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3-08-12王墨林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解题能力阅读能力

王墨林

摘要:自学能力是一个人重要的学力能力,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提倡终身教育的今天,培养自己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尤为重要。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对典型例题的深刻解析,着重阐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办法和路径,并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内涵和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进行充分的论述。只要坚持自学实践,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定会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会使人终生受益匪浅。

关键词: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135-02

一、物理自学能力的内涵

学生物理自学能力是学生独立的自我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以识记、理解、运用物理知识为内容的综合能力。

通常来讲,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主要下列包含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阅读能力:尽管学科分支众多,但其阅读能力应包括能够阅读学科分支相应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等,并能理解其主要内容。二是概括阅读材料的能力:能够从重多材料中概括出其主要内容,并能写出条理清楚的笔记、小结等。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所阅读学科的基本概念、规律与基本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获取的知识解决所给问题。四是应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根据具体问题找出相对应量之间关系式。例如,画出示意图或列出物理量之间关系式,并进行推导求解,并能根据结果做出相应的结论。五是观察实验能力:例如,学习物理学科就包括初步设计物理实验的能力,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即能对物理实验数据做出正确处理,对实验中误差做出恰当分析,并能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结论或做出正确判断。

二、激发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大学物理对于他们的专业成长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学习大学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认识电磁炉的原理,让他们明白电磁炉为什么能够使电磁壶发热,其主要原理是因为在电磁作用下,电磁壶底部会产生强大的垂直交变磁场,从而在电磁壶底部产生相当强的环形电流,这种环形电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就会使电磁壶底部发热。另外,物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物理学在国防建设以及工农业生产方面进行认识。再如,当前中日因为钓鱼岛事件摩擦不断升级,我国政府一方面严正声明自己的立场,另一方面不断推出新式武器以形成对日本右翼势力的震慑。而新式武器的制造和发展离不开物理学。这样,通过让大学生了解和生活以及国防相关的物理知识,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主动自觉地进入到探究学习物理知识中来。

三、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多种智力因素结合和多种心理机制参与的一种综合性能力。提高自学能力能够提高掌握知识的质量和速度,并能不断地扩大知识面。自学能力也是独立工作能力、科研能力等其他方面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大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的方法相当重要。

(一)制订培养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计划

制订培养自学能力的计划,是培养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制订培养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计划的过程中,物理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分析不同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认知特点,认真分析不同物理知识相对于学生学习的难度,然后在此基础上为不同的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自学能力计划,并针对学生的发展以及物理知识的难易程度及时调整计划。一般来讲,制订培养自学能力的计划主要包括自学内容、自学进度、自学水平要求、自学检查措施等,其中自学内容、自学进度、自学水平要求必须适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否则难度过大,要求过高,或者难度较小,要求较低,都会导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计划失去意义。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大学物理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任何主动性,他们物理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物理教师,物理教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物理教师讲授什么内容,他们就学习什么内容。被动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思路,抑制了大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培养大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培养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进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投入到课堂之中,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物理自学能力。

(三)采用三段阅读法

三段阅读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阅读方法,主要包括粗读、细读和精读等三个阶段。其中:粗读主要是通过通读目录与阅读前言,了解物理课程的大致内容;细读,就是将整体阅读与重点阅读相结合,先从整体上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把握,然后再认真阅读章标题、节标题,以及基本概念、定理、规律、计算和结论、例题与分析、体会与评价;而精读,就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总结读书的方法、内容和过程。一是对物理基本概念进行总结:明确一篇、一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清楚以及相近相反概念的对比。二是对物理基本理论进行总结:学会构建学科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结构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篇、章知识结构是由诸多知识元素构成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一定层次排列而形成知识网络,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结构。三是对基本理论应用的总结:明确解题的基本要求,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

例如,在学习大学物理有关运动学知识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运动学的知识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运动学的理论知识,并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运动学这一部分中,首先要理解和掌握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认识位矢坎P/r(x,y,z)、速度P/v(t)、加速度P/a(t)的基础上认识相对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斜抛、圆周运动,认识占-是常矢运动规律。明白P/a常矢运动规律可以准确解释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斜抛等多种运动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圆周运动引申到一般的曲线运动。这样通过理顺运动学知识的相关内容,就可以使大学生准确建立运动学的知识结构,从而有利于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与再现。

四、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是自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虽然学科门类不同,同一学科内容众多,题目类型各异,它们有着各自的解决方式、特点,但是解题的结构模式会有趋同、共性规律: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探索新“情景”下问题答案的心理过程和操作过程,这就组成了解题的结构模式。

第一阶段:收集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读明题意,即分析题目所给情景(现象、运动过程等);明确研究对象(实际客体);一般已知条件(具体数据、简单文字叙述);隐含的已知条件;确定解题目标。

第二阶段:信息加工。首先,建立研究对象的实体模型(实际客体)和用一组参数表示所研究的模型状态。例如用(x,y,z,t)参数表示质点运动状态;用(P,V,T)参数表示气体状态。其次,分层次分析客体物理变化过程和规律,最好画出草图,表示出物理过程的具体化,从而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然后,选择解题方案。最后,建立解题方程。通过分层解析已找出各分过程的物理规律及内在联系,就很容易建立起相应的方程式或方程组。

第三阶段:信息输出。信息输出就是根据已建立的方程和解题目标求解答案,并将答案以文字和数学符号形式表现出来;解答要做到书写清楚,先文字后带数据,并注明单位,单位要使用统一;计算力求准确。

第四阶段:信息创新。这一阶段是检验解题结果与讨论相关问题。具体要做的事包括检查文字解量纲是否相等、所得结果是否合理、回顾解题过程成功与失败教训等。

从上述解题能力结构模式可以看出,解题能力包括收集信息能力、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能力、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及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

综上,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学习素质。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识记能力的提高,而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获得新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的提升。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只有认真分析课程内容以及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采取科学的培养手段,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自学实践,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定会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会使人终生受益匪浅。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解题能力阅读能力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