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到底该怎么办

2013-10-17贾少华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实用化研究型学术

对大学的批评,社会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指责当今大学过于市侩,过于功利,精神虚脱,放弃了对真理与学术的追求,堕落为“就业服务站”。另一种观点恰恰相反,认为大学脱离实际,传授一些与就业毫无联系的知识,上不上大学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不上大学。从以上两种观点来看,注重实用不行,不注重实用也不行,那么,大学到底该怎样办?

大学是分层次、分类别的,有清华、北大这样的研究型大学,也有像高职这样的实用型大学,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大学所追求的目标与承担的责任是完全不同的。研究型大学应以创新知识、追求真理为己任,走学术化之路。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理所当然要走实用化的道路。因此,对不同的大学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社会对大学的批评之所以会自相矛盾,这自然有社会人士对大学缺乏了解的原因,但根源还在于大学自身定位的混乱。

多数研究型大学有着“博雅教育”的血统,即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研究型大学也理应坚持对学术的尊崇、对科学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但中国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被批评功利化,是因为一些研究型大学做了很多本该属于高职院校做的事。为什么研究型大学会“自甘堕落”呢?道理很简单,本职的学术工作做不好,只好做点别的。

事实上,做得了“学术”,肯定能解决得了“应用”,真正高水平的学术肯定是管用的。真正的学术具有更强的普适性和应用性,国外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不仅学术贡献大,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薪水也很高。我国的研究型大学“被迫”走上职业化之路,都是自己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惹的祸。“为论文而论文,为课题而课题”,能有真正的大学精神吗?能有真正的学术吗?最可怕的是,由于定位不准,心猿意马,最后导致学术能力和就业能力的两败俱伤,这又导致办学定位更加混乱。

高职院校要为学生的就业负责,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核心任务。高职学生在职业训练中重塑自身价值,重新感受到做人的尊严。高职注重职业技能培养,这是学生的幸运,也是国家的幸运。就高职院校而言,越实用化,越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把办职业教育看作自掉身价,似乎唯有与“学术”沾上点边,才能体现出“大学”的本色。因此,高职热衷于“专升本”“学术”“科研”等。一所高职院校偏离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轨道,就是让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即使就了业,工资待遇也很差。如此办学,怎么不会被批评为脱离实际、学非所用呢?

目前最尴尬的还是介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院校之间的一般本科院校,他们以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但办学举棋不定,游离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院校之间。就世界范围而言,真正具有知识贡献的研究型大学只占大学总数的1%。中国目前有2000多所大学,按此比例,研究型大学最多也只能是20来所。所以,一般本科院校没有必要去纠结自己定位是研究教学型还是教学研究型,走实用化的发展之路才是明智的选择。当前一般本科院校定位不清、好高骛远却能安身立命,要归功于研究型大学的“自甘堕落”和高职院校的“自不量力”。当这两类学校恢复理性,做自己该做的事时,一般本科院校如果还在“进”与“退”中不能正确定位,那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必定不受欢迎。

中国大学之所以会遭到不绝于耳的批判,很大程度在于办学定位不清。研究型大学学术性不够,高职院校应用性不够,而一般本科院校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不够。唯有合理定位,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贾少华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猜你喜欢

实用化研究型学术
研究型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浅谈数学作业生活化
浅谈县级供电企业ERP实用化管理典型经验
培养服务社会的实用型人才
试论配网自动化实用化应用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