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D-二聚体金标法定量快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2014-01-24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临床意义

郑 莹*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

血浆D-二聚体金标法定量快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郑 莹*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金标法定量快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接诊的210例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金标法定量快速测定,用SPS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所有血浆的D-D水平总体均值比对照组的D-D水平总体均值要高,P<0.05,差异很显著。在所有病例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心肌梗死患者的D-D值要显著大于其他病例以及健康病例,P<0.01,差异很显著。结论血浆D-二聚体金标法定量快速测定对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肌梗死最为适用,对于其他的一些血管疾病,胃癌等疾病也同样适用。

【关键词】血浆D-二聚体金标法;快速测定;临床意义

血浆D-二聚体测定是对人体血浆中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被检血浆中加入标记D-二聚体单抗的胶乳颗粒悬液,根据被检血浆的稀释度可计算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1]。本院从2011年9月至2013年,我院共接治住院以及急诊患者210例,使用血浆D-二聚体金标法定量快速测定,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采用仪器设备来自于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浆D-二聚体金标法定量分析的原理为:通过对免疫双抗体进行一定的夹心,使血样到达检测孔内,吸入一定的样品,从而仪器中克隆抗体的膜件将D-二聚体分子吸附,然后对吸附的D-二聚体分子加入克隆抗体以及缀合物,与之络合反应形成嵌合体,用洗涤液将剩余的金标溶液洗去,检测后,考察其色泽强度,其强度通常与D-二聚体值呈正比关系[2]。

患者准备、标本要求:取静脉血2 mL,用109mmol/L柠檬酸钠:血=1∶9抗凝;样品尽快离心(2000 r离心15 min),最长不超过2 h。

1.2 研究对象

本院从2011年9月至2013年,我院共接治住院以及急诊患者210例,有36例患者为心肌梗死组,30例为冠状动脉综合征,37例为脑梗死,46例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1例为胃癌患者,10例为糖尿病,20例为心律失常。对照组为2011年9月至2013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7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42例。年龄区间为23~51岁,以上提及的疾病均可以排除。

1.3 统计手法

使用SPSS21.0对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笔者将D-D>0.5为阳性标准,可疑组定义为D-D值在0.3~0.5,0.3以下为正常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所有血浆的D-D水平总体均值比对照组的D-D水平总体均值要高,P<0.05,差异很显著。在所有病例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心肌梗死患者的D-D值要显著大于其他病例以及健康病例,P<0.01,差异很显著。

3 讨 论

由于在试验中我们发现在自降解产物D-D水平升高的情况下,通常伴随着深入频繁的纤维蛋白降解过程,因而,从某一方面说,D-D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静脉血栓的重要指标。一旦血管内出现内凝血挥着血栓,这将会严重影响病患的身心健康,因为及时的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血浆D-二聚体金标法能帮助医师对这些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保障[3]。

在本项研究中笔者发现实验组的所有血浆的D-D水平总体均值比对照组的D-D水平总体均值要高,P<0.05,差异很显著。在所有病例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心肌梗死患者的D-D值要显著大于其他病例以及健康病例,P<0.01,差异很显著。其余疾病的D-D水平与健康对照组也有一定的差异(P<0.05)。当患者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肌梗死或者脑梗死这些疾病时,D-D水平明显升高,这是由于这些病本身就与血管内的血液凝聚状态有一定的关系。像胃癌一些癌症导致D-D上升的原因可能是肿瘤细胞本身有很多的组织因子,这些组织因子通过一字儿常见的凝血途径对血液进行了凝固。其次还有可能患有胃癌等癌症的患者,他们自身的纤溶系统或者抗凝系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而导致D-D值升高[4]。

D-D是反映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标,应用挪威全定量特种蛋白检测仪进行定量测定,方便快捷,可随时观察患者体内纤溶状态,并可根据结果及时对症治疗,特别是D-D定量动态监测对判断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及DIC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莉.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新金标斑点渗滤法试剂盒的临床适用性[J].检验医学,2010, 24(1): 12.

[2] 郭明春,盛和振,杨富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钙离子及 D-二聚体的变化与病情相关性[J].临床医学,2009,29(7): 88-89.

[3] 熊春莲,陈林俊,冯浩.免疫金标法检测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及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2): 1425-1426.

[4] Goldhaber SZ,Simons GR,Elliott CG,et al.Quantitative plasma D-dimer levels among patients undergoing pulmonary angiography for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J].JAMA,1993,270(23): 2819-2822.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146-02

*通讯作者:E-mail:evazheng82@sina.com

猜你喜欢

临床意义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输精管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意义探究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酸检测的意义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