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升级驱动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2013-08-12曾书琴陈绍华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技能培训农民工

曾书琴 陈绍华

摘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背景,对我国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现状和农民工培训市场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存在关联性。以产业升级驱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创新,要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吸引力,提升农民工软技能,构建岗前-岗中-岗后一体化的培训体系,建立个性化的自助培训平台。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技能培训;软技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14-02

一、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现状

1 “技工荒”与“用工荒”并存。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即从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低成本和高耗能的粗放增长模式,向以技术进步和资本聚集为特点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模式转变。“技工荒”与“用工荒”(简称“两荒”)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两荒”表面上属于劳动力供给短缺,企业用工需求无法满足,实质上是劳动力的技能储备不足,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技工荒”现象,不是普通技术工的短缺,而是指能解决关键问题的高技能一线人才的缺乏。“技工荒”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先进制造业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2 农民工代际分层明显。目前,活跃在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工群体。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在年龄、教育水平、外出动因、生活期望等方面有较大优势,思维更为活跃,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价值观更合理,人生观更正确,他们渴望利用公共资源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资料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要高于年长的农民工,而年长的农民工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要高于青年农民工,而且年龄层次越低,接受非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也越高。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正在逐渐提高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技能,是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3 技能单一,提升空间狭小。我国农民工技能单一、且水平不高。他们主要从事一些重复、枯燥的甚至是繁重的简单技能操作,只能学到所从事工作的较为简单的操作本领,无法完成由“民工”到“高(级技)工”的蜕变,很难在打工期间学到真正的实用技术,进入高端行业的非常少,只能在相关行业的底层流动。其择业能力弱,反过来又制约了农民工纵向技能的发展,导致其晋升空间较小。

4 农民工缺乏社会参与权。社会参与权的缺乏,导致农民工的社会、企业及其他参与行为受到限制,制约了农民工的工作热情和技能提升的愿望。一方面,农民工很少能进入企业管理层,在企业发展决策中没有发言权,尤其缺乏与自身利益相关的薪水涨幅、技能提升、晋升空间等方面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农民工在企业中往往被当作会简单操作的“机器工具”。只要熟练操作工作程序,多出工作业绩即可,企业很少邀请他们参与企业发展大计制定。无法实现社会参与权,导致农民工盲目流动,难以提升技能。

二、我国农民工培训市场凸显的困境

1 培训方式与手段落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图文并茂的实践案例,缺少互动的启发式教学;灌输基本知识较多,传授技能技巧较少,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更不能因人而异。虽然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人数正在逐步增加,培训市场已经形成,但培训质量不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 企业参与动力不足。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在追逐利润和经营成本的压力下,他们以农民工缺乏稳定性为由,不愿对其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投入,认为投入的培训费用得不到人力资本的有效回报。经常发生的收益外溢现象,导致企业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投资与收益不平衡,导致企业对培训投资不足。

3 培训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要求培训内容根据新兴产业的需求及时调整,实现与新兴产业的技能需求无缝对接。然而,由于不能对新兴产业市场的真正需求做细致分析,导致新的培训内容流于形式,培训深度不够,农民工的整体科技素质并未显著地提高,难以适应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4 缺乏完善的培训服务支持体系。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多、时间短”,需要理解和消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单靠短期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培训后仔细琢磨,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但我国的现状是,培训机构在培训结束后就与农民工失去了联系,农民工得不到培训的“售后服务”,以致面对新兴产业中的设备更新、工艺改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等束手无策。

三、产业升级驱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新途径

1 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吸引力。缺少吸引力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发展与壮大的瓶颈,必须从根本上重新审视技能培训的内涵,切实提高培训实效,增强吸引力。一是打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鸿沟,构建“培-职-高”一体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等值。在满足产业升级基础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需求,通过职业需求指导职业教育,使其培训学习成果得到社会认可,打开向上发展的通道。二是加强青少年及弱势群体的职业培训,以新生代年轻农民工及失业弱势群体的培训为重点和优先对象,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需要和最能创造市场效益的社会人群,通过政策倾斜,营造“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良好局面,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率,又能激起农民工强烈的培训热,情。三是建立灵活的资格认证模式。基于农民工流动性强、工作转换快的特点,可灵活安排其培训进程并实行学分制培训。全国互认培训学分,只要累计完成相应的全部培训学分即可获得相应的全国通用的资格认证。

2 提升农民工软技能。产业转型升级使得用人单位的人力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对人才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劳动者除了要具有与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相关的“硬技能”,还要具备“创新能力,沟通表达,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学习能力”等专业技能之外的“软技能”。“软技能是指劳动者为完成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具备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以及不断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是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以外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员工的“硬技能”与“软技能”要平衡,因此,积极推动农民工“软技能”的提升。拥有“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既有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势,又具备开拓更大发展空间的后劲,能通过应用“软技能”释放自身的“硬技能”,为个人和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软技能”的高低决定了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软技能”与“硬技能”兼备的劳动者,不会因为原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能在变化的职业和环境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3 构建岗前-岗中-岗后一体化的培训体系。合理规划农民工职业生涯发展前景,构建职业技能培训的“岗前-岗中-岗后”一体化的培训支持体系,是职业培训的重大创新,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针对准备成为雇佣工人和尚未掌握技能者,通过岗前培训,使其学到与职业相关的必要技能以及适应多工种要求的综合素质,成为高级技能工人。其次,对在岗的技工进行能力再开发培训,充分利用企业实际环境加强实践训练,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解决当前的技术难题,使产业工人很好地适应因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提高就业竞争力。最后,制定一套个性化的提高训练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具备一定技能的工人的技能,通过“授之以渔”,使其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主动掌握从事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实现由“农民工”到“技能大师”的转变。

4 建立个性化的自助培训平台。个性化的农民工自助培训平台,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第一,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按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突出个体的差异,充分调动培训者的兴趣,使其“愿意学,想要学”。第二,多元化的培训资源。通过自助平台,主动建立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信息的良性互动,以产业升级为导向,人才结构为实际需求,开发多元化的培训资源,通过图、文、声、视等多种综合感官刺激情境,给培训者塑造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情境,加深其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引导其“主动学,自觉学”。第三,模块化的资格认证。根据培训者的个体需求,将培训内容模块化,当其完成某一模块后,就能获得相应的技能水平证明(就业市场承认),当完成所有模块后就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既满足了技能岗位的短期需求,又指明了通向成功职业的方向,满足农民工“提高学,终身学”的深层需求。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技能培训农民工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浅谈美军士官技能培训特点及启示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浅谈飞机维修技能培训
士官学校优质课程建设研究与探索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