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锚定课程标准,坚持“三点一线”,打造高效课堂

2014-03-26王慕彦

中国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目标评价

王慕彦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学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质量,重点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笔者坚持锚定课程标准这个核心,追求教学目标、课堂评价、教学设计三者的有机统一,并赋予课堂新的活力,旨在打造高效地理课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教学目标:准确解读、科学叙写,锚定纲领性地位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而制定的针对一节课的知识、技能、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读得懂、做得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做到准确解读、科学叙写。

1.深入理解“整体”,精准定位“具体”

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是对地理教学的纲领性要求,其地位不言而喻,但在教学中却常常被教师当作没有实际含义的名词而被忽略掉,例如“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直接体现着地理的学科特色,应该植根于每一位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中,贯彻于每一节地理课中。总目标不仅是内容标准的来源,也是确定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依据,它搭建了地理学科的整体框架。因此,只有首先对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进行解读,准确把握整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关系,锚定课程标准这个核心,才能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安排好整个教学工作。

2.充分关注学情,客观定位目标

内容标准是客观的,而内容标准的实施对象是学生,是具体而生动的个体,因此对学情的充分关注与具体分析是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就会导致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目标与达成脱节的情况出现。教师应通过分析学情来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与心理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才能使知识(学科)逻辑与心理(认知)逻辑相统一,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摸得着”“做得到”,获得学习的成功。

3.解读行为动词,细化内容标准

在锚定课程标准和充分关注学情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将抽象的内容标准细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在细化过程中应重点从内容解读和行为动词解读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内容解读是指对知识点的分析与界定,确定各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内容标准和教学内容是一对多的关系,要将内容标准拆解成几个细项指标,以此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有时一节课的教学涉及多条内容标准,这就需要从中仔细筛选,准确把握。第二,行为动词解读是指解释行为动词的内涵与选择理由,主要分析行为动词属于哪个层次。目标要求不同所对应的行为动词也不同。例如《农业》的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举例说明”,意为“举出实际事例来阐释、说明事物”,对知识的评价要求是“分析、设计或评价某地的农业分布”,其意义在于掌握“区位因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意义,对目标内容的细化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4.目标指向明确,叙写规范科学

教学目标的指向是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准确描述教学目标的根本用意在于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加强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体现课堂以生为本的理念。既然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那么教学目标的叙写就要使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动词,让学生能够“看得见”“读得懂”。例如行为动词“知道”,如何“知道”无法评价,如果改为“说出”,就能够观测和评价,也为目标与评价的一致达成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评价:评价先行,引领设计,达成一致性目标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常常被削弱,缺乏必要的评价导致教师无法全面了解教学成果。因此,只有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再设计教学活动,才能在各个环节检测目标是否能够达成。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评价为依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打造灵活、动态的课堂,让课堂焕发活力。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价学习,更在于促进学习,在于从问题中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教学评价要立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在确立评价方法、选择评价工具、安排评价作业时,要紧紧扣住教学目标,确保评价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在教学评价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兼顾

在一节课的教学中,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指教学结束前的达标测试,注重教学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判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过程性评价则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2.学习评价、教学评价共生

以往的课堂评价以学生的学习评价为主,主要方式有课堂练习和测验,其实,课堂评价也应该包括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比如挂图、量表的使用,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性特征等情况的掌握。例如在《中国的铁路分布》一课中,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中国铁路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评价设计时,笔者采用多种方式,既通过习题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也通过展示铁路分布图让学生指出主要的铁路干线,还让学生设计出行路线来考查他们对铁路线的掌握情况,在检验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性叙写、量化叙写并存

笔者在做评价设计的叙写时详细描述评价,充分考虑到每个目标的落实和评价情况,并且用百分比来标明目标的达成情况,使叙写做到清晰、明白。例如在做《交通运输线》评价设计时,笔者发现,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90%以上的学生能说出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并且能够准确概括出区位因素的意义。笔者坚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来独立设计公路方案并展示学习成果,用精彩的语言描述设计,用量化的数字保证准确度,这些都有助于评价设计。endprint

三、教学设计:围绕目标,依托评价,构建高效课堂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设计要立足于学生,以教学目标为基点为学生选择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通过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应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与评价建立联系。

1.围绕目标,认真遴选,准确把握难度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从点、线、面全面把握知识,即不仅要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点,也要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更要知道本节知识在整个地理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只有这样,教师在扩展知识时才不会出现偏差。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点再次研读教材,分析出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关系,即哪些内容能够帮助达成教学目标,整合出达成教学目标的最适宜内容,并根据目标层次确定教学的难度。

2.依托评价,结合实际,调整教学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常常把重点放在“如何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上,很少考虑“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成了学习目标”这一关键问题,即忽视了课堂评价,其结果往往是“课堂听听很激动,课后做做不会动”,这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将目标和评价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例如在《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运用地图说出不同语言的分布情况,笔者发现学生能够口头说出这些语言分布地的名称,但在对照世界地图时却很难将名称与分布地一一对应,于是,笔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即在自主学习阶段要求学生对照地图指出这些地区的名称,并加强记忆。

3.提问拾级而上,思考步步深入,提升课堂活力

好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能让读者回味无穷。一堂好课就如同一个好故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问题的深入和提出问题的时机,不着痕迹地指导学生学习,做到提问深入浅出、拾级而上,使学生的思考步步深入,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渐入佳境,提升课堂活力。

总之,在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教学目标,它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没有教学目标就谈不上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而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因此教学活动要从课程标准出发,把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目标叙写、教学评价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核心,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相统一,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目标评价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