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监测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2014-01-26丁孙健玮冯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丁 丁孙健玮冯 蕾*

(1 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云南 个旧 661000;2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云南 昆明 650101)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监测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丁 丁1孙健玮1冯 蕾2*

(1 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云南 个旧 661000;2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云南 昆明 650101)

目前糖尿病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脑血管事件日益增多,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颈动脉被认为可以作为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提高对颈动脉血管形态及功能的评价,因此临床上以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监测中的首选检查方法。本文对颈动脉病变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监测中的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颈动脉;血管超声;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目前应用于颈动脉检查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超声、CT、磁共振、DSA,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劣势,而颈动脉超声检查已经作为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检查监测方法中的首选检查方法。本文主要对颈动脉病变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监测中的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以促进超声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发挥,从而为提高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预防与控制效果提供形态学依据。

1 颈动脉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监测中的意义

目前,糖尿病在全球蔓延,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难题。由于糖尿病预防失控,目前约半数以上患者是因并发症严重时才被发现,其并发症的自然转归也随之加剧[1],包括发生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增加,而确定心血管危险因素要通过发现与可能发生的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关系来实现。现有研究认为,颈动脉病变的存在是心血管危险因素起作用的的评价终点,颈动脉系统较小的局部病变可以作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标志[2]。UKPDS(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大血管终点发生率为微血管终点的3倍[3]。因此,随着糖尿病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事件的日益增多,对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许多大规模的心血管病临床试验也把颈动脉超声作为替代终点[4]。

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

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的部位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在血管内皮下沉积,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动脉内膜脂纹形成,内膜局限性隆起、表面光滑,不造成狭窄性改变,此种病变有可逆性。斑块溃疡、出血和纤维帽破裂使正常情况下被覆盖在斑块内的碎片被冲入脑血流循环中,成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的原因。病理学研究发现脂质核大,纤维帽薄,多为偏心斑块,较多的巨噬细胞浸润等是不稳定斑块的特征。不稳定斑块容易破裂,当斑块发生破裂后,斑块内部的促凝血因子暴露在血流中,在炎性介质刺激下,血小板黏附到损伤的内皮细胞上,与纤维蛋白相结合。即使没有可见的斑块存在,在血流改变和炎性反应等促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血栓也会完全闭塞动脉管腔。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现的新生血管是在原有的毛细血管基础上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以芽生或非芽生的形式而生成的,作为不稳定性动脉硬化易损斑块的预测指标是血管外膜滋养血管和斑块新生血管,因此观察斑块的形态学表现及是否存在新生血管是评估斑块稳定性的直接证据。

3 颈动脉超声检查

临床上以血管超声做为颈动脉病变的首选检查方式,大大提高了正常情况和疾病状态下对血管壁的观察能力,即对颈动脉血管形态及功能的评价。目前颈动脉超声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监测中的应用如下:3.1 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是IMT(intimamedia thickness)增厚,典型标志是斑块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一个晚期表现则是管腔狭窄。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可测量颈动脉IMT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颈动脉管壁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范围,管腔有无狭窄、狭窄程度或有无闭塞。

3.2 颈动脉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研究表明,颈动脉超声造影能发现更多造影前未能发现的动脉斑块,清晰显示颈动脉IMT厚度,并可勾勒出动脉斑块大小及形态,提高对不规则管腔(如溃疡和斑块)的检出及动脉闭塞的诊断,且排除颈部动脉闭塞的能力较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高。同时超声造影还可以显示斑块周边及内部有无新生血管形成,从而评价斑块的稳定性。

4 结 语

超声作为一项无创,简单易行,实时成像,灵敏性高,重复性好,价格低廉,相关性好的检测手段更易为患者接受,并成为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检查监测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多学科诊疗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将对糖尿病多系统并发症的诊治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1] 高明杰,华扬,贾凌云.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颈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超声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 7(10):1691-1698.

[2] 张锡明,刘尊永,刘新民.糖尿病——多学科防治与行为干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8-209.

[3] 华扬,郑宇.脑血管超声与卒中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46-156.

[4] 孙艺红.心血管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2-64.

R587.1;R445

A

1671-8194(2014)22-0070-02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2C021)项目名称:IMT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通讯作者:E-mail: kmfenglei@sina.com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