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类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的成因分类及干预帮扶
——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4-02-05申俊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预见性成因困难

申俊霞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医学类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的成因分类及干预帮扶
——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申俊霞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医学类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呈动态变化,若能对此群体的成因有预见性的进行干预,将能使这一群体的数量有效降低,使得我们的就业帮扶工作更有成效。

医学类;就业困难大学生;成因;帮扶

就业乃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动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教育部也明确指出:做好特殊群体就业援助,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在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高”作为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1 就业困难大学生的核心概念界定

社会上目前界定就业困难大学生,都是以是否就业作为衡量准则,并且将这一群体作为一个单独的孤立的群体来看,没有结合帮扶主体对这一群体成因的有预见性地干预,没有体现这一群体的动态变化,所以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显得极为被动,帮扶主体被牵着鼻子走,成效不显著。

所以我们课题组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就业困难大学生:首先,就业困难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动态变化性,就是应从变化、发展的视角科学审视就业困难大学生概念;其次,就业困难大学生概念的相对性,在教育指导没有前瞻性时,这一群体呈膨胀态势,有预见性地干预可防范有效控制这一群体的形成,即有就业困难的个体在相应针对性帮扶中又可实现实际就业、就业心理的良性态势。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课题组认为就业困难大学生应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将在或已在职业能力、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就业心理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而就业意愿强烈,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家庭给予及时必要的干预、指导和援助的大学生。

2 就业困难大学生的成因分析及干预帮扶

就业困难大学生的成因,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外部成因,一类为自身内部成因。针对形成就业困难大学生的不同成因,有预见性地对成因进行干预将有效降低这一群体的数量,使得帮扶对象数量减少,帮扶针对性更强、帮扶成效更加明显。

2.1 外部成因及干预帮扶

2.1.1 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的滞后性及干预帮扶。专业结构设置没有前瞻性、调整滞后,不符合市场需求。高校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快速、及时地调整专业和培养方式,盲目设置专业和课程,专业相对社会发展滞后现象严重,一边是招不到人才的企业,一边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干预措施是高校必须提高认识,时时调研、紧跟社会发展实际,有预见性地制定专业设置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确保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发展趋势为指挥棒,产需对接,学生有出路,学校能生存。

2.1.2 高校就业指导的不完善性及干预帮扶。高校的就业工作应着力指导大学生探索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明确相关行业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要求,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并能参照发展路径循序渐进的提升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现今的高校就业工作没有将新生、低年级的职业规划引导作为重点来抓,一旦就业困难群体形成再来进行帮扶,犹如亡羊补牢显得很是被动。

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明确一个中心两个预查三个深入,以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中心,以新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就业心理筛查、以及新生的就业档案建立为两个预查,对学生的就业情况实时跟踪,深入掌握学生出现的就业困惑、深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提升、开展职业良性发展的深入指导。将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帮扶工作做地有预见性、有干预措施、有针对性,不等矛盾形成将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

2.1.3 人事制度的流动限制性及干预帮扶。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许多民营医院和中小型医疗机构急需有专科学历的医学毕业生,但这些民营医院和中小型医疗机构没有申请用人指标的权限,不能解决学生的户口、派遣、档案、职称评定等相关人事问题,而导致学生因担心未来的落户、职称发展、稳定生活等问题而只能放弃到这些单位就业。

政府部门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继续深化体制改革,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1]。

2.2 大学生自身内部成因及干预帮扶

2.2.1 大学生职业意识淡薄及干预帮扶,通过对在校生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存在职业意识淡薄的普遍现象。比如对临床医生的核心职业素质能力需求,学生的认识肤浅、不到位;缺乏对职业的深刻认知和理解,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导致毕业即失业、就业再失业等就业困难。

针对学生职业意识淡薄,我校有针对性的开展了“1+2m”人才培养模式,“1+2m”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第一年在校学习,第二年进入医院完成专业课的学习,第三年进行临床生产实习[2]。有效加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更深刻地理解未来职业要求,以及更好地开展个人学业、职业规划。

2.2.2 大学生个人就业理念偏颇及干预帮扶。大学毕业生受社会和家庭旧观念的影响,求职目标依然定位在国有事业单位、公立医院、公立医疗服务机构等,铁饭碗的观念根深蒂固,制约了求职的广泛性和适应性,使得选择范围局限在竞争强烈、竞争压力大的职位上,而对于需求广泛的私营医院、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却视而不见。

据调查,由于此类问题而形成的就业困难不在少数,对这一群体的干预帮扶要从学生刚刚踏入大学校门就开始,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明确自我定位在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能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个人职业快速发展和提升。

2.2.3 综合素质与职业素质欠缺及干预帮扶。对于医学毕业生来说,不但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知识素质,更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较高的职业素质,医疗服务行业更高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都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密不可分。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职业素质都有待系统性的培养和提升。

针对医学生未来工作的特殊性,应加强系统的人文职业素质教育,如:尊重生命、关爱病患系列专题、进驻医院服务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下乡支医关爱弱势群体、爱心服务养老院社团活动等,此类教育全程渗透实施到专业教育中。对于即将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学生,只有明确未来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适应未来职业发展。

做好医学类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的成因分析,并有预见性的对各成因采取干预及帮扶,是从源头着手,引导学生职业良好发展,避免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形成规模,这种预防为先、干预为主的针对性帮扶,将使问题化解在初期,使得帮扶力度更为强大,帮扶效果更为显著。

[1]刘效东.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2(105): 145.

[2]高凤兰,宋国华,王福青. 临床医学专业工学结合 “1+2”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9(3):112.

G642

B

1674-9308(2014)05-0010-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5.005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4H02)

猜你喜欢

预见性成因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幼儿自信心的缺失成因及培养策略
选择困难症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