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

2014-03-26李思伟

中国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必修课课程标准新课程

李思伟

在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改革必须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并不等同于科科优秀。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更多的是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张扬自我个性。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其精髓就在个性发展与以人为本,这也是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体系相比而言较好的人文起点。也正因为如此,选修课的开设无疑是新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一大亮点。本文将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进行探析,旨在提高教师对选修课程的认知力,进一步完善高中语文教学体系。

一、选修课概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我国教育改革也走向深水区,课程结构必须体现选择性、综合性与均衡性等。课程是一种精神、物质文明的双向结合,不应局限于静态经验与书本当中。新课程标准所引领的重建与改革体系当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可谓是最具创新与力度较大的一次改革,这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改当中的核心重点与价值。

选修课强调知识的获取来源于认知主体自身对知识体系与意义的一种主动建构,这不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同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充分重视师生共同发展与互动以及课程本身的生成性不谋而合。这也间接说明开设选修课具有强有力的理论性支撑。

在对选修课程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其五大特点,即学分制、弹性化、模块化、层次化以及多样化。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体系之下,选修课共提出了五个教学系列,分别为文化论著研读、语言文字的运用、新闻与传记、小说与戏剧以及诗歌与散文。这五个模块可以进行自主设计,但与此同时,并未对设计内容与思路给出具体的建议与安排,教师可对模块结构与内容进行取舍,更具灵活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开设选修课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选修课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突破了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让语文回归经典与生活,这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有效平台。具体而言,其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教师专业发展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标准下,选修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力与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在选修课中所扮演的角色既是资源的创造者也是开发者。因此,怎样优化课程设置、怎样有效地使用选修课教材,这是衡量教师专业是否成熟的首要标志之一。此外,教师还要充当教学内容的协助者、引导者和设计者,以及教学方法的调控与选择者。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选修课的最大作用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显然更加尊重学生自身的学情、切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选修课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发挥特长,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读、写、说的能力。因此,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来讲,选修课无疑更具可操作性与可行性,成为学生心智放飞的乐土。

3.特色学校构建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要想实现教育的稳定发展,整合课程资源与优化课程结构是不可或缺的。而选修课的引入,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不但可以节约成本也可落实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可谓一举两得。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打造特色校本课程还是服务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必须把握大势,坚持与时俱进,全面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实践出一条同本校实际相符合的创新教育之路。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具体策略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对选修课来讲,由于没有硬性要求,许多教师对其重视度还有待提升。具体而言,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应遵循以下策略。

1.选课标准必须取舍有度

一般来讲,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选修课具有知识量大而广的特点。因此,教师要选择切实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知识点进行拆解,大胆对课程作出取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选取正确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主导性作用,不断引导广大学生积极互动与踊跃发言,并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采取科学的策略。例如:学生觉得较难的文章,教师可先进行引导,提供知识点,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分析;而对学生较为喜爱的文章,如《大铁椎传》等,则可采取互动提问模式,并让他们进行分段朗诵。

第二,针对不同类型的体裁与文章,可充分根据文章自身的写作风格,采取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解时,对课程当中所提及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进行赏析时,如果出现了不易理解的地方,教师可引入侧面引导之法:首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置身诗境,在这个过程中把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体会独特的意境。此外,针对教学单元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自我需求对重点进行详解,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积极消化并掌握,并通过指导学生写课后感等方式,间接提高学生的赏析与写作能力,巩固知识体系。

在选修课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自我需求,有针对性地选取,以符合他们的身心特征,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教学前提必须基于课程目标

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自我需求。无论任何形式的教学以及采取何种教学策略,立足于学生的自我需求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高中语文教学作为教学体系当中的一个有机构成体,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掌握学生语文选修学习的具体需求,从实际出发,制订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基础、阅读兴趣以及实现目标等都是必须考量的。

其次,掌握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目标”的具体性要求。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要切实掌握选修课同必修课之间现存的实质性联系,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看成是两个独立个体的同时,又必须了解之间的共存。选修课作为一种补充式的教学模式,它应该是必修课的延伸与补充。在选修课教学环节中,作为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引导性,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注重学生自我鉴赏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诗歌教学为例,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强化学生对诗歌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要详细掌握诗歌不同的背景,如作者的写作、生平背景以及写作方法与思想情感等,引导学生自主对这些内容加以强化与理解。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新课程标准都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依据,它是现行教育思想与观念转变的实际成果。高中语文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重要补充内容之一,它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切实提高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东平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李楠)endprint

猜你喜欢

必修课课程标准新课程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窗外的世界
凉山羊
浙江省11所高中将试点必修课选课走班制
沪江BEC带你精读金融时报:伦敦金融城年龄歧视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