思教学前的备课活动、教学设想、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学生表现,还要反思教学后的教学效果、教学经验和教学失误,使教学反思真正成为评价和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和有效措施。

3.用教学反思改进教学实践

在教学反思中,改进教学实践是教学反思的落脚点,教学反思不是坐而论道的玄思,而是求真务实的行动,要想提升教学反思的价值就必须把反思中的启示和对策转化为后续教学的具体措施。

二、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1.反思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教学理念不仅决定着教学的方向,也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反思教学理念时,为突出“学生主体”的原则,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是否关注了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了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二是是否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加强了书本与生活的联系;三是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与情境;四是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文化背景,增强了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五是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了分层教学和个性培养;六是是否关注了学生的生命价值,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空。

2.反思教学设计

(1)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指引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和流程,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在反思教学目标时,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反思教学目标的启发性,反思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展示教学目标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习动机;二是要反思教学目标的弹性,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个性差异制定了基础性目标和选择性目标,切实做到了分层教学和分类推进;三是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反思是否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增长了能力,掌握了规律和方法,并充分挖掘了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反思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反思教学的重难点时,教师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反思是否准确地把握了重点和难点,既要反思教材中的重难点,又要反思学情中的重难点;二是要反思是否科学地突破了重点和难点,既要考虑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要考虑巧妙地启发引导,在化难为易中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3)反思教学结构。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教学结构的优劣制约着教学的可操作程度。在反思教学结构时,须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反思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要使教学的操作方案科学有效,就要针对教情和学情反思课程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二是要反思教学步骤的严谨程度,既要注意每个环节的导入和衔接,还要注意课堂流程的时间设计,要避免“前紧后松”“前松后紧”和“满堂拖沓”的不合理状况;三是要反思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验和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调整思路,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流动的、鲜活的生成过程;四是要反思教学时空的设置,要反思是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反思教学组织能力

(1)反思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当前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在反思教学策略时,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反思教学策略的指向性,反思教学策略是否指向特定的学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二是反思教学策略的操作性,要反思教学策略是否包含具体的内容和步骤,能否转化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三是反思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要反思教学策略是否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内容和不同学生的表现进行灵活的调整。

(2)反思教育机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不论教育者是怎样的研究教育理论,如果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作为教师要时常反思教育机智,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反思能否依据教学需要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二是反思能否依据教学生态调控学生活动,具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三是反思能否处理突如其来的教学事故,具有处变不惊的临场应变能力。

(3)反思教学表现力。教学表现力是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在反思教学表现力时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反思语言的表达情况,既要反思语言表达是否准确、严谨,又要反思是否简洁、流畅,还要反思是否生动、风趣;二是要反思情感的表现力,既要反思情感表现是否声情并茂、情真意切,又要反思是否中和有度、情理相生;三是要反思教学媒体的辅助效果,既要反思教学媒体的辅助手段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反思是否增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还要反思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4.反思教学评价

(1)反思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应反思在实施评价时是否树立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观念,是否做到了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是否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

(2)反思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应反思在实施评价时是否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感知过程、探究过程和情感变化的过程。endprint

(3)反思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应反思在实施评价时是否改变了单一的评价标准,是否采用了档案袋评价法、研讨法、游戏化竞赛等评价方式,是否真正做到了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4)反思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应反思在实施评价时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是否开展了自评、互评和个人评、集体评等评价活动,是否切实做到了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

5.反思教学效果

(1)反思师生表现。既要反思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反思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否平等对话、积极互动。

(2)反思教学得失。一方面,教师要反思教学的收获,反思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开发了思维、增进了交流、触动了心灵、提升了人格,反思自己是否获得了经验和策略;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学的不足,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学中留下的遗憾和教训以及改进教学的对策和方法。

三、教学反思的呈现方式

1.教学反思的主要类型

开展教学反思,既可以进行“课后思”,即课后反思,并及时撰写教学日记,又可以进行“周后思”或“单元思”,即一周课结束或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并改正;也可以进行“月后思”或“专题思”,即对一个月或一个专题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和反思,总结教学得失;还可以进行“学段思”,即通常的期中教学反思、期末教学反思和学年教学反思。

2.教学反思的常用方法

(1)行动研究法。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教学反思是将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考察,同时开辟交流渠道,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将教学实践和反馈意见结合起来,不断改进教学实践。

(2)比较法。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反思,应突出比较的五项内容,即突出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学生反映及同事评价的比较,并及时矫正不足;明确比较的三个定位,即纵向与过去的自己比,横向与现在的同事比,走向与真正的名师比,从而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叙事法。用叙事法进行教学反思,既可以进行自我反思,用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教学情况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发掘其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也可以求教他人,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自己教学中的困惑描述出来,让他人帮助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教学反思的形式

(1)反思随笔。教师可以在观察学生反映、梳理教学得失、捕捉教学机智、关注同行评价的前提下,坚持选准切入点、把握感悟点、注重及时性的原则,以教学中成功的案例、问题的思考、理论的借鉴、智慧的升华和创新的体验为内容,撰写反思随笔。其实,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就是他在教学实践中写下的大量的教学反思随笔,是反思随笔的典型之作。

(2)反思教案。教师可以将个人反思与同伴互助有机结合起来,把公认的有难度的课程作为研讨对象,组织教师开展议课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与探讨生成能够改进教学的反思教案。

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反思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有所借鉴。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徐晓卿)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教学策略教师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