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OCKALL评分在判断上消化道出血预后中的意义

2013-10-15

淮海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危险度危组危险性

孙 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的病变,或其邻近脏器病变累及上消化道所致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亦属这一范畴。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者为大出血。临床以呕血和(或)黑粪为特点,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消化性溃疡占55.2%,其次为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17.3%)和胃癌(占5.7%)[1]。80%的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自限性,急性大量出血死亡率约占10%。用临床Rockall(Rockall risk score)危险性评分[2]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较好的反映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程度。本研究利用该积分系统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RockaII危险性积分在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资料118例为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80例,女38例,年龄13~91岁,平均年龄55岁。

1.2 方法 按照临床Rockall危险性积分系统标准[2]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以呕血和(或)黑粪为首要临床表现,且住院期间行胃镜或消化道钡餐结果阳性或手术或胃管引流出血性混合物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确诊病例。伴发病情按照规范的诊断标准指:在住院期间需要用药治疗的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肝病、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再出血病例指:住院期间首次急性出血停止24 h后又出现呕血和(或)黑粪症状的病例。死亡病例指:首次出血后在住院期间内死亡的病例[3]。

1.3 临床Rockall危险性积分系统评分标准及危险度分级 临床Rockall危险性积分系统根据年龄,休克表现(血压,脉搏)及并存病3个指标评估疾病的危险度,分值为0~7分,使用临床roekall危险性积分系统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危险度评分[2],将积分值<2分作为低危组,积分值为2,3,4分为中危组;积分值>4分为高危组。根据患者入院第1天的情况、各项生命体征等进行临床Rockall危险性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中位数(范围)表示。以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Rockall危险性积分结果 118例患者临床Rockall危险性积分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Rockall危险性积分分布情况

2.2 危险性积分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从表2中可以得出,随着危险性积分增高,患者的病死率显著增加,病死率与危险积分值呈正相关。

2.3 危险程度对预后的评估 表1显示出低危组无死亡;中危组有1例死亡;高危组有8例死亡。高危组的病死率为47.05%,与低危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85,P<0.01)。高危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中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33,P <0.01)。中危组病死率为 2.04%,与低危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P >0.01)。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其发病率50/10万至150/10万[4],且较重的上消化道出血预后凶险,常导致患者死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后的危险性因素较多,Katschinski等[5]认为活动性出血和休克能增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和死亡的危险性。刘诗等[6]研究发现老年患者再出血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王香千[7]认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更具危险性。

因此,在患者入院时即对患者作出危险性评估对此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大指导意义。1996年Rockall等通过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对4 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及评分,提出的Rockall危险性积分系统,包括临床Rockall积分系统和完全Rockall积分系统,其中临床Rockall积分系统包括年龄、休克表现及并存病3个观察指标,完全Rockall积分系统包括临床Rockall积分系统指标及内镜下指标,后续研究也表明,Rockall危险性评分能够较好的反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度,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判断价值。然而,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完全Rockall积分系统,完全Rockall积分系统要求得到患者急诊内镜资料,而这在我国多数基层医院难以实施[8],这样,临床Rockall积分系统即可成为较佳选择。Vreeburg[9]等认为该积分系统对死亡的预测有一定意义。本次研究发现,患者病死率随临床Rockall积分的增加而升高;而高危组死亡率显著高于低危组,均具有不可忽视的危险性;高危组死亡率显著高于中危组。由此可见,临床Rockall积分系统能够较好的对患者预后进行分级,并能很好地筛选出高危险度患者。故可认为,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高低可作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评估指标。

综上所述,临床Rockall危险性积分系统简单实用,对急性上消化出血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示及筛选作用。此积分系统对早期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根据临床Rockall积分系统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级,制定相应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时机等方面,有利于指导临床诊疗。

[1]胡品津.消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3-488.

[2]Rockall TA,Logan RF,Devlin HB,et al.Risk assessment after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J].Gut,1996,38(3):316-321.

[3]中华内科学杂志编委会.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10):891-892.

[4]Branicki FJ,Coleman SY,Fok PJ,et al.Bleeding peptic ulcer: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risk factors for rebleeding and mortality[J].World J Surg,1990,14(2):262-269.

[5]Katschinski B,Logan R,Davis J,et al.Prognostic factors i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Dig Dis Sci,1994,39(4):706-712.

[6]刘 诗,邹开芳,侯晓华,等.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危险性积分的应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19(1):10-12.

[7]王香千.老龄者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体会[J].急诊医学,1997,6(5):293.

[8]郑志刚,贺文成,张永根,等.临床Rockall评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预后评估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9):974-976.

[9]Vreeburg EM,Terwee CB,Snel P,et al.Validation of the Rockall risk scoring systemi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Gut,1999,44(3):331-335.

猜你喜欢

危险度危组危险性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超声心动图用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危险分层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胃间质瘤的MRI诊断及侵袭危险度分析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能谱CT定量参数与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危险度的关系
ING4在结肠和直肠的胃肠间质瘤表达的研究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