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与鼻副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

2014-02-05初京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前庭鼻腔肿块

初京捷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CT科,吉林 吉林 132002

鼻与鼻副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

初京捷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CT科,吉林 吉林 132002

目的研究鼻与鼻副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诊治的180例鼻与鼻副窦恶性肿瘤患者,对其实施CT影像检查。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136例为鼻腔鼻副窦癌,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肿块,直接向腔外及腔内侵犯,同时形成软组织肿块;130例骨质具有骨质明显破坏,并可见到骨壁缺失、碎裂,鼻面部软组织肿胀不多见。20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多来源于鼻前庭,主要表现形式为混合型,大部分密度均匀,主要向腔内结构累及,主要见于鼻面部肿胀;一些患者可见轻微或者并不明显的骨质破坏,其中6例能够见到骨质吸收。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及2例纤维肉瘤,这几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相似。2例骨肉瘤病灶能够见到骨样组织影。12例转移恶性肿瘤在CT影像上的主要表现为窦壁骨质破坏以及窦腔内软组织肿块。结论鼻和鼻副窦恶性肿瘤窦壁骨质破坏以及窦腔内软组织肿块能够通过CT能够很好地显示出来,同时能够将恶性肿瘤的侵犯范围清晰显示出来,能够与骨改建与侵蚀性骨质破坏区别开来,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肿瘤突破窦壁引起窦外软组织结构出现变化,这也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鼻;鼻副窦;恶性肿瘤;CT诊断

鼻及鼻副窦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为鼻副窦癌以及转移瘤,所见肿块的轮廓主要为不规则型,通过检查可见窦壁骨质出现破坏,并向鼻腔、眼眶以及鼻咽部位伸展,这个区域还具有软组织肿块,导致周围脂肪层消失[1]。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80例鼻与鼻副窦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通过病理证实为鼻腔鼻副窦恶性肿瘤,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80例鼻与鼻副窦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56例为男性,24例女性;年龄在20~83岁之间,平均年龄(40.2±6.4)岁;从患者出现症状到医院就诊的时间平均为6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发病部位密切相关。位于上颌窦的病变主要表现为鼻出血、鼻塞症状,位于筛窦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突。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出血、鼻阻、头昏、鼻涕、头痛、头昏、眼胀、鼻面部肿胀疼痛、牙痛、流泪、视力下降以及耳鸣等症状;进行体检时鼻道、鼻腔新生物,鼻粘膜糜烂肿胀等等。

1.2 扫描方法

运用双排螺旋CT,层厚为1.5 mm,层距为3 mm,对所得图像进行重建。常规进行冠状位及轴位扫描,上颌窦及鼻腔进行横扫,对额筛窦进行扫描时位置应偏高。横断面可对鼻副窦的内外侧壁及前后壁进行观察,能够清晰观察到病变向左右和前后方向的蔓延情况。冠状面扫描患者取头部过伸位,X耳线与扫描层面垂直,从外耳孔向前扫描,可依次将蝶窦、筛窦、上颌窦及额窦显示出来,冠状面主要将肿瘤向外延伸的情况显示出来,鼻副窦病变主要为乏血管性,多不需要实施增强扫描。

2 结果

通过对本文所选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136例为鼻腔鼻副窦癌,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肿块,直接向腔外及腔内侵犯,同时形成软组织肿块;130例骨质具有骨质明显破坏,并可见到骨壁缺失、碎裂,鼻面部软组织肿胀不多见。20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多来源于鼻前庭,主要表现形式为混合型,大部分密度均匀,主要向腔内结构累及,主要见于鼻面部肿胀;一些患者可见轻微或者并不明显的骨质破坏,其中6例能够见到骨质吸收。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及2例纤维肉瘤,这几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相似。2例骨肉瘤病灶能够见到骨样组织影。12例转移恶性肿瘤在CT影像上的主要表现为窦壁骨质破坏以及窦腔内软组织肿块。

3 讨论

临床上相对多见鼻腔和鼻副窦的恶性肿瘤,根据统计,全身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约占1%~2%,占耳鼻喉科全部恶性肿瘤的25%~50%,其中病变位于上颌窦的几率为60%~80%[2-3]。本文所选患者中,有74.4%位于这一部位,与报道结果基本一致。鼻副窦的解剖位置相对隐蔽,早期可无症状或者症状较少,而且经常表现为慢性炎症,容易被患者忽视,当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多为发展到中晚期[4]。在对鼻与鼻副窦恶性肿瘤进行诊断时放射学的作用,相比较而言,CT具有断层和平片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运用,不仅可以将多种软组织成分辨别出来,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将窦壁骨结构和窦腔病变显示出来,有助于早期诊断恶性肿瘤,同时能够将肿瘤侵犯的范围很好的显示出来[5]。在CT影像学上每种类型的鼻腔鼻副窦癌临床表现基本一致,大多数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相关文献报道指出,鼻腔鼻副窦癌主要呈浸润性生长,但窦腔未见显著扩张,对邻近骨质起到广泛侵蚀破坏,窦腔内外均可见软组织肿块出现,原有脂肪层消失,受到侵蚀的骨质主要表现为骨壁皮质白线的碎裂和缺失。

在运用CT诊断鼻和鼻副窦恶性肿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筛窦具有单独的解剖结构,小房骨壁相对薄弱,而窦壁则相对坚硬;肿瘤容易破坏和压迫筛窦的小房壁,但是未明显破坏周边窦壁,多表现为窦腔膨大,窦壁推移等现象。假如没有对软组织侵犯情况以及上下层面骨质破坏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容易诊断为良性病变。当软组织阴影出现在筛窦内,可以为肿瘤,也可能是阻塞性炎症引起的病变,运用CT平扫很难对其进行鉴别,需要进行增强扫描。(2)本文所选患者中,20例鼻腔与鼻副窦NHL,其中16例起源于鼻前庭,占80%,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然而同一组的癌性病变中,肿瘤并非起源于鼻前庭的患者只见到2例病变累及到鼻前庭,其它患者病变在鼻腔及鼻副窦,几乎很少对鼻前庭造成累及,这有助于对鼻腔、鼻副窦NHL与其他部位的癌性肿瘤进行鉴别。鼻腔鼻副窦T细胞NHL主要以混合型病变存在,检查密度多较均匀,未见明显钙化,具有广泛的软组织增生浸润现象,主要见于中心跳跃式生长或者蔓延潜入,病变多累积到健侧,常常导致鼻面部软组织肿胀以及皮下脂肪层消失,但是很少见到对鼻腔鼻副窦外的其他结构造成累及。(3)本文所选的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患者,是几乎在临床上很少见到的嗅觉上皮神经源性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嗅觉消失及鼻腔肿块,CT主要表现为鼻中隔顶部软组织存在肿块,并同时存在双侧、鼻中隔以及双侧筛窦的骨质存在破坏,肿瘤可进犯后方的蝶窦,经过上方的筛板进入到颅内的水平,肿瘤组织存在丰富的血流信号,将造影剂注射到内能够发现明显的强化。在实施CT平扫时能够见到很多密度比正常肿瘤低的实质性组织。CT检查易混淆这种肿瘤以及筛窦癌,同时两种病变都可以进犯眼眶,但是前者病变损伤程度较轻,后者则有明显的侵犯,两者可以进行区别。

综上所述,鼻腔及鼻副窦的恶性肿瘤组织学类型纷繁复杂,CT无法准确将其组织学类型判断出来,但是鼻和鼻副窦恶性肿瘤窦壁骨质破坏以及窦腔内软组织肿块能够通过CT能够很好地显示出来,同时能够将恶性肿瘤的侵犯范围清晰显示出来,能够与骨改建与侵蚀性骨质破坏区别开来,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肿瘤突破窦壁引起窦外软组织结构出现变化,这也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1]曾伟金,林生贵,彭翠兰,等.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0,24(1):845-846.

[2]于德琦,韩志萍. 鼻腔肿瘤的CT诊断5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9(4):647-648.

[3]齐丽萍,单军,唐磊,等. 鼻及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4(5): 104-105.

[4]林岗. 鼻腔及副鼻窦良恶性肿瘤的CT鉴别诊断价值[J].河北医学,2009,36(5): 885-886.

[5]周涛. 鼻腔鼻旁窦恶性肿瘤27例CT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2(2):49.

R739.6

B

1674-9308(2014)05-010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5.065

猜你喜欢

前庭鼻腔肿块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鼻腔需要冲洗吗?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蒙药冲玍五味丸治疗前庭大腺脓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