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摩治疗小儿疳积

2014-01-26任秀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桡侧横纹指腹

任秀华

(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任秀华按摩诊所,河北 承德 067200)

按摩治疗小儿疳积

任秀华

(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任秀华按摩诊所,河北 承德 067200)

疳积为儿科四大症之一,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小孩,主要由于饮食失调,喂养不足或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不能化生输布水谷之精微,以致气液耗伤,肌肤失养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气血不荣,毛发憔悴,精神萎顿,腹部胀大,或青筋显露,或凹下如舟,食性怪癖等为特征,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和并发其他疾患,故应及早诊治。

按摩;小儿疳积

按摩治疗疳积的原则是消积导滞、健脾和胃,但须视病情阶段而治。如病初期,实证尚显著者,应着重消积,然后理脾;虚实并见者,可攻补兼施;倘虚象毕现者,应着重补脾益气。临床处理,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辩证施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5例患者,其中年龄最小者8个月,最大者3岁半;病程最短15 d,最长30 d。

1.2 诊断要点

①消瘦,皮下脂肪变薄,甚皮包骨,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为腹,胸背,腰臀,四肢,最后是面部,但有时水肿会掩盖消瘦,按压下肢皮肤,可有凹陷性水肿。②肌肉不同程度松弛,重者萎缩,毛发干枯发黄。③轻度患儿精神状态开始并无变化,逐渐出现烦躁,哭闹,重度患儿呆滞。④身高,体质量低于正常儿童,可出现贫血,维生素缺乏,及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1.3 按摩疗法

①积滞伤脾(积滞):a.取坐位,用拇指桡侧端补脾经100次,清大肠100次,推四横纹100次;再用中指指腹端揉板门100次;最后用拇指指腹端运内八卦50次。b.取仰卧位,用掌摩法顺时针摩腹2 min;再用中指指腹端揉天枢、中脘穴各1 min;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穴2 min。③取俯卧位,用双手拇指、示(食)指捏脊5遍。②气血两亏(疳证):a.取坐位,用手拇指桡侧端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用拇指指腹端运内八卦50次,用拇指甲掐揉四横纹各5次,用中指指腹端揉外劳宫50次。b.取仰卧位,用双手拇指指腹分推腹阴阳100次;再用中指指腹端揉中脘穴2 min;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血海穴各2 min。c.取俯卧位,用双手拇、示(食)指自下而上捏脊5遍;再用禅推法推脾俞、肾俞穴各1 min。

1.4 推拿按摩治疗

①积滞伤脾: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合腹阴阳,揉天枢,按揉足三里。②气血两亏: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

1.5 小儿推拿治疗的穴位及手法

①脾径:位置:a.拇指螺纹面;b.拇指桡侧缘。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操作:旋推拇指螺面或屈其拇指,沿拇指桡侧缘直推约300次,或直推拇指螺面约300次。②胃径:位置:拇指掌面第二节或大鱼肌外侧缘。主治:腹泻、呕吐。操作:直推300次。③肺径:位置:无名指螺纹面。主治:胸闷、咳喘。操作:旋推或向指尖方向直推约200次,或由指尖向上直推100次。④小肠:位置:小指尺侧缘。主治:遗尿、尿赤。操作: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⑤内八卦:位置:掌心劳宫穴四周。主治:咳喘、呕吐、腹泻。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用运法50次,掐3~5次。⑥三关:位置:前臂桡侧缘(太渊穴到曲池穴)。主治:发热、恶寒、无汗。操作:直推300次。⑦六府: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主治:发热、汗多、便秘。操作:直推300次。⑧二人上马:位置: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主治:牙痛、惊、腹痛、脱肛。操作:掐3~5次,揉30次。⑨虎口: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主治:感冒、牙痛。操作:拿3~5次。⑩腹:位置:腹部。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操作:指摩、掌摩约5~10 min;沿季肋向外分推。⑾肺俞: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主治:发热、咳喘。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⑿龟尾:位置: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主治:腹泻、脱肛、便秘。操作:揉、旋推300次,掐3~5次[1]。

1.6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积

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注意:脊柱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 h后再进行。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由下而上,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每次3~5 min。适应证: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厌食、腹泻、便秘、咳喘、呕吐、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功效: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具体方法:①运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端桡侧边缘至虎口。用一根食指在此处做直线推动按摩,每次推200次,每天1次,还可治疗腹泻。②推脾土:脾土穴位于拇指螺纹面。用一根食指在此处推动按摩,每天1次,每次推200次,治疗呕吐、腹胀。③揉板门:板门穴位于大鱼际隆起处,用一根食指揉此处,每天1次,每次揉50-100次,治疗腹胀、食欲不振。④推天河水:天河水穴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用一根食指推动按摩此处,每天1次,每次100~200次,治疗身热烦躁、便秘。⑤捏脊4遍: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皮肤,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到大椎两旁,即为捏脊一遍。如此反复4次,治疗厌食、腹胀、腹泻。

1.7 小儿足底按摩治疗

小儿足底按摩术主要是在小儿足部的以射区及特定部位进行按摩,与民间流行的“观趾法”、“足心道”密切相关。

小儿足部按摩常用手法有推、按、点、压、揉、擦、摩、刮等。临床上常取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四区为基本反射区,再根据临床辩证,采取相应治法。若是前期脾胃积滞型,则采用脾、胃、肺、大小肠、甲状腺、大脑、腹痛腔神经丛等穴位,手法以推按为主;若是气血两亏型,则采用脾、胃、肺、甲状腺、胸腺、下下身淋巴及全身淋巴等穴位。每次治疗20 min左右。

足部按摩可调节脏腑神经,改善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疏通经络,将新陈代谢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及时排泄出去,改善小儿排泄功能。通过足部按摩,可使足部血液循环更加顺畅,相应脏器功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1.8 其他治疗方法

①康复理疗治疗:a.微波疗法:用圆形辐射器置于上腹部,距离10~12 cm,剂量Ⅱ级,时间10~15 min,每日治疗1次,8~12次为1个疗程。b.直流电疗法:一电极置于胃区,另一电极置于背部相应节段,电量10~20 mA,时间15~20 min,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5~20次为1个疗程。c.石蜡疗法:取蜡饼(40~500C),敷于胃区和下背部,时间20~30 min,每日治疗1次,15~20次为1个疗程。②针灸治疗:取中脘,足三里,四缝为主穴;配穴: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感染虫疾加天枢,百虫窝。③其他疗法:a.耳穴疗法:取脾,胃,小肠,腹,下脚端,神门等穴,用王不留行籽外贴压耳。b.药物疗法:可服用疳积散,八珍汤,资生健脾丸等配合治疗。可服用各种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各类维生素来配合治疗。可应用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龙等肌注或高营养液静脉滴注。

2 治疗结果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8例,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13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4例。总有效率94.6%。

3 体 会

本症主要病因是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伤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纳运化失节,升降不调,乃成积滞。积滞日久,脾胃更伤,转化为疳。由于脾胃虚弱,乳食难于腐熟,而使乳食停积,无以生化气血精微,致使营养失调,患儿赢瘦;气液虚衰,所以积滞可损伤脾胃;而脾胃虚弱又产生积滞,二者互为因果。

小儿抵抗力差,容易发病,传变较快和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临诊时需仔细观察,辩证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必要时结合中西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R259

B

1671-8194(2014)22-0310-02

猜你喜欢

桡侧横纹指腹
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掌小横纹穴按摩辅助消风止咳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IL-17A、CCL11表达水平的影响
桡侧腕短伸肌副腱变异1例报告
易感风寒 搓迎香点太渊
成人桡侧腕伸肌神经入肌点定位
小儿推拿“四横纹穴”定位考究
横纹树蛙墨脱雨林湖畔的精灵
桡侧多指畸形的影像学分型
点穴祛疾:腹寒
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