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教改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2013-05-10林永祥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3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人文素质教学改革

林永祥

【摘 要】语文教学是教学艺术的最佳体现,语文学科既是人文学科,也是工具学科。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学科的建设,是高职语文教学发展的前提保证。本文对围绕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人文素质

一、高职语文教改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语文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各种探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徘徊在传统语文教学改革的范畴中,未能根本性的突破传统语文教育的框框。而且目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一、侧重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二、侧重于语文工具性的教学。三、人文素质教育与工具性教学并重。以上几种改革方向虽各有重点,但目的是一致的,即加强对高职生的素质教育。

但由于目前高职语文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使得以上各种改革都处于以服务各专业技能教学为中心而不是服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在宏观方面主要体现在高职语文在人才培养方面定位与实践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即高职语文是一本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它是一个独立的分支,属于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与专业技能教育是并列的,是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上各高职院校基本把高职语文教育置于专业技能教育的附加品。在此种境况下要体现语文教学对高职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高职语文教改措施

1.摆正高职语文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位置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这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认真推行素质教育。目前国内高职教育现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度强调“高技能”培养,相对轻视“高素质”培养的倾向。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贯彻落实,在高职院校加强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组组长张天保认为:“职业教育要将素质教育摆在第一位。”只有通过素质教育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才能让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早就强调:“对一个人来说,还有一个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东西,或说使人的知识、能力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这就是素质。”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一种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方针。高职教育本质上就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应当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回顾和审视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历程,可以发现,在过去的10年中,学院较好地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到了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学院较早地提出了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构建起全员育人格局;学院的办学理念融入了素质教育思想,确立了“以技能立身,靠素质发展”的校训。学院坚持德育为先,构建起以“四想四对照”教育活动为载体的道德践行模式;把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五化教学”,以《高职语文》为龙头,率先推行人文素质课程的整合和模块化教学。正因如此,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为广大用人单位所青睐,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居全省同类高校前茅。在已经获得的成绩面前,学院领导层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为了把素质教育真正渗透在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全体教职员工群策群力,思考探索,扎扎实实地将素质教育推向深入。

2.创新高职语文教育的手段

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但是,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人的教育被忽略,人力的教育成为时尚,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盛行,人们逐渐忘掉了教育的根本,忘掉了人的精神需求。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地说就不成其为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中包括大学教育中抽离出来的,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基于这样的认识,学院从高职教育的具体实际出发,积极构建“以高职语文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基础,人文精神教育为重点,校园文化为载体”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

语文是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是学习“母语”及包含在祖国语言里面的各学科知识,同时运用祖国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综合工具。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存储、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语文也是表达思想和精神的工具。人的思维和交际,无不自然地流露出思想和精神,所以,思想、语言、文字其实是一体的,它们共同反映了语文的本质,并使人们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科学的、人文的素养成为可能。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科学地掌握、运用语文这一工具,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语文教育中受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因此,高职语文教育的定位应是强调工具性,提高读写水平,讲究人文性,把语文能力作为一种基础素养来培育。

学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高职语文》课程的开发与教学。早在2005年,就开始着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以人文精神为支点,从追求文化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完美人格塑造的目标出发,重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学院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文字书写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实用写作能力及阅读欣赏能力的目标,以“四编一附录”的编排形式,为高职生量身定做了《高职实用语文》教材。该教材跳出了语文传统教法,进行综合性课程设计,采用练、说、读、写的方法,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实用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实践、实训内容,并改进教学方式,博采多种形式,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材还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营造声情并茂的情境,旨在创造有生命力的课堂。为了使教材发挥最大的育人效果,学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文化底蕴、审美情感及人格魅力不断提升。《高职语文》教材通过多年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正朝着国家级精品课程目标迈进。

三、强化行为习惯培养,提升职业素质

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重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必须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着手。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呈现为从业者遵循职业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而这种作风和行为习惯是在训练或培养中逐渐形成的。

良好行为习惯靠严格的养成,或者说靠严格训练得来。我们的军队为什么有严明的纪律和顽强的作风,就是从平时认真严格的训练中培养起来的。其实良好行为习惯训练或养成的过程,是这些良好规范内化成观念,再由意志把这些观念外化成行为,以形成习惯和文化的过程。要使这样的训练或养成富有成效,其过程是艰苦的,要求是严格的。所谓“严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有许多企业推行“严爱文化”。如隆裕集团,他们就一直坚持自己的“严爱观”。强调现代企业必须有严格的管理,严格的管理必须辅之以关心爱护,只有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管理才能到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严与爱是辩证关系,爱是严的基础和目的,严是爱的体现和实现。现代素质教育观强调,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序。我们今天对学生要求严格一点,就是对学生明天的负责,这从本质上体现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大爱。只有那种没有爱心的学校和教师,才会对学生不问不管,放任自流。正因为如此,学院的从严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家长及学生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徐卫;刘盈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0年32期.

[2]许倩晔;方爱华;浅析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J];大众文艺;2010年22期.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人文素质教学改革
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