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阅读习惯及其培养的“四不”“四缺”

2014-03-18王奕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德育管理农村小学

王奕敏

摘 要:小学作为庞大教育系统中最基层的管理机构,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组织、指导、监督、调控和评价。强化学生阅读的德育管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措施。本文立足于学校德育管理层面对阅读习惯培养进行研究,为农村学校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提供技术和方法指导,促进学校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培养的有效探索。

关键词:农村小学 德育管理 阅读习惯培养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阅读习惯对小学生成长至关重要。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孩子形成拼搏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有助于形成互助的精神和奉献给与的品质;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积极性。笔者发现,国内外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大多是以学生为研究对象,或注重于兴趣培养,或侧重于方法指导,又或者是阅读媒介推荐。本文拟从学校层面对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学校德育管理的维度探索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现实状况和改进策略。

为更好地提出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改进策略,本人参考已有文献资料和结合个人的工作与管理实践,编制了《番禺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之培养阅读习惯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共53道选择题。第一部分是对农村小学阅读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目的、阅读材料的内容和来源、阅读的时间和数量、阅读的方式和习惯、阅读的环境和障碍等方面。第二部分是对农村小学德育管理中的阅读习惯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旨在调查学校对阅读习惯培养的组织与管理是否到位,其中包括物质资源、教师资源、阅读指导、活动推广和阅读评价等。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番禺区10所农村小学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88份,其中有效问卷953份,有效回收率为96%。

二、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

1.阅读功利性、娱乐化

相对学生而言,浓厚的兴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前提条件。本次调查显示,非常喜欢阅读的学生占41.3%,比较喜欢阅读的学生占55.3%,不喜欢的只有3.4%,这个结果是令人欣慰的。但是通过调查我们遗憾地发现,大多数小学生进行阅读以功利性、娱乐化为主。

表1 学生阅读的动机

小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娱乐化还表现在所喜欢阅读的书籍中。表2显示,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是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等浅层次的书籍,这些快餐式休闲类的书籍的确能为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减压,但是这类阅读毫无思想深度,大多只需走马观花就能读懂,学生追求的不过是暂时的快感和愉悦,根本无法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学生阅读具有盲目性,功利性和娱乐化大行其道,学校与教师的引导和管理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表2 学生阅读书籍的类别

2.阅读时间短、数量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按照这样的规定,小学生每天应至少阅读半小时以上,每学年阅读三部以上名著才能保障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阅读量。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能够保证阅读时间平均每天达到半个小时以上的有26.7%,其余73.3%的学生阅读时间达不到半小时或无法保证阅读时间或根本不进行任何阅读活动,小学低年级“零阅读”的情况也普遍存在。有39.3%的学生一年阅读不到3本书,甚至有14.2%的学生一本书都没阅读。

3.阅读习惯差、效果低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的阅读事半功倍。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不良,主要表现为不懂得制定阅读计划、不会综合运用阅读方法、不主动做读书笔记等。

调查显示,只有22.3%的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候制定计划;只有17.5%的学生懂得综合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学生阅读时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的方式是均等的,一方面说明学生掌握了不同的阅读方式,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阅读的方式单一、内容浅薄。尤其是略读与浏览的比率都比较高,与前面小学生选择娱乐类的读物是吻合的;能够自觉坚持做好读书笔记的只有10.5%的学生,接近81%的学生不能持之以恒,更有8.4%的学生完全不做读书笔记。不良的阅读习惯必然导致课外阅读效果的低下与无效。

三、农村小学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四不”问题

1.硬件设施利用不到位

笔者调查了解,番禺区大部分农村小学对阅读设施利用不到位,大多数学校校内固有资源都未能很好地利用,如图书馆、班级读书角等,学生在校内进行课外阅读所受限制较多。

1.1校园整体读书氛围不浓郁

笔者走访了17所农村小学校,其中校园显眼位置悬挂永久性读书标语的只有4所,占24%;有专门的读书橱窗并配备桌椅的只有3所,只占18%,读书橱窗里大多张贴报纸,且报纸未能及时更新,有些橱窗只是张贴宣传喷画,只能作美化校园之用,没有具备供学生阅读的功能,直接导致德育管理中的培养阅读习惯的管理行为缺失。

1.2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利用率偏低

对于“图书馆在什么时候开放?”,调查显示,实行全天开放的只有6.5%,放学开放的有24.7%,课间开放却高达56.6%,也就是说教师上班时,图书管理者就上班,教师下班时图书管理者也跟着下班。课间十分钟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借阅程序,学生放学时图书馆就关门了,学生也借书无门,所以导致借书率极低。更为严重的是,全番禺区122所农村小学(注:番禺区现有145所小学,部分学校位于市桥城区,不属于农村学校)居然没有一位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大多是教师兼任或者由工勤人员、后勤人员负责图书馆管理。

电子阅览室的使用情况更加不理想。开放时间短,可供阅读的书籍涉及面狭窄,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引是使用率低下的原因。电子阅览室往往被学校管理者看作是消耗人力物力的场所,既需要安排人员值班,又浪费了电力,计算机还要经常维护,所以大多数学校的电子阅览室都是处于半休状态。endprint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阅读也不再局限于书本阅读。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大部分学生都趋向于电脑阅读和手机阅读,他们直接从网上下载阅读资料,利用空闲时间进行阅读。但是从阅读内容来看,小学生喜欢阅读的大多是娱乐消遣类书籍,魔幻、灵异、穿越等是他们的喜好,这些书籍的知识性、教育性都不高,如果缺乏引导,学生容易白白浪费时间。学校网站大多建有读书网页,但几乎无人问津,据调查,70%以上的小学生不知道学校有没有创建书香校园网页,即使知道存在这一网页,也无法激起学生的登录欲望。

1.3课室读书角使用不理想

作为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的外延和补充的班级读书角应发挥一定作用。在读书角建设和使用方面,农村小学普遍不尽人意,小学低年级做得比较到位,一是家长支持,捐书热情比较高,二是孩子们自主意识比较弱,更容易听从教师的安排。但是据了解,目前番禺区很多学校都把阅读当作了管理学生的工具,随意挤占学生课余时间,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利用起来,学生在憋闷中完成阅读任务,久而久之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有的班级图书馆只是一种摆设,书本数量少,阅读频率很低,未能发挥其育人功能。

2.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

阅读方法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金钥匙。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叩开阅读之门,才能发掘阅读宝藏。对于“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吗?”,反映教师对学生有进行阅读指导的只占32.9%,从不指导的占了67.1%,指导的力度相当不足。据笔者进一步了解,几乎所有的阅读方法指导都是由语文老师进行,有的是在阅读课中作零散的介绍,有的是在语文课中结合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加以讲解。现实中,学生对阅读方法的心理需求非常强烈,但是教师在这方面的指导严重滞后,有些教师甚至漠视学生阅读,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做法,学生更应该钻研课本知识,完成布置的作业,为考试做准备。因此,阅读方法指导乃至阅读的德育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从调查可以看出,教师读书的意识比较薄弱,阅读量偏少,阅读成为任务和装点门面的功夫,真正掌握和运用阅读方法的老师就屈指可数了。因此,教师队伍建设中加强阅读方法的学习应该成为教师培训的重点。

学生对教师推荐的书目产生厌恶感。调查显示,60%以上的教师会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但大多局限于上级教育部门推荐的数目,多以中外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正统文学”为主,鲜有推荐学生喜爱的读物。

3.阅读时间管理不到位

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是一种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既然要崇尚学生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悟,就要给学生安排自主阅读的时间。按照规定,小学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应该控制在6小时以内,初中生控制在7小时以内,高中生控制在8小时以内。番禺区还提出了当天没有体育课的要进行课后锻炼一小时。按此安排,学校实在无法腾出时间安排学生进行阅读。

课堂阅读是自主阅读的最佳时段。40分钟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一个安静和谐的阅读环境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但据笔者调查、访谈获悉,阅读课的开展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调查显示,69.4%的小学生反映学校每周有开设阅读课,40.3%的学校仅开设1节,15.4%的学校开设2节,13.7%的学校开设2节以上。学校对于阅读课的监控也大多缺失,很少学校领导会拿着课表去巡视,只要看见有教师在上课就坦然了。这是阅读课程管理缺失的主要表现之一。

4.活动平台搭建不到位

活动是阅读的最佳载体。阅读属于活动课程范畴,学校要在硬件设施配置完善的前提下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例如征文比赛、诗歌创作大赛、读书心得交流会、校刊学报发行会、亲子共读报告会、读书成果沙龙、模拟书市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参赛、交流、展示中体验读书带来的乐趣和感受,也可以在校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因此,活动平台的搭建显得势在必行。

据笔者调查,只有35%的学校能够定期开展各项阅读活动,活动具有明确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农村小学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心理需求很大,因为他们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地域,校外活动受到一定限制,转而把注意力投放到校园,他们参与活动的意愿非常强烈。但是,调查发现,番禺区农村学校的阅读活动开展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烈。

笔者调查了解得知,很多学校开展阅读活动都存在这些问题:一是活动开展缺乏计划性,往往随意开展,没有完整的统筹安排,更没有写入到学期或学年工作计划;二是阅读活动缺乏主题,往往是为搞活动而搞活动,活动主题不鲜明导致活动内容杂乱;三是活动组织安排低档,大多由科组甚至几位老师承担,学校只是投入有限的财力物力,没有指导,也没有充分关注,活动成为小团体行为或者个人行为;四是阅读活动效果缺乏评价,只是注重活动的过程性成果,对结果缺乏评价、分析、反馈和激励。这些都是阅读活动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 农村小学学生阅读习惯问题的“四缺”成因

面对农村小学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对学生而言的开展课后阅读的巨大价值,学校很有必要重新审视学生阅读的重要作用以及本校开展的状况。课后阅读就是要崇尚人性,崇尚自由,臻于至善,促进人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农村学校德育管理中的阅读习惯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学校管理者完全有必要认识到德育管理中阅读习惯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造成阅读习惯培养隐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观念缺失是阅读习惯培养滞后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管理观念缺失源于应试教育的阴霾。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肩负着为考试“打稳地基”的局面,依然处于“争分夺秒”的境地,农村小学由于城区小学的挤压背负的压力更大。办学绩效评估、奖教奖学考评制度、阶段性学业考评等压得老师们直不起腰身。为了应付考试,学校不得不放弃很多有益于学生发展的内容,转而狠抓教学成绩,把学生在校的非常有限的时间统一起来。endprint

管理观念缺失的另一个表现是对课程定位的偏差。一直以来,学校管理者以及部分教师认为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属于语文学科的范畴,与其他学科毫无关系。甚至有些科任老师把学生审题不清、答题语句不同、书写马虎等归因为语文老师的能力低下或者不作为。其实,阅读是综合课程,任何一位教师都有义务去实施、指导、监督和评价。而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多的应该是德育管理的范畴,阅读属于教学管理,习惯培养属于德育管理。

观念的陈旧还表现学校管理者对书香校园建设认识不到位。书香校园建设不只是一个学校建设问题,是一个构建全民阅读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应该是国家层面的伟大举措。

2.管理指导缺失是阅读习惯培养失范的主要原因

德育管理是学校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体现。学校要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和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学校发展规划,办学理念才能落实到日常办学行为上,引领师生积极向上;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校管理文化。

阅读习惯培养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之一,但不被重视。虽然阅读活动本身具有间断不连续性、方式不规则性、不完全可控性等特点,但是管理的基本要义依然不会脱离学校常规管理。然而据笔者专访了解,部分农村小学并没有把阅读管理纳入学校管理常规,在德育计划、德育总结等文献中都没有独立呈现,缺乏周全的整体规划。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很多农村学校并没有把学生阅读管理纳入学校德育管理体系中,对阅读习惯培养的管理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没有明确学校的阅读目标和定位,也没有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阅读方案和计划,更没有阅读的监督检查评价体系。

3.管理方式缺失是阅读习惯培养低效的直接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农村小学阅读的开展相对常态化,但依然有不少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根据市、区教育局的要求,不少学校把创建书香校园作为学校长远的规划和目标,但是缺乏具体实施的步骤和阶段性的定位,缺乏逐层深入、逐步深化的方案和计划,因此每学年的学生阅读开展,目标指向性并不强。目标的不明确必然导致管理的疏漏。

第一是课外阅读硬件投入不足。硬件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标语横幅数量少,更新慢;二是读书橱窗内容陈旧;三是图书馆开放时间短,使用率低。

第二是阅读时间缺乏保障。调查得知,学生在校阅读时间没有保障,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与阅读速度,折算出学生必须每天至少有30分钟的阅读时间才能完成阅读任务。但是很多学校的阅读课如同虚设,既没有提供足够的阅读素材,也没有制定阅读目标和指导阅读方法。

第三是阅读教师缺乏培训。教师是阅读习惯培养的直接参与者和引领者,学校阅读活动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训。但是很多学校都忽略了这一要素,对教师的阅读没有作出合理引导,也没有组织与课外阅读相关的培训项目,教师在自身阅读中往往不得法,连略读、精读等的基本要求都没有掌握,更无法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4.管理评价缺失是阅读习惯培养缺位的终极原因

读评价是阅读习惯培养的终端管理要素,直接影响到管理过程的阶段性总结成果的生成。阅读教学是学校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对学生阅读的评价也是学业评价之一,其评价结果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小学阅读评价主体严重缺位,大多只是采取“教师评学生”这一单线评价形式,多数教师采用分数或等级方式,部分教师使用简单的评语,难以全面客观地对学生作出中肯的评价。

从上述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看出,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呈现阅读功利性、娱乐化,阅读时间短、数量少,阅读习惯差、效果低的特点,这说明小学生阅读水平较低,阅读习惯畸形,情况不容乐观。

阅读习惯培养因长期不被重视而存在着教育管理疏漏,课程改革标准以及现实教育实践都表明小学生阅读这一范畴不可轻视,它是关系到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大事,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学校应该根据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改进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覃金玉.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外阅读问题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2] 秦光烱.新课程下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课外阅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10).

[3] 崔素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 彭晓兰.建构课外阅读平台,提高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2).

[5] 王合山,周光兵.新时期农村学校课外阅读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管理农村小学
中职德育工作的四个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