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关系下随班高功能自闭症幼儿自愈个案观察分析

2014-03-02周卓钊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案主自闭症同伴

周卓钊,谭 涵

(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2.长沙市岳麓区幼教集团八幼,湖南 长沙 410000)

同伴关系下随班高功能自闭症幼儿自愈个案观察分析

周卓钊1,谭 涵2

(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2.长沙市岳麓区幼教集团八幼,湖南 长沙 410000)

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一例随班高功能自闭症幼儿进行长达一年半的跟踪研究,对其同伴关系发展不同阶段及暂时自愈过程进行观察和测量。文章最后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对该类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期能为后续相关研究打开思路和提供佐证。

同伴关系;同伴接纳;随班;高功能自闭症;幼儿个案研究

儿童自闭症也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1]。高功能自闭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HFA)是自闭症谱系中较轻微的,但该类患儿基本与同龄普通儿童没有区别,具有较好的认知水平和言语功能,能够适应学校的正常学习和生活[2]。据调查,他们约占儿童数量的30%[3]。由于该类儿童的智力大多超常(高于指标分数70或75),又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障碍,于是有人称之“孤独天才”。

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较之于典型自闭症(Autistic disorder,AD),能够更快回归主流社会。早期有效的干预和系统规范训练,基本能够使其在正常的环境里生活、学习甚至有突出表现[4]。但对人际交往障碍难以奏效;该类儿童症状表现与阿斯伯格综合症极为相似,主要区别就在于后者更擅长于言语交流技术,但是内容空洞无物。

国内外对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研究视角有很大差异。国外更关注于对该类儿童的社会外在表现。这体现在研究工具上,国外更重社交材料,而国内多针对个体的情境测验;研究方法上,国外更重社交性干预方法对该类患儿的改善作用,而国内更重儿童心理理论水平的发展;研究主题上,国外更重患儿的学业成绩、社会功能,而国内更重患儿的心理理论和语言功能[2]。在大量实证成果基础上,学界也摸索出了许多的干预和治疗方法,如RDI干预疗法、社会性教育、自主交往训练法等。不过,有学者认为[5],要对非门诊外的干预措施进行研究还存在巨大的风险性,导致部分干预方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效果不明显。因此,有研究者[6-8]认为应该在正常的人际环境中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幼儿园班集体中同伴关系就是其赖以生活的人际环境。同伴接纳是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ships)的群体向度,指的是年龄相同或者相近的幼儿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者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9]。囿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实验法和问卷法不便于实施,而参与式观察法等质化研究恰能符合当前实际,且最大程度吻合幼儿自身特点。据此,课题组对作者之一所在幼儿园一名已经确诊的随班幼儿萌萌(化名)进行为期1年5个月的跟踪观察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案主选择

萌萌(化名),2010年1月生,就读于某小班,班上共有46名幼儿,于2012年9月入学。入学后2个月经正规医院诊断,患有高功能自闭症,符合CCMD-3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10],并无其他已知病因。父母均为专科毕业,供职于长沙市某私企,工作繁忙。萌萌多与奶奶生活,平日由奶奶负责其接送。入学3个月后,症状表现比较明显。

1.2 研究方法

1.2.1 同伴关系测量

参照同伴提名的原理,让案主所在班级的其他幼儿对萌萌喜欢与否进行回答,比如研究者发问:“你喜欢萌萌么?”答案若为否,就追问其不喜欢的原因。对收集上来的评定分别进行正负向结果的统计,“喜欢”记1分,“不喜欢”记-1分,“不知道”记0分。若总得分〉21分,或者百分比〉50%,可认定为“受欢迎”型;总得分介于0与21之间,或者百分比介于0和50%之间,可认定为“一般型”;总得分介于10与-10之间,或百分比介于25%以内,可认定为“受忽视型”;总得分〈-10,或百分比小于0,可认定为“受拒绝型”。

1.2.2 个案研究法

本研究采用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和跟踪研究相结合方式。

1.2.3 研究工具

本研究依据ABC行为量表、CARS量表以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1.3 研究过程

课题组先与作者之一所在园进行沟通并征其同意,同时不打扰教学秩序。在此之前,先制定合理的观察记录表以及访谈稿,事先告知被访者让其做好准备,访谈力求环境安静。还要注重与案主所在班级幼儿及案主本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其信任,让他们适应被观察的情境。

调研活动持续近一年半,研究人员每周均抽出三到四天时间进行实地调研;每月末均对案主的同伴关系情况进行测量,并及时做好访谈资料收集。

依据收集的数据,案主同伴关系可分为研究介入、同伴关系发展初期、同伴关系发展中期、研究末期四个阶段。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个阶段起始点为一名新生转入,第三个阶段则为多名新生转入,研究末期以案主同伴关系测量结果过半为起点。

1.4 数据统计

采用EXCEL2007、SPSS19.0软件进行结果录入统计与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同伴接纳水平数据

图1 不同阶段同伴提名情况数据(%)

从图1可以看到,萌萌的同伴接纳水平稳步提高,从第一阶段的“受拒绝”型开始,同伴关系分别属于“受拒绝”“受忽视”“一般型”“受欢迎”四种类型。案主的同伴接纳水平变化较大且呈现前后对称。

2.2 案主不同阶段的表现及变化

同伴关系发展的初期,即新同学涵涵(化名)转来,并与萌萌成为同桌开始。涵涵活泼外向,很快就和萌萌“打成一片”。观察发现,涵涵不时在同伴和教师面前模仿萌萌“独特”的说话的方式,萌萌也不“示弱”,竟然主动要给涵涵取外号为“蘑菇”。李老师随后对“取绰号”行为进行了批评并调开她们,迫于萌萌拒绝入园的情况又重新调回来。之后,萌萌能主动融入到集体中去,如听从教师安排等。怪异行为如兜圈子渐趋消失,也更加听话和守规矩。再往后,她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朋友圈,尤其是新学年有幼儿转来后。这也促进了萌萌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变化细节参见下表1:

表1 各阶段症状表现及变化

2.3 前后评估结果

2.3.1 量表评估

本研究使用两份量表进行症状评估,分别对研究初期和研究末期两个阶段进行测量,结果如下:

表2 量表评分结果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人际交往方面符合三条标准特征;言语交流方面符合一条标准特征;异常行为方面符合一条标准特征。

从测查结果来看,萌萌基本趋于正常。随着同伴接纳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改变力度非常大。

2.3.2 访谈评估

这里主要是选取萌萌所在班级教师以及案主的父母亲的访谈。

班主任李老师:萌萌变化非常大,与同伴主动说话次数明显增多,也能保持对他人的兴趣和关注;担任午餐时间分发餐具的小助手;已经建立起了包括外班同伴在内的交际圈;在一次全年级的郊游中,她主动要求给大家表演唱歌,给了教师惊喜;刻板行为如兜圈圈基本消失,机械性动作渐趋缓解;现在不仅主动来园,还能够主动和教师礼貌问候。

家长:萌萌现在表达起来面部表情较之前更为丰富;能够礼貌待人,借用完别人东西能主动说出谢谢;在家长的指导和提示下,注意分配和注意转换能力得到提高;不再逃避与熟悉的人对视,但还是会对陌生人表现出逃避倾向;能够听从父母的指令,夜间不再上网聊天;能够积极上幼儿园。

3 讨论

3.1 随班高功能自闭症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胜于干预

一般认为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主要有医学治疗、心理治疗、同伴作用策略 (peer-med-iated strategies)三种主要的干预方法[11]。本研究来看,案主萌萌具有社交的欲望和动机,但是社交功能缺陷。尽管其症状改变的影响因素诸多,但是随着她同伴关系的不断改善以及同伴接纳水平的不断提升,其症状暂时性的愈合。同伴群体对案主的行为影响和压力非常大。当案主在群体中感受到了自身的地位及他人的喜爱,逐渐增强了交往的信心并激发了扩大交际面的欲望,因此自主使行为符合于同伴群体。同伴关系建立前,案主趋于自我封闭。但是,不能就此认为改善同伴关系就能治愈高功能自闭症幼儿,显然,本文选取对象既是个案,也可能是特殊例子。但至少能说明同伴接纳对促进该类幼儿具有显著效果。

3.2 留意自闭症幼儿的怪异行为背后的信息

心理学认为行为是由心而生,而幼儿心理发展还未成熟,并经历人生第一次叛逆期(3岁左右)(皮亚杰,1986)。因此,幼儿的怪异行为也许是一种对成长的“抗争”,是对发展阻碍其需求的外界环境的一种诉求。尽管当前研究更多的是将怪异行为作为该类儿童的症状表现,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干预,但作为教育者,更应该给予其人文关怀,不仅能够以孩子的视角感观事物,还要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寻找“本真”的意义,力求营造出适合幼儿的自然和“本真”的环境。

3.3 关于自闭症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3.3.1 幼儿园方面

要广泛关注特殊幼儿的发展状况,汲取最新经验及相关知识,提高对该类幼儿的干预和培养能力;要注重鼓励自闭症幼儿的社交自信心,学会社交技能,并能为之创设合理的社交机会。除此以外,注重改变传统的“成人的模式”,即“权威-服从”的教师与幼儿交往思路[12],转向以幼儿本身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游戏中去[12],建立在自然的环境当中去,启发其自我探索和自我构建完善。

3.3.2 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成长第一任启蒙老师,教养方式是孩子人格及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素)。正确的观念应是注重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首先关注其社交意识的培养。反之,过度溺爱造成的幼儿“依恋性”依赖,会阻碍其社交能力的发展进程。

[1]刘新民.变态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5.

[2]田金来.随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改善的个案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3]Oke N J,Schreibman L.Training social initiations to a high-functioning autistic child:Assessment of collateral behavior change and generalization in a case study [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1990,20(4):479-497.

[4]Zager 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dentification, Education,and Treatment[M].London:Lawrence Erl baum Associates,2005:3-24.

[5]曹漱芹,方俊明,顾未青,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语言交往训练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7):60-65.

[6]高志娟.自闭症儿童同伴关系分析及交往能力培养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3,(21).

[7]王姣艳.论自闭症个体人际交往支持网络的构建[J]. 2008,(11).

[8]熊絮茸,毕永红.“人际关系发展介入”干预自闭症儿童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7).

[9]Bowler DM.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Psychologi cal Theory and Research[M].New York:John Wiley& Sons,Ltd,2007:5.

[10]A·卡尔.儿童和青少年临床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张娟,江瑞芬,刘文龙.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综合训练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6):736-737.

[12]周卓钊,谭涵.试论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基于心理学中道德研究进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刊),2014,(3).

责任编辑:张隆辉

G61

A

1672-2094(2014)03-0123-04

2014-04-02

周卓钊(1987-),男,海南海口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论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谭 涵(1989-),女,湖南茶陵人,长沙市岳麓区第八幼儿园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案主自闭症同伴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浅析实施案主自决的困境及其对策
寻找失散的同伴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